基于良构与非良构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2016-05-30张茂红赵兴芝朱效丽杨晶
张茂红 赵兴芝 朱效丽 杨晶
从良构与非良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良构与非良构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利用良构问题的求解过程,通过非良构问题的创设,吸引学生投入到实践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开展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环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良构问题非良构问题教学设计模式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方法,更加看重学生全方位的、有个性的自主发展。教学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同时,教学内容已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上陈旧的知识,而是更加强调与当今科技社会相结合。因此,为适应新课程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专业成长,本文从良构与非良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良构与非良构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以改变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良构问题概述
1.良构问题的特点
(1)问题的所有组成部分;
(2)在问题的陈述中,规定了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条件,对学习者呈现的是良构的、有求解方法的问题;
(3)以一种预测性的和描述性的方式明确地界定限制条件,其中包含着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若干规则和原理;
(4)涉及某些知识领域中常规的、良构的概念和规则;
(5)有明确的、统一的标准答案;
(6)有易理解的已知的求解方案,策略的选择与问题状态之间的关系是已知的;
(7)有一个最佳的、特定的求解过程。
2.良构问题的求解过程
求解良构问题的过程有三个步骤:(1)建构问题表征步骤;(2)搜寻解决方案步骤;(3)实施解决方案。
二、非良构问题
1.非良构问题的特点
非良构问题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带着很强的趣味性,对于学习者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调动学习者的主动能力,挖掘学习者的探究能力。其主要特点有:(1)界定条件不明确,问题的构成存在未知或某种程度的不可知部分;(2)目标界定模糊不清,缺少限定条件;(3)具有多种求解方法和途径,或根本不存在求解方法,也有可能没有公认的求解方法;(4)具有多种评价求解方案的标准;(5)可用的参数和变量较少;(6)没有原型的案例可供参考,案例中的各因素在不同的情境中差异较大,并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7)很难确定解决方案的概念、规则和原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案例间的应用不一致,很难将其组织起来;(8)对于阐述或预知的案例无一般性的规则和原理;(9)在确定的、恰当的操作方面,没有明确的求解方法;(10)学习者需要对问题的阐述和求解表达个人的观点,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独特的交互过程;(11)学习者对问题的求解需要做出判断,给出个人分析的理由。
2.非良构问题的求解过程
在解决非良构问题的过程中,目标问题已知条件是含糊不清的,有利于求解的信息通常也是不完整的、不确定的和模糊的。同时,所需要的概念、规则和原理都是不确定的,而且在概念、规则和原理之间是矛盾的、不协调的。
解决非良构问题的过程包括几个部分:
首先,了解问题的表述,明确问题空间和情境制约因素。
然后,确定问题的本质,进一步澄清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识别出各方的不同立场和主张。
最后,生成与选择可能的问题求解方案,提出论据,评估与实施求解方案的可行性;实施和监控问题求解方案,随时对问题求解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三、基于良构与非良构的教学设计模式
为了有效地设计良构与非良构问题求解的教学,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
首先,明确问题情境,进行情境分析,尽可能的找出问题情境的限制条件和因素。
其次,利用良构问题的求解方案,陈述非良构问题的限制条件。
基于良构问题教学设计有明确的问题目标和求解方案,非良构问题几乎没有明确的求解方法,但是可以利用良构问题的求解思路,去描述非良构问题的限制条件,或者满足的需求因素。因此,学习者提出求解方案的同时,应当要理性地考虑各种问题求解方法的限定性。
再次,给学习者提供参考问题求解的案例,案例学习是解决良构与非良构问题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然后,构建一个观点知识库,可以对已知条件和未知的问题进行反思性的推断,对支持问题求解的教学来说是重要的。
最后,评价问题的求解方案。在传统教学情境中,学习者只是定性的去接受和使用已存在的问题求解方法,不可能对现实问题中的各种解决方法一一去验证,因此,对于非良构问题求解方案可以反思问题的结果是否是所期望的值,学习者能否明确求解过程中隐含的关系
四、总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良构和非良构问题的特点和求证过程,并且阐述了基于良构与非良构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良构与非良构问题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实体,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问题求解过程中的连续系统。通过若干良构与非良构问题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将问题求解过程中得到的认知知识和监控技能整合到非良构问题求解的知识库中,以便面对新的问题情境。
参考文献:
[1]David H. Jona ssen著.钟志贤,谢榕琴 译.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上),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2]黄烨敏.生成性目标导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2008.
[3]David H. Jona ssen著.钟志贤,谢榕琴译.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下).电化教育研究,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