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及其与当代大学文化建设
2016-05-30贾征
贾征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我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而当代大学既承担着科研、教育的时代重任,同时又是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如何理解、实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当代大学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力作用,成为了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大学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问题。而这一切就要从人、文化人与文化的自知、自觉、自信和自强谈起。
一、何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对于中国文化的反省和思考在中国已有一定的历史。西学东渐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了解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开始重新思考本土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试图探索其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1.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作为专有名词是由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1997年首次提出,是为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应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即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费先生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我党于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正式将文化自觉列入会议文件,将其视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前提和有效途径之一。
2.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对其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发展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心。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勇气。中华文明素来拥有自信的资本和气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历史悠久、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东方明文,一度领先于世界。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击碎了国人独领风骚的美梦,面对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技术,泱泱大国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从此崇洋媚外、极度自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推动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既承担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又积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拓创新,创造先进的社会主义文明,坚持正确的认识、批判的继承、理性的吸收、大胆的创造原则,树立文化自尊心、自信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文化何以能够自觉、自信
1.是文化与人的关系决定的
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是依靠人来创造、为了人而创造、通过人来传播,所以人才是文化的核心和基础。而人又是有生命力、有品格、有担当的文化主体和载体,所以自然而然文化就有了它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文化自觉、自信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格的自觉、自信,即生活在一定文化环境里的人能够自觉、自信地追求、创造合乎时代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正确的、崇高的品格。
2.是国际发展和自身建设的需要
与此同时,世界环境和我国的发展实际也需要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三、何以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要实现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关键是实现文化人对文化的正确认识、继承和发展。熟知历史、辩证看待、选择吸收、合理创造、广泛传播是实现文化自知、自觉、自信、自强的基本路径。
1.不忘本,了解我国文化发展历史
要实现文化的自觉和自信,首先就要对本民族的文化及其发展历程有深入系统的了解,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这是一切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不盲从,辩证地看待我国传统文化
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学会辩证的看待其地位和价值。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了“孔子热”“汉语热”,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人,我们必然要为之骄傲和自豪。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更要避免那种数典忘祖、崇洋媚外、丑化、污蔑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行为。
3.不守旧,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与世隔绝。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世界文化多元化,其实质是一种自觉和自信,只有强大的内心和开放的胸怀才能容纳百川。坚决秉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方向,有选择的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
4.不停止,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创新更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面对中华优秀文明,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原则的基础上,在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5.不吝啬,广泛传播提高国际影响力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宣传、阵地占领是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对和平演变的危机,必须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我国文明、民主、开放的良好形象,加快中华文化迈向世界的步伐,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四、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归根到底是文化人,是知识分子的自觉、自信、自强,而大学生又是知识分子中最有朝气、最有活力、最有时代精神的宝贵财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文化人才队伍,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
1.提高认识,营造氛围
态度决定一切。高校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将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信心作为己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多渠道宣传先进文化,打造高品质、高水准的大学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
2.教书育人,传承经典
教书育人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责,不仅要培养学生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只有当代青年学生拥有自觉意识和自信精神,中国文化才有自觉、自信的希望和未来。高校应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加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鼓励大学生走入基层、增强实干、才德兼备,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明。
3.改革创新,引领主流
大学生是最富激情和创造力的群体,代表着社会的时尚潮流和前进方向。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使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创造事业中,用自身先进的思想和品格带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前进,用自身的觉醒和自信,感化和影响社会群众,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是当代大学的历史使命。
4.交流合作,走向世界
高校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青年的友好往来,在坚持继承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通过广大青年间的往来互动,促进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丰富、发展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代高校更要有国际视野,向着更远的目标前进,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国际青年,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11.
[2]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
[3]谢和平.大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4]丁钢.高校社科文库:大学文化自觉管理的向度、模型与方略[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