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误区,做智慧家长

2016-05-30魏蕾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1期
关键词:丁丁礼貌礼仪

魏蕾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衡量一个民族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准。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幼儿礼仪素养形成的关键。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头疼不已,明明已经谆谆教导口舌费尽,但孩子不买账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令很多父母感叹当今孩子倔强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咱们家长的礼仪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几个案例,谈谈家长该怎样走出误区,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礼仪教育吧。

误区一:公共场所,忽视了孩子的自尊

案例:

爸爸带着5岁的儿子与几位客人一起在某一会所进餐,儿子对一排排布艺沙发的弹性产生了兴趣,频繁坐下站起来,最后还想脱下鞋子站上去。爸爸脸色一变,抓住儿子的手臂大声呵斥:“皮什么呢?把鞋穿好!有没有礼貌啊!”几位客人忙劝说“没事,小孩子嘛!”儿子见有人“帮忙”,白了爸爸一眼,仍然时不时乘爸爸不注意,再弹两下。

分析:

案例中,父亲及时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父亲自己的言行是否礼貌呢?不难看出父亲所用的方式是粗暴制止。以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其效果只怕适得其反。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又忽视了孩子的探索需求,更让孩子产生了逆反情绪,不愿改正错误。孩子在公共场合犯了错,父母想立竿见影纠正孩子的错误,期望借此给孩子深刻印象,虽然他们的本意和想法是好的,可这种方法却使孩子与旁观者更加尴尬。

不妨这么做:

1.先平和地制止孩子,再找个没人的地方,用谈话聊天的语气,悄悄地纠正他的错误,这种做法要文雅得多。

2.您可以尝试一下改用孩子所能接受的语言来劝导孩子。“这个沙发很有趣是吗?但你要这样跳上跳下,沙发受不了,可能要去医院啦!而且别的叔叔也会认为你没有礼貌。如果你喜欢,我们可以去游乐场玩弹力床哦!”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用拟人的情境口吻来劝说往往会更有直接效果。

3.您还可以这样做:事先告诉孩子你们要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简单扼要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要注意一些什么。你可以与孩子排练一遍该怎么做,让孩子熟知自己要注意的礼貌细节。对于自控力差的孩子,您甚至可以提前与孩子商量好提示暗号,以备在孩子遗忘的时候,提醒孩子纠正自己的言行。

误区二:认为讲礼貌是“面子功夫”

案例:

妈妈带明明一起来到单位办事,妈妈迫切地想让明明表现出最好的一面。一会儿让明明向叔叔问好,一会儿让明明给晚来的伯伯让座,可明明却依旧自顾自地摆弄着自己的玩具车。同事们主动和明明搭讪:“明明,你在哪儿上幼儿园啊?几岁啦?”可是明明却不搭理客人。在妈妈的三令五申之下,明明终于开了口,却只是敷衍一下而已。问到烦的时候,明明甚至一扭头跑出房间,留下尴尬的妈妈。

分析:

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见。很多父母为此束手无策,不知怎么办才好。究其原因,让我们细细回想一下平时的生活:您经常主动与邻居朋友打招呼吗?您在家会给父母让座吗?您平时问孩子问题都会要求他立刻回答吗?亦或当孩子问你问题时,你会认真及时回应吗?事实是很多父母在有外人和无外人时对孩子的礼貌要求是不同的。他们往往会把懂礼貌看成是一种只有在外人面前时才要做的事情,说到底就是做给别人看。这样,不经意间就形成了“对孩子讲礼貌的要求,在人前与人后可以不同对待”的观点。

不妨这么做:

1.表里如一,把礼仪要求渗透在日常所有的生活中。保持礼仪教育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在孩子所有的生活中,应该是一种习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无论是在家人面前,还是在外人面前,坚持礼仪要求始终如一。

2.身教比言传更好。

讲礼貌也不是人天生就会的本领,孩子的言行是后天模仿来的,父母自身的影响力往往更重要。热情善良的父母,不会教育出冷漠无情的孩子;彬彬有礼的父母,不会教育出粗鲁傲慢的孩子。我们要求孩子讲礼貌,那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必须做到有礼貌。比如:每日主动向别人问好、耐心专注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不随地吐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常言道:“孩子是我们的镜子,我们有什么,他就反射什么。”

误区三:养成礼貌习惯,必须不停指正、紧逼不放

案例:

【朋友第一次来家中做客,刚刚进门】

丁丁妈妈(主动跟朋友打招呼):“小夏您好。这么大老远赶来累了吧?请进。”

冬冬妈妈:一把将孩子推上前去:“快!夏叔叔来了,还不赶紧请叔叔进屋坐!”

【朋友进屋,坐下】

丁丁妈妈跟孩子介绍客人:“来,宝贝儿,这是夏叔叔,他是妈妈的好朋友哦!”同时也把客人介绍给孩子:“小夏,这是我儿子,丁丁。”

冬冬妈妈:“宝贝,你怎么没有喊叔叔,也没有跟叔叔问好呢?来跟叔叔打个招呼!”冬冬被动地和叔叔打了招呼。

【朋友大老远过来,口渴了】

丁丁妈妈温和地引导:“丁丁,叔叔坐了这么久的车,又走了这么远的路,肯定口渴了,对不对?我们给叔叔倒杯水来,怎么样?”丁丁高兴地去倒水了。

冬冬妈妈:“叔叔口渴了,快去帮叔叔倒杯水啊!别傻站着。”冬冬有些不情愿地端来水杯。

【朋友送礼物给孩子,孩子只顾拆包装,忘了说谢谢】

丁丁妈妈:“喜欢叔叔送的礼物吗?如果你向叔叔说你很喜欢这个礼物,并说‘谢谢的话,叔叔一定会很开心的哦!”丁丁立刻说:“谢谢叔叔。”

冬冬妈妈迫不及待地督促孩子:“叔叔送你礼物呢!还不赶紧谢谢叔叔!”见冬冬仍无反应,便一把按住礼物:“先说‘谢谢再玩!”冬冬终于懒洋洋地说了句“谢谢”。

分析:

上面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同一情境中,两位妈妈的不同做法。从两位妈妈的不同表现中,我们会发现丁丁妈妈的教养方式更胜一筹。冬冬妈妈为了让孩子不失待客礼仪,处处指挥、命令在先,没有给孩子一丝主动权。

不妨这么做:

1.孩子也是小主人,要给孩子参与实践的空间。

在介绍客人的同时,也要把孩子看成是重要的家庭成员向客人做介绍,并邀请孩子一起为客人服务。例如对孩子说:“帮妈妈给客人拿双拖鞋好吗?”或者“咱们给客人倒杯果汁好吗?”客人离开时,记得邀请孩子一起相送。

2.多“商量、启发”,少“命令、唠叨”。

我们的孩子不是电脑,不会依靠输入命令才进行工作。过多的干预和指挥,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因此,再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不要急于指正孩子该怎样做,不妨像丁丁妈妈那样,用商量的口气,启发孩子做出决定吧。

3.智慧迂回,水到渠成。

在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时,有的孩子只要稍加提点,就能在客人面前表现得落落大方,家长完全可以抓住时机,适时教育。但是孩子若是表现出不情愿甚至是排斥,就如孩子接受礼物不说谢谢时,如果家长当场提示无效,很多家长就会像冬冬妈妈那样来硬的。也许有效果,但感谢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又或者遇到的是个小犟驴,始终不低头又怎么办?这时,您不妨就试试迂回之法,向丁丁妈妈学学吧!

中华礼仪,源远流长,正所谓“春雨润物细无声”。综上所述,家长们只有从自己做起,关注自身礼仪细节做表率,并采用适合的教养方式,才能让孩子沐浴在礼仪的春风中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丁丁礼貌礼仪
动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当诚实遇上礼貌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小猴买礼貌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