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工作创新与实践
2016-05-30霍向军
【摘 要】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庞大的就业人数和有限的劳动力市场之间的需求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如何发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模式,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简单论述了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采取的一些较为新颖的方式方法,并对未来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以及期望。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指导;创新实践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至2013年毕业生人数分别达到660万、680万、699万。对四川省来说,2012、2013年两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2%、84.98%,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相关调查显示,有60.37%的企业本科毕业生仅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下,只有8.94%的企业表示在未来5~10年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会大幅增加,76.42%的企业表示需求仅会略微增加或保持不变,有14.64%的企业表示需求有所减少。[1]因此,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远远小于大学生人数的增长。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是高校毕业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就业指导在学生的就业工作中不可或缺,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关键角色,作用更是不可替代,辅导员正是凭借这样的优势对毕业班的就业指导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现状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指根据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大学生的职业定向、职业心理发展、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等施加影响,从而保证大学生实现合理就业的过程。”[2]各高校虽然都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从目前转型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来看,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距离“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指导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地区间、高校间差异较大,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指导功能的发挥,制约着高校就业指导目标的实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有所作为,必须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方法,从而建构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最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与不足。在求职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将是具体明确并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1.涯的指导师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大学生职业规划列为必修课,从大学生进入校门就对其进行职业的启蒙教育,很多学生都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辅导员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可以对学生提出职业知识、技能、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2.就业的服务者
毕业生的需求与其他年级不同,他们更多地关心毕业去向或与之息息相关的信息,这决定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提供与就业相关的服务,主要包括传达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及时传达、招聘信息及近况,发现并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困难,用创新的方式推进学生的求职过程。
3.就业心理咨询师
就业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状况主要有三类:一是求职前的迷茫,这主要是由于自我认知或就业准备不足导致的。二是就业中的挫败感,屡试屡败或久久没有进展都会导致自我否定,这也是毕业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三是求职中的选择性障碍,面对就业中的各种机会,很多学生纠结于选择之中,犹疑不定反而错失机会,这主要是由于职业目标不清。对于这几种常见心理,与同学朝夕相处并有多年行政工作经验的辅导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毕业生就业指导方式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日新月异,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与时俱进的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利用信息通讯的新媒体
就业服务的工作中,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尤为重要,每个辅导员负责200甚至更多学生的就业工作,传统的传达方式差强人意,飞信、超级信使等网络短信群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辅导员可以将毕业生加入飞信和超级信使,并设置交叉分组,将学生按照求职进程或者意向分组设置,比如未就业学生、已就业学生、考研学生等,这样,任何信息都可以在短时间内直接发送给指定学生,既方便了学生,也大大减轻了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发送通知的负担,提高了传达效率。
2.拓展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
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我们主要通过三方面工作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一是把思想工作做透。通过多途径加强毕业生基层就业思想教育,宣传基层就业先进典型,宣传国家基层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增强毕业生基层就业意识,激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热情和使命感。二是把组织工作做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基层选调生”等基层就业项目,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让有志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有单位、有岗位。三是把服务工作做好。毕业签约前,为毕业生介绍岗位的情况,让毕业生去的明白,感受到学院、学校的关爱与关怀。
3.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服务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3],53.3%的学生表示需求信息是他们最想接受的服务。另外,居第二位的服务是求职技巧指导,这一比例高达44%。学生求职过程中,34%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帮助很大,同时43.4%认为专业实践能力和应聘、面试技巧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通过各种讲座活动、研讨交流、网站以及针对个体咨询辅导,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生学好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单位的实习、实践中,让他们对未来就业的岗位,有具体、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必要的时候实行跟岗实习,丰富大学生对未来所服务职业、行业的感性认识,在指导中培训,在培训中强化,提高学生整体的择业能力。
四、就业指导工作的着重点
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学生成材择业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素质,同时开展各种增强竞争意识的教育活动,可以模拟招聘会面试,举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讲座,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提高竞争意识。
对毕业生的指导工作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在职业选择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估价自己和不完全了解社会需求动态。二是部分毕业生缺少全局观点,在处理事业与待遇方面重利益轻成才;三是部分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与定位自己,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和基层去。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根据他们的就业心理和追求动向,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其调整择业心态,形成健康的择业心理和正确的就业意识。
2.巩固学生的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良好的专业素质是毕业生立足社会、体现自身价值的关键因素。专业素质具体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素质,才能较好的促进专业素质的提高。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毕业生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选择最多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能”(41.28%),其次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31.94%),两项选择因素均与大学生自身有关。因而,有必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明白本专业优劣势,扬长避短,为就业做准备。
总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就业工作中,要转变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以用人单位为本”的思想,不断地学习,不断探索创新,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的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期能指导学生毕业后成功走上适合他们本人和社会需求的职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干旭等.构建良好沟通渠道,探索高校就业指导的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孙连海等.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3]刘延岭等.高校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
作者简介:
霍向军,西南石油大学辅导员,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班级管理与学生党建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