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恐吓信”事件折射出当下育人的复杂性

2016-05-30刘吉超

师道 2016年1期
关键词:胡某张某纸条

刘吉超

2015年11月17日的下午,我在去班里的路上遇到了副班主任,她告诉我,张某同学的家长来了,在校门口等着呢。我先让副班主任去盯班,然后将这位同学的家长请到了办公室。其家长反映有学生给他们家的孩子写恐吓信,孩子非常害怕,于是打电话告诉了他们。从他们的表情上能够看出当时是多么焦急和不安。我先稳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放心,在学校里出不了事。然后我领着他们来到班级外面。我让他们先在班级隔壁的签到室等一会儿,于是我就进班把收到恐吓信的学生叫出来,在其父母面前了解情况。看得出,这位学生在父母面前显得特别激动和委屈。她将这件事情简单地跟我讲了一遍,而且拿出了她收到的恐吓信,准确说是一张小纸条。我接过纸条查看内容,字迹潦草,表达语无伦次。仔细看后,大体意思是这位学生被认为给班主任(也就是我)通风报信,而且提到了班里的其他三名学生。

了解情况后,我首先感到生气,班里怎么有这样的学生!恐吓、威胁向老师反映问题的学生,这不是在破坏班级和谐、疏远我和学生的关系吗?况且,这学生的确没有向我通风报信呀!越想越生气,我恨不得立刻叫出纸条中提到的几个学生,好好“教训”一番。但又想,这只是一面之词,在事情没查清楚之前,不要感情用事。更何况家长在这儿,不能马上处理。于是,我先安抚这位学生,然后当即向家长表达我的态度。我说,一定会查清此事,还孩子清白,给家长一个交代。孩子在学校尽可放心。家长比较通情达理,愿意把这件事情交给老师办理。于是,我的“侦查工作”开始了。

首先,我利用自习时间,先仔细研究纸条上的字迹,然后拿出几个嫌疑较大的学生的作业,逐一对照,最后断定写纸条的人就是我班的胡某。因为纸条上的个别字词(比如“的”)很有特点,而且与该同学作业本上的字迹一模一样。查明了写信人,下一步怎么做?自己一下没有了主意。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同事,想听听他们怎么说。但几个同事说来说去没有很好的办法。看来还得自己想办法。我思前想后,认为这件事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就想到用恐吓信吓唬一下。但又考虑到如果这件事在班里传开,影响一定很坏,会助长不正之风,班级将不再和谐。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不能大意,但又不能急于解决。因为一旦解决不好,可能牵扯很多学生,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于是,我当晚没有处理这件事,也没有找写信人和纸条上提到的学生。

第二天,上午学校有集体活动,没有时间处理此事,自己打算下午再处理这件事。说实话,当时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就在打算处理此事时,我接到了张某家长打来的电话,说孩子又收到了胡某的纸条。我说,我现在就处理这件事情。挂掉电话,我到班里叫出了胡某。因为生气,劈头盖脸地先训斥了他一番。能看出,这时的胡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态度比较诚恳。他主动向我交代了恐吓信事件的缘由。事情是这样的:胡某看不惯张某的做法。在一次打电话时,由于张某打电话时间较长,而胡某又等着打电话,所以对她不满。而且事发当天,在英语课上,张某表现积极,抢了胡某表现的机会,加上课后几个学生冷嘲热讽,胡某因此对张某更加不满。另外,我最近几天找过胡某几次。这些因素联系在一起,就造成了这次事件。其实,胡某没有证据证明张某曾向老师通风报信,只是道听途说,加上自己的猜疑,于是上演了这一幕。了解到这些,我茅塞顿开。我给胡某分析这件事的错误性质和影响。做完胡某的工作,很明显,下一步做通张某的工作,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我又找到张某了解情况。

我向张某说明了这件事的真相,并了解了她目前的想法。当知道张某想尽快和解此事时,我说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我的看法是,这件事是同学之间的一个小误会造成的,是同学之间的一点小摩擦、小矛盾,不能将事件扩大化。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我打算当一次和事佬,把他们叫到一块儿,打开天窗说亮话,说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征得张某的同意,我把当事者叫到一块儿。我先让胡某说明写信的原因和经过,以打消张某的猜疑。然后,我及时分析事件,批评胡某的行为,以宽解张某,也争取张某对胡某的谅解。看到张某缓和了一些,我把握时机,说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让胡某向张某郑重道歉。张某接受了胡某的道歉。我又考虑到后续问题:万一以后有人再提及此事怎么办?万一这件事死灰复燃怎么办?万一他们事后再有新的说法怎么办?考虑到这些,我让他们分别写下了保证书,保证从此不再提及此事。胡某负责向知情学生做好解释,张某负责向家长解释清楚。到这里,这场“恐吓信”风波才告一段落,或者说才得以平息。处理完这件事,已是下午六点多,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个多小时。走出办公室,我感觉口干舌燥,但心情舒畅了许多。我真希望那两位学生的心情也能像我现在这样。

经过这件事,我感触颇多。首先,我们的学生还很幼稚,遇到事情不知道怎样正确处理。就像事件中所发生的,因为看不惯别人就给别人写恐吓信。然后,出了问题就叫家长出面解决。这应该归结为家庭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帮助孩子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父母做了太多顺应孩子的事情,以至于孩子一遇到不顺应心意的事情,就做出一些过激行为。真正闯了祸,我们的学生又会想起自己的保护伞——父母。问题就是这样产生的。其次,我们的学生存在暴力倾向。不仅是这件事中的恐吓他人,还有学生间因为一点小摩擦就大动干戈,甚至找社会上的人打群架。正如胡某所说,这次放假回家联系几个同学一起去打游戏。而我们现在的网络游戏很多充满暴力,模拟枪战,模拟杀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呀!哪一天,我们的孩子沉浸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时,可能就会做出在游戏中所做的事。那将是孩子的悲剧,家庭的悲剧,民族的悲剧。再次,学生中的“潜规则”大行其道。学生有自己明确的“立场”,那就是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告诉老师的,否则就是“奸细”。于是学生中有用手机的,有谈恋爱的,有打架的……而这些都是学校明令禁止的违纪行为。学生长期形成的“潜规则”助长了这些违纪行为的多发。即使是跟老师关系再好的学生,即使是班委,他们也知道,但一定不会对老师讲。归根结底,我们的学生缺乏应有的单纯,变得社会化、功利化、复杂化。有些学生表面讨好老师,背后做各种违纪的事情。这种过早社会化的倾向必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原因何在?在社会,在家庭,也有教育方面的问题。

总之,这次事件折射出的不仅是两个同学之间的一次矛盾、一次摩擦,更突出的是其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当下的社会大环境问题,以及对学生教育的复杂化的现状,不可小觑。

(作者单位:山东博兴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胡某张某纸条
两张纸条儿(上)
纸条大侦探
你非叫我跑
五张纸条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恋人一方因拒绝分手而自杀,另一方犯法吗
深夜行窃被发现不逃反抢太可恶
合肥求职女连喝四场酒身亡老板被批捕
神秘的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