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5-30王轶群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想象创新能力

王轶群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眼前的问题。

一、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是与学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紧密相关的。小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目的是不明确的,甚至是很模糊的。因此,教师要机地结合课文的内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和引导他们学习,产生创新学习的需要。这就要求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和探索兴趣,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二、创建自由、宽松的课堂环境,营造创新环境

“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小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是以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基础的。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才会活跃,想象力才会丰富,记忆力也会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新性可言。因此,构建新型的课堂气氛,创设创新的宽松环境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新发现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课堂教学气氛。比如在教学中能借助图片录音、录像、动画等,從而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内容。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教学新方式

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同时加以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规则,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多项交流过程。设计出使学生容易接受并感兴趣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任务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在练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他们必然要全力以赴,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条件,从而使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四、积极引导学习,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多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这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方式。假如某个问题有很多种可能的答案,那么学生就可以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自由扩展,寻求众多的合适的答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书本、对教师、对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唯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让学生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从而产生矛盾,在矛盾中进行探索新的发现,让学生尽可能的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他们的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开发学生想像空间,诱导学生主动创新

创造性想象对于创新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想象是创造的根源,但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也就没有想象。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像,边读边在大脑中浮现画面,这样既能帮助理解,又有利于培养想像力。因此,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像,想像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空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留有想像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新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一定会得以提高。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工作还有待于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总结。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所采用的方法得当,就一定可以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源地。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想象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的想象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