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文化”引领下的学校整体改革行动探索

2016-05-30王勇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期

摘 要:探讨了农村薄弱初中在树文化引领下的学校整体改革行动,通过六大系统的建立与实践,推动学校全面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并位于全区前列,为教育均衡和城乡统筹发展闯出新路子。

关键词:树文化;学校整体改革;六大系统建设

我校地处华蓥山南麓的高寒山区,又是采煤深陷区。2001年,三所中学合并后,短短六年时间,26位优秀教师调入城市重点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区倒数一二,大量优质生源择校外流,学校陷入恶性循环。2007年7月,区教委从城区抽调人员组成领导班子,新班子用三年时间摆脱了倒数一至五名,再用三年时间进入顺数前十名,目前已步入良性循环,稳居全区前列。是什么让这所薄弱的农村初中发生质变?答案是:树文化引领下的学校整体改革行动。

一、树文化的缘由:挽救“学困生”行动

当时,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新班子一方面“内聚人心抓教风”,另一方面采取了挽救“学困生”行动,重点是挽救弃学的学生。学校想尽办法将流失在外的21名学生动员回校,成立一个临时班级,由德育主任担任班主任,校级和中层干部担任任课教师,主题是“像树一样成长”,主要内容有励志故事、感人瞬间、撰写并解读自己的座右铭、跟父母拥抱并发表感言、在校园内植一棵树等,时间为一个月。此次挽救行动非常成功。这些孩子回到原班,尽管有些反复,但是,他们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动员自己班级的同学在校园栽一棵树。这棵树必须是全班商量、多数学生赞成的树。17个班级,17棵小树,17棵小树在学生的呵护下一天天长高。学校在总结此次活动时,高度赞扬了同学们植树、养树、护树活动,还发动大家知树、爱树,“我为校园添一片绿”,留下“青春的足迹”。

有心的班主任,将学生栽树、浇水、修技、扶正等过程照相记录,教语文的班主任还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我跟小树一起成长”“留下青春的足迹”等主题班会也应运而生。

能不能每个班级以树命名?这个想法得到了认可,学校责成德育处牵头制定《以树命名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二、树文化的实施:全员参与,培育班级精神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由于学校处于采煤深陷区,校舍出现开裂,且越来越严重。为了师生安全,高中部被迫外迁城区学校办学,2011年停办;初中部进入原址建的板房里,条件极其简陋。为了让板房有教室的“味道”,以树命名的班级文化建设加快了步伐。以树命名班级文化建设简案如下:

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我校的班级文化各具特色。

从班名来看,苏铁班、梅香班、劲松班、玉兰园、杨柳班、石榴班、桃李班、黄桷班、梧桐班、香樟林……班名让人耳目一新。

黑板上方的班训格外醒目,如梅香班的班训是“迎寒而立,朵朵花香”,石榴班的“红红石榴,粒粒珍珠”,杨柳班的“柳枝飞扬,乘风而上”,桃李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玉兰班的“芝兰冠香,玉树临风”……挖掘树的内涵提炼出来班训,像润物的春雨,浇灌着孩子们的心田。

班级格言同样来自于对树内涵的挖掘。比如,苏铁班的“不要嘲笑苏铁,为了开一次花,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鼓励学生不比基础比努力;梧桐班的“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提醒学生要慎言慎行;香樟林的“独木不成林”,警示学生团结的力量大;红松班的“万丈危崖上,根深百尺中”,启发学生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发展得高远……

树,被植根于校园,跟学生一起默默成长。树,走进教室,向学生讲述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奇迹。学生从树上汲取成长的力量,获得精神的滋养,树成了学生的榜样。

三、树文化引领下的学校整体改革:精品初中初见成效

树文化的打造,推动了学校的全面改革。在树文化引领下,学校构建了文化标志系统、课堂改革系统、活动育德的动力系统、内生发展系统、技术助推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等六大系统,整体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到校观摩学习的兄弟学校越来越多,区内大型活动多次在我校召开,先后接待了广西、青海的校长教师考察观摩。《重庆日报》、中国教育网等媒体相继对我校的办学经验进行了报道。

(一)文化标识系统

1.理念文化。学校形成了“天天向上,步步向前”的办学理念,“让小树与鲜花享受同样的阳光”的管理理念,“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的教师教育理念,“像树一样成长”的学生培养理念。《像树一样成长》的校歌,由校长王勇撰写歌词、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汪高原谱曲。《天府中学赋》由西南大学教授袁智忠撰写,讲述了天中发展历程,描绘了学校发展愿景——“农村寄宿制的精品初中”。

2.学科文化。一是制定学科学习规范。每个学科,都有学科学习规范,由师生一起制定,每学期修改,逐渐完善,着力于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指导学生画知识树。每个学科都有核心素养,每个学段都有不同要求,将这些素养与要求细化,就形成了一棵形象丰满的知识树。三是周目标与周周清。星期一,备课组将周目标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学生明白一周的学习任务。星期五,周周清,人人过关才能离校。学生学得明白,不带问题回家,减轻了课业负担。

3.学习共同体。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是表率。学校从考核制度层面对备课组采用捆绑考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保证了老带新、强带弱变为自觉行动。从技术层面,建立备课组“云协作”,教学内容和评价内容必须在备课组内讨论,做到目标一致,进度一致,资料一样,试卷一样,保证了资源共享,形成了合作文化。从管理层面,学校各年级平行分班,综合性别、是否住校、成绩等因素,让所有教师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给“弱者”以压力,逼迫“弱者”快速成长。学生学习共同体,主要以小组建设为主,班主任将各层次的学生均匀分配,实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以便“兵教兵”,实现共同进步。

(二)课堂改革系统

1.“四维一体”课堂改革。在充分研究全国各种课堂改革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草根式探索,提出“四维一体”课堂改革模式。“四维”,即“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反馈目标和巩固目标”,规定了课堂的基本结构,而在“实施目标”这个环节,除少讲精讲之外,并没有固化步骤,目的是避免模式化,让教师自由地展示个性魅力和风格特点。“一体”,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定教,以学评教”,评判的标准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

2.课堂观察。为深化“四维一体”课堂改革,学校聘请专家作“走进专业的听评课”“剖析课堂教学难疑”等讲座,在专家的指导下制定“课堂观察量表”。课堂观察量表,用客观数据阐述课堂效果,让校本研修有针对性、实效性;让讲课者成了受益者,听评课者成了感悟者,在思考与沟通中提升了教学境界。2013年12月20日、2014年11月20日,我校先后承担了区“阳光课堂研修”现场会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推进会,展示了多年来用量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与校本研修的成果,起到了辐射作用。

3.课堂文化。一是环境文化。班训与班级格言随时跟学生“说话”,每节课前学生要呼号,内容为“我自信,我进步,我快乐”以及班训,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天天向上,步步向前”。二是教学文化。学生层面,建立学科知识树和能力发展树;教师层面,建立专业成长树。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校教师以“厚德自强、学养深厚、独具风格”为成长目标。三是心理文化。科学求真,人文至善,美美与共,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追求“真善美”。

(三)活动育德的动力系统

德育解决的是学生的动力问题。除学科育德外,活动育德也是重要方面。我校根据“像树一样成长”的学生培养理念,设计了“三自”活动系统。初一:自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丰富的社团活动。初二:自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习惯,发展特长。初三:自在。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在“三自”活动系统下,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学生活动。如:

1.建立德育资源库。一是利用班主任工作室,对教育个案进行深度分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班主任的个人难题。二是主题班会序列化,三个年级,三个主题,形成了“习惯与规范”“感恩与进步”“理想与担当”主题班会序列。这些个案与主题班会均放在学校服务器中,供所有班主任参考借鉴。

2.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每年秋季开学,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在内务评比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在会操表演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初中生中坚持军训,“磨刀不误砍柴工”。

3.召开智力运动会。从2009年开始,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举办。内容有“棋”乐无穷、走出“谜”茫、乐在“奇”中、我行我秀等四大板块,棋类、24点、魔方、解环、走华容道、拼图、反口令、滚铁环、鸡蛋撞地球、投石机、纸桥承重、体感游戏等喜闻乐见的项目,人人参与,个个快乐。

4.义卖感恩活动。以班为单位,在校园摆摊设点,推销捐献出来的东西,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将售卖所得的钱变成实物,捐给文星敬老院,学校搬迁后,捐给东阳敬老院,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5.魅力班级展示活动。每周升旗仪式时,一个班的全体同学参与,介绍班名的由来、班训、班级格言,展示班徽,高唱班歌,展示班级的文化魅力。

6.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合唱团、舞蹈队、足球队获得区一二名,科技兴趣小组两次获得区长提名奖,跳绳队在区“三跳”比赛中每年都是一二名,还获得重庆市“爱成视力杯”长绳比赛第二名。园艺兴趣小组,为各班级、各办公室培植花卉,学校大型活动用花,都是学生新手培植的。

除了以上三个系统外,学校还建立了内生发展系统、技术助推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树文化引领下的六大系统,从顶层设计和操作层面保证了学校迈步卓越,成为精品。我们将继续完善六大系统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为教育均衡和城乡统筹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沈琳燕.浅谈学校“树文化”的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0(17).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