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同业市场的风险传染
2016-05-30黄晶
摘 要:本文介绍了银行间同业市场的风险及风险传染,并结合国内外已经做过的研究对银行监管部门提出应对于我国银行同业市场风险及其传染的建议。第一部分介绍了银行同业市场的系统风险传染及风险的传染路径和范围的决定因素。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内外已经进行过的研究,通过以前的经验完善银行同业风险及其传染的深入研究。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银行同业市场的风险及传染特征,由于我国银行业受到政府的干预,因此,我国目前银行业还未真正发生银行系统性风险。第四部分结合国外经验和国内银行业具体情况,对监管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银行;同业市场;风险传染
银行同业市场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同业市场起始于1984年,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摸索、发展和完善,该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银行间进行日常交易的重要场所,交易规模也逐年上升。
一、银行同业市场的系统风险及风险传染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经济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值得关注。金融风险分为系统性的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即市场风险,指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金融行业造成的影响。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经济周期风险等。非系统性风险即个别性风险,指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信用风险、 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对我国来说,银行业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其系统性风险是我国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风险传染方式主要有直接风险传染和间接风险传染两种类型,其中直接风险传染是指风险主要通过银行间由于业务关系形成的信用网络进行传染。直接风险传染的主要渠道之一为银行间市场渠道,通过银行之间的日常交易进行传染。由于银行直接风险传染是银行市场风险传染的主要方式,并且对市场的冲击力较大,所以本文着重研究银行系统的直接传染风险。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银行间市场系统风险传染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国外进行的研究中,Jean-Charles Rochet and Jean Tirole(1996)研究了是否由分散的银行间交易业务提供了灵活性,可以防止不希望的救援活动符合中央银行的保护政策。同时研究了软预算约束和银行大而不倒,有些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规模足够大,以致国家会提供直接救助而不会让其倒闭。中央银行是通过对借款银行助资而不是直接救助贷款银行来完成对大而不倒银行的救助。Sheldon and Maurer(1998)利用矩阵法来研究银行同业风险,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获得每一银行对其他所有银行持有的总头寸信息,从而得知了整个银行同业市场头寸分布矩阵的行总和与列总和数据。在特定假设下估计了瑞士银行同业市场头寸的分布结构,并通过模拟法来估计危机的传染效应。其结论是瑞士同业拆借市场的传染风险很小。
在国内进行的研究中,李宗怡,李玉海(2005),使用了矩阵法模型模拟我国银行同业风险头寸分布状况,估计了银行间的风险传染。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同业之间的风险传染的概率很低,同时风险传染导致的银行损失也在逐年的下降。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风险传染正在从银行系统转到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证券公司之间。郭晨(2010)通过分析我国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中的交易特征,考察市场潜在的风险传染对象及传染范围。研究表明,在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中,银行系统除了自身具有风险的相互传染效应之外,还受到货币政策以及境外银行同业的影响。银行系统风险对境内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比较强的溢出效应。
三、我国银行同业市场特征及风险传染
我国银行体系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构成。截止到2013年,我国银行业都未发生较大的危机。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未完全市场化,市场会受到政府的干预,在金融危机或者银行发生钱荒危机时,政府会出面解决银行流动性问题,帮助银行度过难关,因此我国的银行同业市场的风险传染机制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只存在局部发生的可能性。但是为了尽量避免银行系统危机对经济产生影响和冲击,有必要对银行同业市场系统风险及其传染进行研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我国银行同业市场交易存在以下特点:
1.银行间市场交易量与银行规模呈正相关
随着银行规模的越来越大,银行对资金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但是供需之间的差额呈扩大的趋势。资金的主要需求方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同业间的资金主要供给方是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城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银行业的资产扩张及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作用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为银行在同业市场进行资金的拆借成本较低,所以同业拆借市场成为银行间解决资金流动性不足的主要渠道。银行间市场的交易规模及交易量与银行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2.银行交易对象多样性及交易总量存在较大差异性
银行资产规模对银行同业对象选取以及交易金额的影响很大。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与其他银行存在同业信用关系,因此银行是该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增加,银行交易对手会越来越多,交易方式也呈现多样性。交易对象不仅包含境内银行还包含境外银行,交易对象的多样性也导致了交易风险发生概率增加,风险发生方式多样。同时,我国银行间市场交易总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只有两家银行单独作为诱导因素能造成银行间传染,其传染程度受损失率的变化影响较大。在多银行构成诱导因素组的传染中,其程度取决于诱导因素组的银行构成,中国银行是决定传染程度的关键。
3.银行破产数量和系统性危机发生的概率呈正相关
多家银行同时破产会降低系统性危机发生的门槛,提高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果银行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利率或者汇率等制度性因素变迁的冲击,可能造成一系列银行的同时倒闭。银行间市场风险会随着银行倒闭数量的增加快速的传染,最后形成银行系统危机,并且其发生的概率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损失率的大小是决定传染是否发生及危害程度的一个重要变量。一般而言,随着损失率的增加,倒闭银行的净增加数目和损失资产的比例先加速增加,然后渐渐减速增加;损失率的变化还会带来传染轮次的波动式变化。
四、银行同业市场风险传染的控制
监管当局干预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降低传染的风险主要存在三个重要时机:诱导因素发生前的预防、传染过程的干预和危机发生后对金融体系的调整。监管当局应该把握好这三个主要控制风险的时机,利用有效手段降低银行的风险传染。对银行同业市场的风险传染控制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银行风险发生的预防工作
银行同业市场风险发生的诱导因素的预防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和对金融体系结构的调整。在单个银行倒闭前,纠正银行存在的问题,防止银行倒闭的发生,也可以通过道义劝告来告诫银行应该谨慎经营防止传染的发生;同时,还要对其他银行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防止系统性危机的出现;在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源主要是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因此,监管当局应着重对这两家银行的资产状况进行纠正和监管,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监督。
2.强化风险传染过程中的及时干预
危机发生过程中,监管机构的及时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风险的传染,从而降低风险对银行系统的冲击。监管机构对干预时机的选择取决于监管机构技术的成熟度,危机处理的一些经验型安排会帮助监管机构有效的干预风险的传染。目前,我国政府对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干预作用,银行同业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市场化还不够充分,因此还未发生过严重的银行危机,因此银行监管部门处理危机手段认识有所欠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监管部门与国际上的金融机构的接触会更加的频繁,了解国外对风险处理手段的机会更加多。因此我国银行监管机构要积极与国际组织联系和配合,分享其对银行危機处理的框架性指导意见;深入研究银行危机处理的经验,提升对银行危机的经验性认识。同时完善我国银行业的破产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程序,提高资产评估水平。
3.危机发生后对金融体系的及时调整
银行危机发生后,监管当局可以根据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银行体系受到冲击的大小和相应的破产成本等因素对整个银行体系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根据自身的经验,在倒闭银行数目或者资产损失上设定标准,防止银行危机的进一步传染。在危机发生后,监管当局要根据危机发生的具体情况增加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升银行资产质量、加强银行自身控制。对资产结构、经营状况不好的银行,责令其及时改进或者直接破产,让具有较强资质和规模较大的银行对其进行接管。
参考文献:
[1] Jean-Charles Rochet and Jean Tirole,Interbank Lending and Systemic Risk,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00,Vol.28,No.4,733-762.
[2] Franklin Allen,Elena Carletti,Credit risk transfer and contagion,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53,2006,89–111.
[3] 郭晨,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特征及风险传染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29-131.
[4]李宗怡,李玉海,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传染风险的实证研究,财政研究,2005,51-58.
作者简介:黄晶 (1988) ,男, 湖北省恩施人, 土家族,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