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2016-05-30宋欣雄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应用型

【摘要】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应建构人文引领的课程结构与体系,凸显人文内涵。实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通识教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发挥隐性课程在人文引领中的独特作用,重视隐性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学分制,加强师资建设,构建科学、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 人文引领 课程改革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显然不同于研究型综合大学。其大学英语课程方面,重视听、说、读、写等技能,强调英语应用能力,呼应社会需求无可厚非。然而外语并不是一门纯粹的“工具”性学科,它是一门人文学科,是精神和文化的载体。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较为严重地存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轻人文素质的培养倾向。大学英语教育的核心应是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构建人文引领的和谐课程观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课程它既可能是知识性的,也可能是情态性和技巧性的,甚至可以被理解为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一切文化和动态的习得的过程。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隐性课程” 作为非语言手段介入教学的重要性。学校隐性文化越是个性鲜明,隐性教育的效果就越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校文化生成已成为教育有识之士的共识。

人文引领的和谐课程观是一个蕴涵着浓厚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宏观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张楚廷(2003)从课程与教学哲学的高度提出了人文引领的和谐课程观,并论证了人文引领的必然性、合理性和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爱因斯坦主张“学生毕业离开时是个和谐的人,而不定是个专家”。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特也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人性精神”而且“只有一个完善的人才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教育非他,乃心灵转向”(柏拉图)。大学英语教育应引导学生转向爱、善与智慧;摒弃功利,回归教育本真。“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内心的丰富”(蒙田);古希腊哲学家西赛罗也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二、呼应国内、外课程改革趋势

后工业时代来临,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体现于通才教育、学科整合、探究式学习、课程模式四个方面。

其一,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才教育。使人学 会“做人”,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关注人的成长,提升人格品质。

其二,实行学科整合,课程内容综合化。学科发展要体现现代社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相互渗透的局面和学科大融合的趋势。

其三,建立探究式学习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

其四,课程结构弹性化,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强调学术自由和尊重个体差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则通过不同的课程组合来实现人才培养的专门化。这种以课程的组合来形成学生专业的培养模式,在西方称作为“课程模式”

从我国近30年来颁布和实施的三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来看,教学目标的演进明显从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要求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转变,即重视文化素养,以适应个性化的教学和倡导入文精神的倾向。

三、人文引领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举措

其一,大学英语课程压缩必修课学分,增设选修课程门类。王守仁教授(2011)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既要保留“人文性”的本色,也要挖掘其“工具性”与“行业性”的特色,调整大学英语课程结构,改变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设定,构建成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大模块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坚持必修课和选修课平衡、输入与输出平衡、语言与文化平衡的原则。

其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凸显人文教育,充分分挖掘显性课程中的人文内涵,特别注重隐性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等。

其三,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程得到重视,加强人文渗透,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通识教育高度融合,英语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达到统一。

其四,建成人文引领的大学英语课程全新的话语系统,重新阐释课程目的、内容、实施、评价。在课程目标上。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培养“完整的人”,即知情意行统一的人。课程内容要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与学习者的经验建立联系;二是课程内容要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相联系,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课程实施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的鼓励者、帮助者、辅导者、合作者和朋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评价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持一种侧重于教学的课程评价观,注重学生的内部自我评价,主张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建立科学、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成功的保证。

四、结语

本文以人本主义课程观为视角,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探索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建构人文引领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以期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与探索,找到一条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与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既有利于人的个性和潜能的充分施展,又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守仁.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

作者简介:宋欣雄(1972-),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