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慈善
2016-05-30
忙着给女儿换尿片,没时间理会批评
扎克伯格开一辆大众高尔夫,一年只领一美元的象征性薪水。2006年,22岁的他拒绝从Facebook领高薪。2010年,他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妻子普莉希拉·陈搬进他家时,他贴了一张照片,准备送出一些日用品和电器,因为现在他们什么东西“都是双份的”。他整天穿着的,是灰色T恤和帽衫。
低调的生活给扎克夫妇引来许多敬意,但在其他某些方面,他们又相当高调。比如上周,他们就做出一件引起全球轰动的事。通过致刚出生的女儿Max的公开信(当然是贴在Facebookj2),两人宣布将把他们持有Facebook股票的99%捐给慈善事业。这封信充满使命感,还用了“个人化学习工具”这样的词儿,可能不像小Max期待的那样甜蜜和黏糊,但没人能否认它的分量——以目前估值,这家人捐出了至少450亿美元。
如果说扎克伯格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人物,现在他则被视为“超人”。盖茨和巴菲特也曾作出如此慷慨的决定,但他们都是“老人”了,已拥有财富很长时间。扎克伯格才31岁,还会领导Facebook很长时间。他已经塑造了一代人的行为,如今通过这“小小的馈赠”,又为他们树立了一个无私的榜样。
因此,毫不意外,扎克伯格得到了热烈的颂扬。梅琳达·盖茨和歌手夏奇拉都点了赞。“在分析它之前,首先肯定这是一件极端慷慨的礼物,这一点非常重要。”伦敦经济学院的马歇尔慈善与社会创业研究所创始人之一汤姆·休斯·哈莱特说,“我非常激动。”
同样不出意外的是,也有大批冷嘲热讽。“简直是人类史上最蹩脚的使命宣言。”推特上一个帖子说。“扎克伯格把你个人信息的99%捐给了慈善事业。”另外一个表示。
扎克伯格应该正忙着给女儿换尿片,没时间理会这些批评。尖刻的推特放在一边不论,很多人会同意,450亿美元确实相当大方。但这笔钱不是无条件送出的,拨开诋毁的阴云,一些真正严肃的问题需要回答。
在探索的时候,可能会追随盖茨
自盖茨基金会成立时起,就有人从超级捐赠上看到了巨大风险,担心人们会因震惊和感动而变得盲目,忘记思考这种行为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私人捐赠被披上了一层神圣感,即使是最温和、平淡的批评也会被视为冒犯。”埃塞克斯大学社会学高级讲师林赛·迈克戈伊说,“一般认为不应对这种私人捐款有所限制。但问题在于,巨额捐款对许多决策有重大影响,波及数百万人的生活,所以需要监管。”
从这个角度看,扎克伯格就不再是一位“超人”,而是“支票独裁者”。为确定哪个版本更接近真相,我们需要对“硅谷之王”多作了解,也要对现代慈善业改变世界的方式多加研究。那些认为扎克伯格纯粹利他的人可以在《纽约时报》不久前一篇报道中找到论据。文章说,在与技术界领袖及奥巴马总统的一次会面中,扎克伯格发现同行过于关注鸡毛蒜皮,而不是更宏大的公益议程。他认为技术界应有这方面的追求。同样投身慈善的美国富豪、Rosetrees基金会主席理查德·罗斯说,如此说来扎克伯格充满动力,但同时在这个新的领域,他会有点打怵。“就像登陆一片陌生土地,不知道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该怎么做,只知道必须探索。”
而扎克伯格在探索的时候,可能会追随盖茨这位先驱。给Max的那封部分遣词用句映出了盖茨基金会的影子。但盖茨不是扎克伯格唯一的榜样,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硅谷富豪向慈善业捐出大批财产,将所谓的“黑客慈善”发扬光大。去年美国最慷慨的6位慈善家中,有3位都才30多岁、身处技术行业。和扎克伯格一样,硅谷似乎在成长,或在寻找更宏大的身份象征:当富到连私人飞机都显得低档的时候,可能唯一可以彰显胜利的办法就是穿着破旧的衣服,把钱都捐出去。“这很棒,引起关注说明他们是人生样板:在21世纪,成功不仅是要赚很多钱,还要知道如何摆脱它。”肯特大学慈善中心负责人贝丝·布里兹说。“这跟我小时候熟悉的‘有很多很多钱的富翁形象相距十万八千里。”
不管出于什么动机,这些新时代的慈善家不满足于传统慈善家的利他形象。在发表于《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中,扎克伯格曾经的导师肖恩·帕克称,传统慈善业“基本过时”—只会送出一些捐款,以自己的名字为某栋建筑命名。他描述了一种新的慈善之路:不怕失败,灵活,怀疑旧智慧—就像他们在技术行业所做的变革一样。
短期思维不足以解决巨大的时代挑战
当如此规模的捐款所怀的构想又如此新颖,结果可能走偏也就不意外了。扎克伯格已经尝到滋味:2010年在奥普拉脱口秀中,他宣布捐出1亿美元,用于改革新泽西纽瓦克市的学校。他和一起上节目的时任纽瓦克市长科里·布克表示,他们将在5年之内,把表现糟糕的纽瓦克公立学校(阅读达标的孩子不到40%)变成“希望之地”,措施包括关闭失败的学区学校、重新评估教师合同、解雇不合格教师、给优秀教师发奖金等。
但问题是,奥普拉的观众比纽瓦克居民更早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进行的改革基本上没有教师或家长的参与,引来激烈抨击,最终导致布克败选,市议员拉斯·巴拉卡当选新市长,他承诺就此停止改革。而在3000英里外的地方,扎克伯格读着纽瓦克居民对他的声讨,说他只是一个漠不关心的亿万富翁。
当然,花在纽瓦克的钱也不是毫无产出:表现较好的特许学校得到扩张,新合同提高了教师责任心,行政管理有所改善。但60%的纽瓦克孩子就读的学区公校陷入财政危机,在州标准测试中的成绩下降,因为很多孩子转去了特许学校。在节目中,扎克伯格说希望纽瓦克成为改造失败城市学校的典范。而如今,很多慈善人士把它作为失败案例,研究如何跟要帮助的社群打交道。
不过,事实证明,扎克伯格是一位认真的学生。这次宣布捐款消息时,他们夫妇列出了“陈扎克伯格倡议”(ChanZuckerberg Initiative)行事的六条原则,其中一、二两条明显吸取了纽瓦克的教训。第一条呼吁进行长期投资——25年,甚至100年,肯定不是纽瓦克时期设定的5年,因为“短期思维不足以解决巨大的时代挑战”;第二条是“直接与服务的人群接触。如果不理解他们群体的需要和愿望就不能帮到他们”。
了解受助社群的想法和需要是多么重要
这对夫妇选择把普莉希拉的姓放在新慈善机构的前面,是很有趣的决定。陈本身出自草根,在马萨诸塞州的昆西长大,是一个中越移民家庭的长女。她妈妈为养家打两份工,陈则是家里的翻译。她深信教育改变人生,曾多次提到,公立学校的老师鼓励她努力学习,在她通往哈佛的路上立下汗马功劳。而她正是在那里遇上扎克伯格。大学时期,陈在波士顿一个针对低收入儿童的课外项目做志愿者。毕业之后,她在加州做过一个小学的科学老师,后来又读了医学院。成为儿科医生后,经常接触到社保医院那些家庭状况较差的病人,相信在极端贫穷中长大的孩子会受到身心伤害,需要额外的支持,而这些支持是现在主流的教育改革议程提供不了的。有鉴于此,她之前宣布将与一个社区卫生中心合作,开办一所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学校,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甚至是出生前—就为他们及其家庭提供医疗和心理健康服务,全部免费。虽然近几年,在针对低收入学生的学校中,引入类似服务的做法日益流行,但这个学校的特殊之处在于一开始就纳入服务,而不是事后补救。“很多孩子早在入学之前就面对种种挑战,比如贫穷、忽视、家庭不稳定和很差的周边环境,这些挑战让他们远远落后。”学校网站写道,“创伤性的童年体验会影响孩子维持身体健康、促进大脑发展的能力。研究表明,处于不利童年环境的孩子里,1/5有发育不良和教育落后的巨大风险。”
这个项目显然跟纽瓦克项目完全不同。去年陈在参加今日秀时提到此事时说,他们已经看到了解受助社群的想法和需要是多么重要。
有运动来支持进步,这样才有可持续性
多倾听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细读扎克伯格夫妻的致女儿书,你会看到关注受助人需要不是唯一的创新。“陈扎克伯格倡议”将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结构,这意味着它可以投资营利性企业,也可以将钱用于政治行动。信中强调,这一点很关键。“我们必须参与政策和游说,”它对可能感到迷惑的小Max说,“很多机构不愿这样做,但必须有运动来支持进步,这样才有可持续性。”
这听上去是挺有意义,但也引起了警觉。迈克戈伊说,这意味着扎克伯格可以摆脱传统慈善基金会所受的种种束缚,让人担心他个人对政策的影响不受控制。“假如科赫兄弟(美国亿万富豪——译注)捐出450亿美元,用在监控美国每位穆斯林上,那人们肯定马上要跳起来。”
事实上,因为有限责任公司这种结构,“陈扎克伯格倡议”还算不算慈善机构,也在媒体上引起了争议。《纽约时报》记者杰西·艾森格写道,扎克伯格只是“把钱从一个口袋换到了另外一个口袋里”。之所以称之为“慈善”,不过是因为当有钱人说要把99%的财产捐出来,其中应该有一部分会用于公益。而知名财经记者费利克斯·萨尔曼则认为,这是一种全新、激进的运动,即“慈善资本主义”。他向扎克伯格致敬:“扎克伯格不会满足于小型、可见的干涉,比如让饥饿的人吃饱,给穷人钱。因为那样不成气候。那样的活动可以改善世界,但不能改变世界。”他坚持说,扎克伯格想要的是大变,把钱给穷人无法达成这一目标。
世上没有什么事没有一丝副作用
英国《卫报》评论说,萨尔曼说扎克伯格和其他技术企业家往往讨厌直接帮助穷人。这是对的,但他认为“慈善资本主义”是全新事物则是误会。近些年有三股潮流是慈善向慈善资本主义转化的典型:小额信贷的崛起、“影响力投资”的增长,还有新式投资机构的兴起——比如扎克伯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它们以营利组织面目出现,这样就可以向逐利的受益人提供金融资助和投资,而不必像非营利机构那样,受公开、透明等要求的束缚,甚至连盖茨的基金会(虽然它是传统的私营基金,而非有限责任公司)近几年也从捐款转向营利企业,比如2014年向万事达公司提供1100万不偿付款项,帮助该公司扩展在内罗毕的业务。而大量证据表明,无论是小额信贷、影响力投资,还是向公司捐助,往往对全球穷人没有多少积极帮助,反而趋向于以穷人的支出为代价,让富人变得更富。最好的例子就是小额信贷。多项研究表明,小额信贷对减少贫困的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英国国际发展署发布了2011年一项研究,认为小额信贷对穷人而言宛如“沙中城堡”。但小额信贷在发展中地区减贫的失败并没有影响到那些在营利基础上提供贷款的公司的盈利,投资者的收益率总是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被重新包装为“普惠金融”后,小额信贷作为促发展工具,继续受到世界银行、盖茨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经济学家米尔福德·贝特曼称小额信贷是“僵尸政策”,“一个已经僵死和腐烂的主意,却从未停止试图从坟墓中爬出。”影响力投资—相信通过投资于公益项目可以获得金融收益——是另外一个激进的潮流,但是可见收益基本上远远落后于宣传。“社会企业联盟”前CEO凯文·林奇曾是“影响力投资”的信徒,认为它可以把营利机构与非营利组织联系起来,为公益目标努力,但他很快改变了想法,现在则担心“影响力投资的幻想会把美元从慈善业中带走。”《卫报》由此提出,人们不应被新奇的表象迷惑,把好生意与公益嫁接到一起这种想法既不具备革命性,之前也有人做过,只是寻求新资本供应的又一版本。
有些人决定不去多想。“世上没有什么事,只会产生好结果,没有一丝副作用。”理查德·罗斯说,“人们喜欢他,他有专业知识和技术,他拿出这么多钱,必然会产生一些好的结果。也许这种行为还可以激励别人,成千上万的人身家在1000万到10亿美元,如果其中拿出一小部分出来做慈善,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归根到底,这场争议可能源于慈善的自我矛盾:利用以自利方法获取的私人财富去完成利他的、公共的目标。一方面,这是富豪们的钱,他们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批评他们没把善款用对地方显得很荒谬,就像指责人家买的游艇不对一样。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个人扮演了本应由政府扮演的角色,可能我们得把这巨大的馈赠看作艺术品:它带着创作者不可磨灭的印记,但终究属于世界,因此要经受世界的诠释和审视。
目前而言,这样的争议还没有实际意义。基本上可以说扎克伯格想拿这笔钱干什么都行,他之前做的慈善也让人有足够的理由乐观。至于这一次,他能否管理好自己的馈赠,不让政治染指,接下来又将如何改变世界,还没有多少人知道。
【链接】
墨电信大亨:世界需要的是工作,不是捐款
扎克伯格通过惊天一捐,成为“亿万富翁慈善俱乐部”的一员。多数富豪——如盖茨夫妇——对扎克伯格的善举点赞,但墨西哥电信大亨卡罗斯·斯利姆却说,他绝不会像扎克伯格那样,把股票捐出去。
卡罗斯·斯利姆身家770亿美元,堪与盖茨夫妇争锋,曾经对盖茨夫妇做慈善的思路提出质疑,也没有加入盖茨与巴菲特发起的“捐赠宣言”行动。他认为教育和就业是终结贫困的关键,曾表示不会像盖茨那样,去做到处散钱的圣诞老人。但最近几年,斯利姆增加了他的慈善捐赠,将他两个主要基金的善款增加一倍,达到数十亿美元,但具体是多少,他没给出数字。“我们看重项目与结果,不会忙着数钱。”他说。
斯利姆几乎垄断墨西哥的电信市场,因此有人怀疑,他之所以捐钱,是存心为了美化个人形象,避免监管性的调查。
【相关阅读】
扎克伯格与妻子写给女儿的信:
希望你的生活充满同样的爱与希望。
社交网络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正式升格为父亲,他在Faceb00k网页上写道:“我和普莉希拉非常高兴地迎接我们的女儿马克西玛(Maxima)来到这个世界。”为了庆祝女儿出生,扎克伯格与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承诺将他们持有的Facebook99%股份(约450亿美元)捐赠给慈善机构,用以发展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
以下是扎克伯格与妻子写给女儿的信:
亲爱的马克西玛:
我和你的母亲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你带给我们的未来希望。你的新生活中充满了希望,我们希望你能保持快乐和健康。你已经给了我们充分的理由,让我们反思我们希望你生活的世界。像所有父母一样,我们希望你在比我们今天生活得更好的世界中快乐成长。
但是新闻中往往更多提及负面的东西,实际上,从很多方面来看,我们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好。健康正获得改善,贫困水平正在降低,知识正在增长,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每个领域的科技进步都意味着你的生活应该比我们今天好得多。
我们将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爱你,也因为我们对所有下一代孩子拥有道义上的责任。我们认为所有生命都有平等的价值,包括人数超过今天的未来一代。我们的社会有义务投资于现在,以改善那些即将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已经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的生活。
但是现在,我们并非总是将所有资源集中于你们这一代将面临的最大机遇和问题上。以疾病为例,今天我们在治疗疾病方面的花费是投资于将来你们不会生病的研究的50倍。在不到100年时间里,我们会看到某些疾病完全被治愈,其他疾病获得更好治疗。随着科技进步加速,我们在接下来的100年中,将有机会预防和治愈疾病,同时在大多数疾病方面作出重大突破。
今天,大多数人死于五种疾病,分别是心脏病、癌症、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传染病,我们可以在这些和其他疾病方面取得更快进展。一旦我们认定你们及你们的孩子一代不会在受某种疾病困扰,我们有责任向未来倾斜投资以便实现这个目标。我和你的母亲想要尽我们的责任。
但是治愈疾病需要时间。在5到10年内,可能不会看到这些努力取得太大进展。但从长期来看,现在播下的种子将会成长,将来有一天,你和你的孩子们将看到我们只能想象到的情景,即没有疾病困扰的世界。有如此多类似的机遇,如果社会集中更多精力于这些艰巨挑战,我们将留给你们这一代更美好的世界。
我们希望你们这一代集中做两件事:推进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其中,推进人类潜能就是竭力推动人类生活发展。你能学习和体验超过我们今天100倍的东西吗?我们这一代能治愈疾病,这样你们就能够更长寿、健康地生活吗?我们能连通整个世界,这样你们能够获得每个创意或机会吗?我们能利用更多清洁能源,这样你们能够投资更多我们今天无法实现的事情同时保护好环境吗?我们可以培养创业精神,这样你们就能创建任何企业,解决任何挑战,促进和平与繁荣吗?
促进平等就是要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这些机会,不分种族、家庭或出生环境。我们的社会必须这样做,不仅因为出于正义或慈善,也为了伟大的人类进步。今天,我们被剥夺了潜力,因此许多人更需要机会。而唯一充分发挥我们潜力的方式就是为人才、创意以及世界上所有人的贡献提供渠道。我们能够消除贫困和饥饿吗?我们能为每个人提供基本健康保障吗?我们能建立包容和乐于接受的社区吗?我们能在所有国家之间培养和平与理解关系吗?我们真的能让每个人获得平等权利吗,比如女人、孩子、少数族裔、移民以及未联网者?如果我们这一代做出正确投资,这些问题都可以获得肯定答案,并有望在你们有生之年成为现实。
这两大使命将需要新的方法来实现。我们必须进行25年、50年乃至100年的长期投资,最大挑战要求有远见卓识,它们无法用短期思维来解决。我们必须与我们为之服务的人们直接接触。如果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需求与渴望,就无法帮助他们。我们必须建立足以改变现状的技术。许多机构都在投资应对这些挑战,但最有效的就是通过创新提高生产力。
我们必须参与政策与宣传以便形成辩论。许多机构不愿意这样做,但要想取得进展必须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支持。我们必须支持每个领域最强大、最独立的领导者。与更高效的专家合作,而非自己尝试领导努力。我们今天必须冒险去学习明天的经验,我们很早就开始学习,我们尝试的很多事情都会失败,但我们将会继续学习,不断保持进步。
我们的个性化学习体验、互联网接入、社区教育以及健康已经形成了我们的哲学。我们这一代在教室中长大,并在那里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东西,无论我们是否感兴趣或需要。你们这一代将可以为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而设定目标,比如工程师、医生、作家或社区领导人。你们将拥有新的技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帮你集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你将可以在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取得快速进展,并在你最具挑战性的领域获得尽可能多的帮助。你可以探索今天学校并未开设的科目,你的老师也会有更好的工具和数据,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目标。
更好的是,全世界的学生都将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个性化学习工具,即使他们并未生活在好学校附近。当然,除了科技之外,每个人也需要拥有生活中更公平的起点,而个性化学习是一种可扩展的方式,可以给所有孩子更好的教育和更平等的机会。
我们正开始投资这种技术,结果显示其非常有希望。在测试中,不仅学生的表现更好,他们还能获得技能和信心,以学习任何他们想要了解的东西。这个旅程已经开始,你所在学校的技术和教学每年都会发生巨大改变。
我和你的母亲都曾教过学生,我们已经看到这项工作需要什么。它需要教育界最强大的领导者帮助全世界的学校普及个性化学习,它需要与社区交流,这就是我们为何以旧金山湾区作为起点的原因。它需要研发新的技术,尝试新的创意。在实现这些目标前,它可能犯下错误,同时也吸取更多经验。
一旦我们理解了我们能够为你们这一代创造的世界,我们就有责任集中我们的投资于未来,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正一起努力。当我们开始时,个性化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好学校的学生,它也会为那些联网的人提供更多平等的机会。
对于你们这一代人来说,许多最好的机遇将来自人人都能联网。人们经常将互联网视为娱乐或交流工具。但是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互联网实际上可以成为生命线。如果你不住在好学校附近,它可以为你提供更好的教育;如果你不方便看医生,它可以为你提供健康信息,比如如何避免生病或抚养健康孩子;如果你附近没有银行,它可提供金融服务;如果你的经济不太景气,它可提供就业机会。
互联网已经变得如此重要,每10个可联网的人,其中就有1人通过互联网摆脱贫困或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尽管世界上还有半数人(超过40亿)没有联网。如果我们这一代能帮助他们联网,我们可以帮助数亿人摆脱贫困,还可以帮助数亿孩子接受教育,并通过帮助人们避免生病挽救无数人的生命。
这是利用科技进步和合作的另一项长期努力。但这需要发明新技术,以令互联网变得更廉价,并可连通无网地区。这需要与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司合作,需要与社区接触以便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的共同努力定可取得成功,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世界。
科技无法自己解决问题,建造更好世界需要以建造更强、更健康社区为起点。孩子们学习时需要有最好的机会,而只有他们身体健康才能保证更好地学习。健康从很早就要开始,包括相亲相爱的家庭、良好的营养以及安全稳定的环境。生活早期受过创伤的孩子经常出现不健康的思想和身体。研究显示,大脑发育的变化可导致认知能力降低。
你的母亲是一位医生和教育者,她亲眼见证了这些情况。如果你有不健康的童年,很难完全发挥潜力;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食物或居所,或担心受到虐待或犯罪,那也很难发挥潜力;如果你担心自己因肤色将会进入监狱而不能上大学,或者你的家人因为你的身份地位可能被驱逐,或你因为宗教、性倾向成为暴力受害者,你也很难发挥全部潜力。
我们需要能够了解这些问题的机构,并将他们联合起来。这就是你的母亲正在创建的新式学校的理念。通过与学校、健康中心、家长团体以及当地政府合作,通过确保所有孩子从小都能获得良好的食物和照料,我们开始将这些无法获得平等机会的人连通起来。只有那时,我们才能真正开始给每个人以平等机会。
要想完全实现这个目标,可能需要多年时间,但这是推进人类潜能与促进平等之间紧密相联的另一个例证。如果我们要实现这两个使命,我们必须首先建立包容性的健康社区。
对于你们这一代生活在更好世界中的人来说,你们将能够比我们做的更多。今天,我和你的母亲承诺,我们将竭尽全力帮助解决这些挑战。我将继续担任Facebook CEO多年,但这些问题太重要,可能需要你们长大或我们老时才会开始产生效果。可是从年轻时开始,我们希望在生活中能看到更多变化。
当你作为扎克伯格与陈氏家族的下一代出生时,我们也开始了陈·扎克伯格倡议活动,加入世界各地许多致力于推进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的人的行列。我们最初关注的领域将是个性化学习、治愈疾病、连通人们以及建立强大社区。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会捐出持有的Facebook99%股份帮助实现这些使命。我们知道,与那些开始应对这些问题的天才相比,我们的贡献相当小,但我们将竭尽全力。
一旦我们适应新的家庭节奏,并从育儿假回归后,我们将在未来数月分享更多细节。我们知道,你们对我们为何和如何做这些项目存在许多疑问。随着我们为人父母,并翻开生活的新篇章,我们希望对每个人深表谢意。
我们之所以要做这些工作,只因为我们的背后有强大的全球社区支持。建立Facebook已经创造了为下一代改善世界的资源,Facebook社区的每个成员都在发挥作用。我们只有站在专家的肩头才能取得进展,我们的导师、合作伙伴以及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人,都在为这些领域的建设作出贡献。
我们只关注服务社区和这个使命,因为我们被相亲相爱的家庭、真心相待的朋友以及和睦相处的同事所包围。我们希望你的生活中也能拥有同样深刻和鼓舞人心的亲情和友情。麦克斯,我们爱你,并觉得为你和所有孩子打造一个更好世界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希望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同样的爱与希望,我们甚至已经等不及将你带入这样的世界。
爱你的爸爸妈妈!
【相关评论】
期待扎克伯格式父爱驱动慈善创新
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为了庆祝女儿的降生,扎克伯格与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承诺将他们持有的Facebook99%股份(按照Facebook当前股价计算,约450亿美元)捐出,用以发展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扎克伯格夫妇还在Facebook上贴上了一封致刚出生女儿马克西玛的信,全文父爱浓浓,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女儿这一代人所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
扎克伯格夫妇的承诺捐赠之举,在欧美等国颇为普遍,即便在东亚国家也并不鲜见。但凭借着31岁的年龄、伟大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的身份,以及450亿美金等值股票的数目,扎克伯格夫妇的义举,还是收获了全球范围的大肆赞扬。
“对于你们一代人,我们的希望集中在两方面:发展人类的潜力,以及促进公平性。”扎克伯格在信中深情款款地写道。发展人类潜力,主要的渠道在于提升医疗及技术,延长人类寿命,并让更多人连接世界,拥有更多的了解、学习和体验机会,同时培育创新能力,鼓励创造发明;促进公平性,其范围更为广泛,普及基本医疗、教育服务,消除贫困与饥饿,增加和平、理解和包容。一言以蔽之,扎克伯格夫妇要做的,是着眼于全人类未来命运的事情,格局之大,读完信的全文,想必会深有感触。
再宏大的目标,也需要一步一步实现。有关扎克伯格夫妇如何捐出款项,如何进行项目执行,这些微观操作的疑问,伴随着公众激动情绪的抚平,开始浮上一些人的心头。应该说,这封致力于为女儿建造一个更加美丽世界的情真意切的信,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从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首先450亿美金并非一次性捐出,而是以“一生”为限。某种程度上,扎克伯格是在做出自己一生的规划,他和巴菲特、比尔·盖茨夫妇类似,都在设计自己的“临终回馈”。
值得注意的是,扎克伯格夫妇打算成立的“chan zuckerbergInitiative”是以LLC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进行注册,而非较为普遍的基金会性质。公司化的操作显然更为灵活,或许在追求效率的路径上,扎克伯格更信赖公司这样一种组织形式。不过,公司化的操作方式将如何确保公共利益的维护,而不是被扭曲,这是暗藏的一个疑问所在。其实,同为知名慈善家的美国salesforce公司CEO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就曾质疑过扎克伯格此前的捐赠行为,尤其是对“争取技术友好型联邦政策”的游说进行定向捐款。这里的确存在一个问题,即技术友好政策的出台,是否会促成扎克伯格和他的Facebook与公共利益形成对立?
直白而言,在知道扎克伯格夫妇捐出多少钱之后,公众对于钱怎么捐、怎么花、花在哪里,都充满着知情欲。而公司化的性质、项目设计的目标、项目执行的过程,如果有任何地方存在与公共利益相悖,或者说与创造一个更美丽世界相悖之处,人们起初的点赞都有可能变成疑虑的眼神。
当然,正如扎克伯格在信中指出的,“新闻报道通常专注于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在看待如此善举的同时,依旧保留着必要的疑问。这种疑问并非基于恶意,而是与扎克伯格夫妇一道,立足的是社会的公共价值乃至全人类未来的利益。我们无意于揣测捐款者的动机,认为避税之类的理由没有任何问题;也无意于关注Facebook公司由此受到的影响,因为这仅仅是股东所关注的。
我们关注的只有两件事:其一,扎克伯格夫妇将如何在慈善领域继续保持科技领域的创新趋势,通过令人惊诧的高效手段,来设计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其二,我们惊叹于父母对子女的爱意,在转化为对全人类的道德责任时,存在怎样的别致景观。对于世人来说,31岁的扎克伯格无疑具有无穷的魅力。他散财有道,父爱浓浓,展现了一个物质上的成功人士如何获得精神给养的丰沛。对于扎克伯格来说,这更是一个不错的时代,但如果要让这个时代持续进步,他的责任与回馈就非常重要。现在,所有人都在注视着他的行动。加油,扎克伯格!
本刊整理自《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