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思考

2016-05-30梁森宏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科学思考

梁森宏

【摘 要】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催生着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已形成一种大的趋势,这里不仅是教学技术有了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有了体现。信息技术以其逼真的图像、动画、音效能营造另一个教室外的“真实的虚拟环境”,同时又以其灵活多变的交互性深深吸引着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之中,能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关键词】小学科学 网络环境 思考

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网络环境下进行科学教学已形成一种大的趋势,这里不仅是教学技术有了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有了体现。网络能以其逼真的图像、动画、音效能营造另一个教室外的“真实的虚拟环境”,同时又以其灵活多变的交互性深深吸引着学生,将网络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之中,能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此,拟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网络环境下科学课堂教学的优势

1、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地老师”,《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培养素养的第一点就是“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如果学生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的话,怎么能谈得上素养呢?网络教学中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学习方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科学现象,更贴近小学生好奇的心理,更容易把他们带入科学的世界,对科学具有好奇心是培养科学兴趣最好的心理基础。网络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由此可见课外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能将课内拓展到课外,所收到的教学效果必然是非同一般的。而网络的出现使得这一想法得以实现,这是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桥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都要求学生搜集资料,而这些资料很多孩子都可以通过上网搜索得到,这就开扩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例如,现在三年级在学习空气的知识,我就叫学生回家找空气和人、动物、植物等关系的资料。上课时,不少学生带来了从网上下载的和空气相关的知识介绍、小实验,甚至还有人做成了一份电子报刊,这里面涉及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关于空气的知识,真的让大家信息量大开增。

3、给科学教师减了负

现在提倡给学生减负,其实教师的负担何尝不重。相对而言,网络给我们教师也减轻了一些负担,这也是目前不少老师的共识。资源共享是网络的一大特征,在科学教育教研网站中就有不少有关教学的论坛,上面经常有一些教师交流反思、经验,帮我们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有些还给本学科的教师提供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和制作好的课件,这无疑解决了教师备课过程中烦琐的工作,节省了时间、减轻了负担。尽管有些内容不能生搬硬套,但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我在教《凸透镜》一课时,就从小学科学教育网上下载了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课件给学生看。我感到学生一看到这个课件就很兴奋,因为它不仅形象的模拟了实验,解决了大家在实验中不到位的地方,还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任意调节凸透镜和蜡烛、屏幕之间的距离,使得成的像有明显的大小变化,这样学生对其中道理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

二、网络环境下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信息素养不足,缺少利用网络技术主动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

现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这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学生自己与学校的原因。部分学生家庭可能装有网络,学生在家已经学会上网、玩游戏了,这对于学生的网络扫盲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有的父母不愿意让孩子早日接触网络,也不会引导孩子利用信息技术来搜查资料,导致有的学生对电脑还是很陌生。还有的学生家庭因为条件限制,没有装上网络,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更谈不上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习了。另外,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互动,需要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更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只是把网络技术的使用当作学习任务,动力缺乏的话,当然会影响他们运用计算机来搜集与使用学习资源的能力,从而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创造主动学习的网络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网络,喜欢上信息技术,乐于利用网络资源来主动学习。

2、教师存在“唯技术”倾向,忽略了對教学内容的深刻把握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或多或少地会犯“唯技术”倾向的错误,误认为技术手段越多越好,技术越先进越好,只要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际上,教学结果却并不理想。《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既然是启蒙课程,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少年儿童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上,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他们感知世界营造一个主动性的、合作性的情境平台,引领他们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所以,忽略信息技术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固然要不得,而只从技术出发,忘记甚至忽视学生心理、智力发展特点,脱离课程标准的教学也是行不通的。

总之,网络给科学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科学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小学科学课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使引进的探究模式本土化;更需要配合新的课程标准,开发出适合我国中小学需要的网络探究课程。教学也要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小学科学思考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