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6-05-30哈力曼·叶尔肯拜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内化知识点课堂教学

哈力曼·叶尔肯拜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价值

“翻转课堂”日益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2011年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这种教学模式将以往在课堂上完成的知识传授环节放在课前进行,而把对知识的吸收内化环节放在课内进行,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翻转与颠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将“翻转课堂”理解为“将课堂上的事情带回家做,家庭作业在课堂上做”。

二、“翻转课堂”的适切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克拉斯沃将布鲁姆目标分类中的认知过程进一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六个层次。翻转课堂把学生认知水平较低的学习放在了课外,将在传统的课堂上鲜有时间进行高层次的认知训练放在课堂上进行,这对培养学生的应用、分析、评估、创造等高级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针对概念定理定律等抽象的知识点。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限域为8-10钟,而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在时间设置上不超过15分钟,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微视频”通常生动活泼、趣味性足,内容的简洁清楚有利于学生把有限的注意时间高度集中于概念、定理等抽象知识点的学习上,促使其注意力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不持久到持久,在这样的注意下对概念和定理定律的学习都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针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从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来看,学生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师设计的相关教学视频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快慢节奏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对没有理解的知识难点自主进行暂停、回放、反复播放、再复习等操作,直到自己理解、学会为止。此外,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对于知识点和能力点学习的反馈情况,针对性地制作关于这一难点的“微视频”,对难点知识进行辅导和深化。

(三)针对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根据皮亚杰思维发展“四阶段”论,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階段,且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占据有利位置。因此,对于一般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就需要借助于“微视频”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过程,使操作过程一步步清晰地呈现出来,必要时应配上相应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或者教师的语言讲解,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三、“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操作实施

(一)学情调研“翻转课堂”实施的依据根据。在学习《问题解决》之前对学生的学情调研发现,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1-9的乘法口诀,并积累了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策略,但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则存在一定困难。对于本单元编排的例题“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教师要考虑教学的视觉效果,避免单调、死板的讲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二)课前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根据学情调研制作的教学视频,完成相应的进阶作业,实现课前的自主学习,这是“翻转课堂”教学最关键的环节。以《问题解决》为例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可以这样设计:第一,学习指南,包括学习内容、预计达成的学习目标等。第二,学习任务,包括回顾思考例5、解决问题的步骤、积累问题解决的策略完成进阶作业困惑与建议。

(三)课中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翻转课堂”实施的灵魂。翻转课堂提倡个性化学习,其实施是建立在课前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加以解决,进而组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教师要以课前情境游戏为导入,如“有8只小青蛙,其中1只眼睛受伤害,现在共有几只眼睛?如何计算?”进而引出新课,并重点解决因个人观察角度不同而产生对不同乘加或乘减计算方法的困惑。

(四)课后内化升华“翻转课堂”实施的深化。通过课前自学、课中内化,学生基本已经理解并掌握了该章节的知识内容,然而它们仍是孤立的、与现实相分离的惰性知识。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知识点”或“知识点组”以及学生学习反馈信息,设计知识、技能拓展类“实践型”的任务,并在课后布置下去,给学生提供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辅以反思活动,促使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与反思,实现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内化、拓展与升华。

猜你喜欢

内化知识点课堂教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