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评估中国力量

2016-05-30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16年1期
关键词:军队军事改革

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拉开序幕,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一经公开,立即引起国内外舆论强烈反响。中国坚持和平崛起,但军事力量对国家活跃在世界舞台所起的战略支持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拥有什么样的全球角色,军力是关键评分之一。“中国军队改革正式启动”、“中国军队战斗力将迅速提升”、“中国军事改革将追赶中国的经济发展”……世界各国均惊叹于军队改革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很多媒体预言中国军队将会变得更有效、更具战斗力和更精悍。世界高度关注解放军的这次改革。这是一支从未对外吃过败仗的军队,也是一支对变革“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军队。这次军改既是内部改革,也是对国际上审视中国军队实际战斗力的回应。

“这是中国60年来最大一次军事改革”,美国彭博社称这“将使中国军力辐射到海外”。

中国军队改革的消息于2015年11月26日正式公布后,多国媒体积极评价这场即将到来的改革,各国纷纷预言解放军将变成一支更加精锐的部队,与日益崛起的强国地位相适应。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媒体带着复杂心态看待这次改革

多国媒体积极评价

“中国开启建国以来最大军事改革”成为各国对中国军改的共识。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文章更是称解放军的改革方案“如旱天惊雷”。德国新闻电视台认为,中国最大军队改革拉开序幕,这是中国60多年来最重要的军事改革。本次军队改革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中国军队未来将更有效、更具战斗力和更精悍,与日益崛起的强国地位相适应。韩国《世界日报》2015年11月27日称,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推进强军改革。本次改革的力度之大具有划时代意义,七大军区预计将被新调整划设的战区取代,中央军委的指挥权将进一步增强。此次军事改革还将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和军委政法委,特别突出了纪检、巡视、审计等问题,这可以看作是铲除部队腐败根基和提高透明度的重要举措。日本《朝日新闻》称,这次中国军队改革旨在完成从量到质的提高和转变,是进行根本的改革。

各国媒体普遍强调,此次军改是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美国彭博社称,习近平宣布中国军队进行重大改革,以使这支世界最大军队有更强大的战斗力,装备更加优良,更能在世界范围内投送兵力。“德国之声”援引专家的话说,将解放军打造成现代化军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路透社称,这是中国60年来最大的一次军事改革,“习近平的改革推进撼动中国军队的结构”。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称,“习近平是有国际视野的政治人物,这需要一支能够完成核心使命的强大军事力量”。奥地利《新闻报》认为,习近平将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支更精简的部队,一支技术更强的部队,一支保卫领土、走向国际的部队,这是中国的目标。

尽管各国媒体普遍认为改革将使解放军变得更强大,但并没有将其与威胁划等号。《联合早报》11月27日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他国无须对中国落实改革并强化军队感到担忧,“因为中国有一支更有效、更透明、更国际化的军队,能够更好地与他国进行国际间的合作,从而增进互信并维护国际秩序。另外,中国也更有能力派维和部队或军队,展开维和或打击恐怖主义等任务,履行与其经济地位相符合的国际义务”。

聚焦点在联合作战指挥

早在军改消息发布前,境外媒体就一直对中国建设联合作战司令部颇多关注。而现在“各兵种将处于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之下”得到确认,这使得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变化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彭博社网站11月26日援引新华社的报道称,习近平表示改革的目标是“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五角大楼在2015年5月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年度报告中表示,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将是解放军指挥结构自1949年以来经历的最重要变革”。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5年11月27日以“中国军事大改革方案出炉”为题称,这次大军改将重点放在构建新的作战指挥和领导管理两大体系上,具体措施包括把现有军区重整为战区,以及借鉴外军经验组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这意味着解放军军政军令将分开,作战指挥和领导管理也将分成两条线。在习近平设想的“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中,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以及“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将是改革重点。路透社称,军改方案“进一步推进这支世界最大军队指挥结构的现代化,以更好打赢现代化战争”。

台湾《旺报》26日刊文对简化指挥机构、组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优势做了“形象说明”。报道称,篮球场上有句术语:“速度可以弥补高度。”解放军陆军实力如同姚明之于NBA:有身高优势,但缺乏更快的速度。七个军区就是七座山头,如果减少指挥所需要的“横向联系”,战时军令的传达将更为快捷。裁掉一些人员,预算就可以更集中于所需兵种。就数字而言,虽少了员额,战力却有增无减。

日本媒体也普遍关注对战斗力有巨大影响的联合指挥机构和指挥体制转化。“外交学者”网站评论说,目前中国庞大的军队已不适合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解放军要打胜仗,就必须营造一个联合作战指挥环境,改革国防采购,减少地面部队,并且遏制狭隘的地区主义。这是植根于过去十年中国军事意图展现出的战略信号:更广泛的全球军力投送,人道主义救援,反海盗等任务。如果解放军要如其所愿,必须进行改革。

军区建制是改革关键

外媒称,随着中国全面军事改革的实施,更明确的政策也陆续出台。像深化经济改革一样,军事改革也将成为习近平时代中国发展的革命性事件。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015年11月27日发表题为《习近平的军改战略意在何为?》的文章,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龙纳诚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是习近平“中国梦”的关键组成部分。他说,这位国家主席非常明白,要想让军队实现现代化转型,仅仅依靠提升军费、购买新式武器是不够的。“解放军需要根本性的改革”。

龙纳诚说,早已在经济领域被中国摒弃的苏联模式仍存在于中国军界,这种模式现在也必须被摒弃。他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如今希望在关键领域将解放军的组织结构“美国化”的原因。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2月5日文章,中国军改不仅是表面的改变,而且在于改变军队的内部运转。中国希望赶上其他国家的军队变革,组织结构必须实施现代化,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并且设立新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这些变化都有一个潜台词:改革军区建制。

文章称,外界常常把这和美俄的军事建制进行类比。事实上,美俄的军事建制虽然不同,但在联合战略司令部下的战区划分却很相似。设立这些“战区”是为执行战略任务,保持机动性。其目的是让战区内部的军队各部门发挥自身作用,确保国家的战略利益。

拥有先进武器的美国和俄罗斯也在过去10年来改革了军事部门。俄罗斯在2014年设立北极联合战略司令部,美国则在2007年设立非洲司令部,而中国的军区划分多年来一直没有进行战略调整,早已落后于时代,改革势在必行。

美国兰德公司专家杰弗里·恩斯特龙和迈克尔·蔡斯解释说:“解放军能高效、专业地承担起在中国附近地区的任务,并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在全球范围内的任务具有重要政治意义。”报道称,中国军队将把目前的军区重新划分为数个战区。恩斯特龙和蔡斯都认为,这种战区的定义可视为一种从国土防御到更加对外的战略转换。这种多样的对外战略部署是基于多种潜在威胁的考虑产生的。

但究其调整的原因,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高敬文说:“目的是简化解放军的组织结构,让它变得更加机动,更加以任务为重。这包括未来在有可能爆发战争的中国境外采取行动。”这位专家表示,中国军队仍无法在它自认为需要的高水准上开展联合行动。而这有可能让其无法有效地完成一系列作战任务,包括反恐。

报道心态复杂多元

在各国积极评价中国军队改革的同时,也不乏一些外媒体怀着复杂多元的心态来看待中国此次军队改革。

《印度时报》2015年11月27日对印中两国军队改革进行了对比,认为“中国对军队进行‘大修,印度建立联合指挥架构的步子却拖拖拉拉。”报道称,中国开展重大军改,使这支规模为印军两倍的军队更加机动灵活,能够做更充足的战斗准备,能够将战争挡在边界和海岸之外。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中国军队将通过改革,把在南海和东海与日美等国对立的问题变得尖锐化,把过去以陆军为中心的战斗防卫体制向以海空为中心的体制转化,“这可能导致日美等国‘中国威胁论的进一步高涨”。

对于所谓中国军队改革对周边产生“威胁”一说,《环球时报》2015年11月26日发文表示,这需要各方关注中国军队能力建设的宗旨,而不是能力建设本身。中国国防建设的立足点历来是有效防卫国土安全和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合作。因此,中国军队能力的提升,对越来越需要中国参与地区和全球安全合作、提供国际安全领域公共产品的各国来说是一种福音。

在众多报道中,说中国军队改革是“仿俄”、“抄美”的也不在少数。俄罗斯卫星新闻网刊登俄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卡申的分析称,中国军事改革“将仿效俄罗斯经验”。文章称,俄罗斯也改革了之前的军区体系,建立了四大联合战略指挥部,削弱各军种指挥部的作用并撤销了许多辅助机构。俄罗斯的经验表明,果断彻底的改革能够在短期内使军事实力显著提高,使军队“不仅能够准备保家卫国,还能够出境作战”。而中国的军队改革在力度上显然超过了俄军的新面貌改革。

更多媒体认为中国的军队改革是向美国学习。香港《南华早报》称,解放军的改革将从“原本的苏联指挥架构转向美国模式”,把这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塑造成一支可与西方最优秀军队相媲美、机动性强的现代武装力量。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则把中国与上世纪的美军做了对比。外交学者刊文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军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后勤和规划部门,相互独立,造成冗余和重叠。

文章说,习近平正在为军队的深度改革扫清道路,军事改革已经喊了几十年,“这一次军改实实在在,并且马上来临”。

也有媒体认为,中国军队的“大手术”或许会面对一些问题。英国广播公司网站称,中国军改或将触及多部门利益。“此次大规模的军改,势必意味着数以万计的军官被迫提前退休,其他一些辅助性的军事机构也将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国际商务时报》渲染道,作为改革计划的一部分,这次裁军“将导致17万名军官失业”。“德国之声”2015年11月26日引用《解放军报》10月发表的文章称,军队改革“不可避免地触及深层次利益矛盾,牵动既有利益格局变化”。专家指出,军队改革肯定会面对困难,改革对很多人的个人利益有影响,这个时候要把握好党的利益、军队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此次改革的时间表设定在2020年完成,中国军队改革将用5年时间分阶段进行,使得整个过程平稳有序。

报道中也不乏一些缺乏根据的猜测。香港《南华早报》日前称,这次改革中,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以及总装备部中只有总参谋部被保留,其余三大总部的职能被总参谋部和国防部吸收。这一说法遭到了专家否认。专家称,军委多部门制这种新的体制不是四总部体制,是从军委总部体制改为军委多部门制,这些部门是中央军委的执行部门和服务部门,为中央军委决策提供建议。

外界对中国军队关注热情高是常态

长期以来,境外媒体对中国军队编制体制调整十分关注,境外媒体不时冒出中国组建联合作战司令部的传言。201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公开表示“中国将裁军30万人”。之后,境外媒体相关报道迅速升温。

裁军消息宣布后,日本《军事研究》杂志就对中国军队改革的重点进行了总结研究,该刊认为,中国军队改革重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调整组织指挥系统结构;二是合并与裁撤非战斗机构;三是部队人员身份转换(并入武警与其他文职);四是成立两个海军陆战队集团军。日本《丸》杂志称,从过去裁军与转型,甚至是军备武器发展途径中,解放军正努力成为现代化的劲旅,其中不仅有俄罗斯的影子,也有着美军的形态,基于文化与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国自然不会全盘照抄美国模式,但发展联合作战是必然趋势。

而美国思想库“2049研究所”关注解放军改革(特别是裁军)的重点是三个:一是调整组织指挥系统结构,迈向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二是精简陆军、强化海空军及二炮;三是被裁部队是否转用或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值得思考的是,中国联合作战指挥机制是否就会采取美国模式,答案并不明朗,因为这不仅事关指挥控制体系,还包括指挥层次结构能否权责下放,更可能涉及中国传统兵家思维理念”。

中国宣布裁军30万后,不少境外媒体关注解放军哪些部门会被裁撤,哪些部队会被削减员额,香港《亚太防务》杂志却从另外的角度审视军改中“哪些部队决不会裁”,提出解放军至少有5个领域不会裁撤:海军、二炮、战略空军、从事空天防御作战的人员和特战人员。

分析人士指出,境外媒体对中国军队改革的热情并不令人惊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常活跃在世界舞台。解放军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普遍关注。中国研制出某种军用飞机、进行一次反导试验都会受到各大媒体的报道,更何况这次大改革。对于境外媒体的报道评论,我们须保持好心态,不受其影响,坚定不移地把改革进行到底。

(参考资料:《中国国防报》、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等;作者:顾伟、海竹等)

美军如何在实战中检验改革成果

外军实践证明,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在实战中不断检验改革成果、完善改革措施。美国作为世界上军事强国在二战后也曾经历数次军事改革。

实战检验,推进改革深入开展

军事改革是一个动态持续、调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战中检验改革成果,并发现新的问题,在不断的反思中完善改革措施,是很多国家军事改革遵循的一条规律。

二战后,美军就开始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重大改革,但进展一直不顺。

越战中,美军空军和海军在北越不同地区展开战略轰炸,没有一个协调统一的计划,造成资源浪费,效果不佳。

1983年,美军入侵格林纳达时,由于几大军种都想插手,使得美军高层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不得不作出妥协,让所有军种都能露脸。行动中,军种之间通信不畅、相互缺乏配合,造成100余人伤亡,再次说明美军缺乏有效实施联合作战行动的能力。因此,美国高层痛下决心,于1986年重组国防部,并出台法规,从制度上解决联合作战的问题。

美军成立的一系列职能性司令部,如运输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等,都是在实战中不断改革和创新的产物。

以运输司令部为例,1990年,美国启动“沙漠盾牌”计划,当美军向沙特阿拉伯部署兵力和物资时,由于各军种平时仍然保留有交通运输资源的控制权,运输司令部无法在短时间协调各军种运输资源,造成运输上的混乱。战争结束后,美军高层签发指令,赋予运输司令部唯一的运输管理者的身份和地位,解决了实战中运输资源不统一问题。

及时修补军改进程中涌现的各项问题

进入21世纪,美国的军事改革以更加稳健的方式推进。他们在加强制度层面建设同时,更加注重从战争实际需求出发反思军事改革的方向,修补各项改革措施。

一是对军事改革物质层面的反思。正如美国学者温斯格·T·惠勒和劳伦斯·J·科布所言,以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改革派们过分注重武器装备的精确性和先进性,脱离战场实际,把国防转型变成了一场“科技狂热”,走向了“唯技术而技术”的道路。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战争,在战术和战役上取得了胜利,但在战略上却面临着更严峻的威胁。

美国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的三年里,自杀式汽车炸弹、遥控爆炸装置等非正规袭击,让美军付出了惨痛代价。美国陆军上校麦格雷戈直言,陆军在作战和后勤补给领域的“联合”,都是临时拼凑的,根本不是为战争而设计的,他们对战争性质和冲突模式的变化与发展,并没有真正的准备与反思,只是被动的应对。

二是对军事改革思想层面的反思。美军在数十年的改革实践中,得出一个认识,军事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是军事改革极为重要的部分。

如美国军事理论家约翰·博伊德提出的“OODA周期”思想,对美军第一次海湾战争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三天之后,博伊德提出的海上实行两栖佯攻、陆上实行“左勾拳”的战略思想,替代了海湾地区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打正面消耗战的计划。比尔·林德的“机动战”思想以及他撰写的《FMFM—A:第四代战争》,针对如何赢得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做了更深入的思考。他认为,美国国防部长的下台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如果不改变过去的思维模式、建立灵活的改革体制,未来美军仍然会在“第四代战争”中付出代价。

三是对军事改革精神层面的反思。整个20世纪,美国陆军一直抱着工业时代的原则不放,把人看作是“可以替换的零件”,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凝聚力。如今,美军越来越认识到凝聚力是战场上取胜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凝聚力来自于相互间的信任和理解,军队改革第一看重的应该是这种信任关系的培养,从而建设一支有强烈团队意识和精神力量的部队。

决策监督执行“分权制衡”

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的有效集中与适当分离,是战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美军以PPBS(PPBE)为核心的领导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核心理念,有效实现了国防部(决策权)、军方(执行权)和国会(监督权)之间的权力平衡,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制度。在此制度下,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在战略管理方面拥有最高“决策权”;国会拥有“审批权”和“监督权”(参院负责高层人事审批、众院负责预算审批,两院负责对重大政策实施监督);军方拥有“执行权”,且权力一分为二,军种部负责军队的行政管理、武器研发和教育训练等日常性工作,联合作战司令部具体负责所辖部队的作战指挥。

这种体制实现了三大权力之间的平衡,使总统或国防部长、国会和军方在军事事务上都不具有绝对权力,只有相对权力,其权力受其他部门、其他官员的制衡和限制,进而避免了滥用职权和超越权限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军事决策、监督和执行的科学化、合理化和稳定化。

从外部监督机制看,美国国会是军队建设最大的监督部门,内部设有军事委员会。

军队领导指挥及其运行机制改革方案的出台都要在国会进行充分的调查、听证和辩论,并在方案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审查,有效防止了贪污、浪费现象的发生。

国防部长办公厅设有基本评估主任、作战试验与评估主任、项目分析与评估主任等,负责从不同角度监督和评估国防部政策执行情况。

参联会联合参谋部下设的部队结构、资源与评估部,各联合司令部下设的战略规划与政策部,都负有监督和评估美军体制机制的职能。一旦出现问题,监督部门会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从而确保战略资源配置始终在法制轨道上运行,确保体制改革从方案设计到执行落实再到反馈评估的全过程都受到严格的监督。

此外,媒体是重要的监督部门,以其特有的方式引导民意,对国会和政府施加压力,继而对军队战略管理体制改革产生影响。

军队必须以文官体系掌控

从美国不断地军事改革之后,美国军队的联合作战取得了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的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军就和信息化联合作战无缝对接,对其理解无比深刻。

只能说美国政府利用美国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通过改革使文官体系更有效地利用军队这把刀。使用专业军事人员,指挥军队作战是最快捷的手段,但美国的政治现实是坚决杜绝此类现象产生。

平心而论,美军1986年的改革无外乎就是进一步提高了专业人士的话语权而已,虽然向德国总参谋部的形式在靠拢,但还距离甚远。即便如此,美军在海湾战争之后仍然出现了一位强势参联会主席科林·鲍威尔。

1992年年底,在克林顿就任总统之前,鲍威尔发文直言不讳地指出:“作为参联会议主席,我对美国安全负有责任,我对美国总统与三军总司令、国防部长以及美军中的优秀儿女负有责任。”美国文官认为鲍威尔文章中对美国外交政策的阐述违背了美国宪法中军人不干涉政治的传统。

克林顿上台以后,与以鲍威尔为代表的军方关系更为紧张,加之鲍威尔等很多军方高层领导都是在里根和布什政府内长期任职,在政治价值取向上与民主党相去甚远,两者之间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以这位战功卓著的将领辞职而告终。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由于美国对陆军天生的敏感和“厌恶”,导致美国在历次军事变革和组织机构改革上有意无意的压制陆军实力。由于美国缺乏对建设强大陆军的需求,以至于美军“谈陆色变”。反恐战争表明美军一打地面战就陷入泥潭的怪圈至今仍然存在。虽然现代海空军成为战争前期决定性的力量,但地面作战所蕴含的巨大战略思想价值,是人类战争史中最宝贵的财富。

美国军事变革的内在逻辑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让美国军队得以接触世界最先进的军事技术,而技术进步必然带来军队作战的能力和毁伤力越来越大,这对美国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本身构成巨大的威胁;建立所谓强大军队只是表象,真实出发点是通过改革使文官(国内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更能有力地掌控军队来为自身的政治目的服务。同时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综合国力,使得美国文官主导的军事变革拥有了“试错”和“从容”的资本。

军事改革是对一个国家军队的重大调整。不同的军队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论证把握最优化的路线,否则不是给军队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就是遭遇强大阻力而无疾而终。同时美军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正视地面部队如何适应现代战场的重要意义,决不能因为海空力量的崛起而一笔带过,一支没有强大地面作战能力的军队仍然是一个跛脚的瘸子。美国在新军事革命中占据领先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够永远领先。

(责任编辑:杨思琪;参考资料:《解放军报》、人民网)

猜你喜欢

军队军事改革
改革之路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改革备忘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