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

2016-05-30路鹏超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士大夫责任

路鹏超

【摘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灿烂的文化,其文明延续几千年而未曾中断。这其中知识阶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这个词在近代才由欧洲人提出的,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主要指的是“士”。本文主要根据士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而分为:春秋战国时期,魏晋时期,两宋时期以及清末时期,从中总结出士的变迁与发展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士大夫;思想解放;责任

中国古代的“士”作为知识阶层的代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文化和知识的传承与发展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西方对于知识分子的定义是除了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科学家等),还必须具有超越个人以及所属群体利益的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关怀之情。而孟子对于“士”下的定义是“无恒产而有恒心,唯士为能。”他说只有“士”是可以没有产业也有恒心的。也就是“士”是应该有自己一定的原则主张,超越实际利益的考虑。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不依附于任何利益集团或权势,有独立的人格。根据这两个定义,余英时把“知识分子”或者“士”的主要特点归纳为:超越性与批判性①。

一、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知識阶层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此之前,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实际上是一种贵族统治,那时候的社会阶层划分是: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奴隶。前四个都属于贵族,而士是贵族的底层,他们的主要职务是史和礼,主持祭祀,写祭文,记录当时的如祭祀之类的主要活动,还包括占星计算时历等。他们依附于贵族的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并起。贵族的统治遭到了破坏,大量的士流入到民间,以孔子为代表的民间自由学术开始兴起。孔子强调恢复周礼,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费孝通先生说:“政治权力与伦理权力的分离是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之一,并且也是中国权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②这也就是说,孔子试图用“礼”的伦理权力来限制君王的政治权力,例如,如果出现自然灾害则指责是君王无道,可是君王们并不接受,孔子一生都未能将自己的主张付诸于现实。当时的民间学者被称为游士游说各国,诸子百家的思想的争鸣,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

二、魏晋时期

秦汉时期,中国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者和政治力量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君主权力集中的过程中,知识阶层已经无法保护自身的利益,于是开始转向了政府,他们不再是伦理路线的保护者而选择了做官屈身皇帝以下。自此,汉形成了一个平民的有教育的有智识的士人政府。

东汉末年,中国又走向了分裂。加之东汉实行的察举孝廉制客观也促进了门阀贵族社会的形成,羸弱的政府无法再如西汉实行思想专制统治,所以这是中国又一个思想活跃的时期。魏晋士阶层也形成不同以往的新风气,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士的思想,玄学代替了经学,由于当时没有过多的束缚,道、法、名家的思想又被人讨论,正是一次次的议论争辩使士大夫们从之前繁琐迂腐的经学里解脱出来;另一个是他们的行为,士大夫的行为多都是突破传统礼教束缚的一种荒诞不经,当时流行的有服五石散,服完后会先热后冷,因为太热会脱掉衣服赤身行走,而后太冷又靠饮酒来取暖,所以当时又盛行饮酒,“竹林七贤”是士大夫的代表。他们的行为看似颓废荒诞消极,却是对当时过于注重礼节道德的一种反抗,这其中也蕴含着他们对人生、生命、生活的新的思考。李宗厚评价说:“魏晋风度实际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③

三、两宋时期

隋唐又一次开创了统一的国家。其中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在唐朝的改进下,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科举制有客观的考试标准和公开的竞选可以消除了汉代以来察举制的种种弊端。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唐末及五代十国的混乱。但是宋朝依然还要面对北部虎视眈眈的辽、金,加上常年的战乱割据,国内已是满目疮痍。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统治理念,这一时期的士大夫一直探索寻求合适的手段来改变积贫积弱的形势,他们能把天下兴亡的重任担在自己身上,加上多数是经过科举选拔而做官也是出身平民阶层,所以更能关心体恤下层人们的疾苦。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士大夫这一精神的反映。范仲淹幼年丧父,在寺院里苦读成才,他未接受过国家意识的教育,却形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他后来担任宰相主持了“庆历新政”,提出了改革的十条内容——《十事疏》④,其中的“厚农桑,轻徭役”,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旨在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实现国强民富。后来,王安石又实行了熙宁变法,二者虽然都没有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他们的这种精神也为后世的士大夫所推崇。

四、清末时期

明清时期,八股文和文字狱使得文化专制思想禁锢达到了顶峰。读书人因为写文章、写诗,不知哪里冒犯了上面,就可以抓起来,投入监狱,甚至处死、株连家族。清朝有时满族建立起来的,当时有些读书人以不做官为荣,他们不谈及政治而是转向了对历史的考据,这样就造成学术与政治分离的局面。

清朝的思想越来越封闭,英国的大炮轰开了清朝的大门,开启了不同以往的新时期。落后的农业文明遭遇到了上升的工业文明,一场场的战败,使当时清王朝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向外寻求救亡图存的方法。这一时期的士大夫及知识分子的思想非常开放,他们可以学英法的器物也可以从邻国日本身上得到要变革制度。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政治比较动荡,统治者来不及对思想文化专制,所以为新思想留下了一个空间。有觉悟的士大夫将各种各样外来的思想引进了中国。当时,知识分子一方面要争取民族的独立而反抗帝国主义,另一方面又要学习他们的制度和文化来救亡图存,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样也使得当时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又使知识分子承担起了唤醒大众启蒙思想的任务。那时候产生了一批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他们也接近于近代西方所说的知识分子。

总 结

从春秋战国以孔子为代表知识阶层的兴起,到近代中国培养出了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回顾这一过程,对比中西方对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可以看出独立性对于知识分子的重要意义。而对国家公共事务的关心,超越自身及所属利益而对社会不合理秩序的批判,又是知识分子的重要使命。在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知识分子应要扮演的角色应承担的责任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常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1.

[2]费孝通:中国绅士[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8.

[3]李宗厚:美的历程[M].上海:三联书店,2009:41.

[4]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562.

猜你喜欢

士大夫责任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明代士大夫的法律修养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
BUILDING EUROPE
从文人品格到“诗意栖居”——宋代文人士大夫择居的生态美学观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