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2016-05-30赵立彬
赵立彬
摘 要:学习小学数学,除了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辨能力,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和意义,阐述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字: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念;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30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培养意义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所谓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之后,通过运用比较抽象的数学意识来对具体的数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概括、判断和推理,形成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意识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判断力。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来了解:首先,数学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深刻性。既然是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一定是和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是结合数学具体的现象来形成对事物的本质认识,进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看待相关的数学问题。其次,数学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灵活性。数学思维方式一旦形成,是比较自由的,它不会受到相关经验主义的限制,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来分析,不同的情况做到区别对待,实现最佳的效果。第三,数学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广阔性。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做到从多角度、多层级去看待事物,甚至运用哲学的方法来对数学问题进行剖析,形成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四,数学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在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思维独创性。
(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哪些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是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明确提出了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传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就应该灌输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锻炼良好的方法。二是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数学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维以后,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法更加简便,速度更加快捷。同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质疑,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判断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措施
(一)适时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的激励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数学学习是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相互交融的过程,如果缺少这些互动交流,教学过程就无从谈起。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在学生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进行启发和指导,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有时候,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发生偏离,他们的解答可能会是错误的,但教师不要一味的指责,这样他们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要他们态度积极,这就值得表扬。只要他们能经常性的自主探究,我们就要精心地呵护这份热情,这是他们不断学习的动力。有的教师看到学生出现错误,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思考和解答时,就急于指导,或者学生一出现错误,就批评指责,这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拉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矛盾中才能锻炼学生是思维,在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不断完善,不断成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尊重赞扬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二)精心设计练习题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计算、解题。思维和解题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教材中安排的练习题就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不过,有时候也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班级情况不同,教材中安排的练习题不可能适合每种情况,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做一些调整。
1.练习中突出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做了充分的讲解,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是,有的学生还是会有疑惑,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根据疑难问题设计练习题,有效突破难点。
2.练习中抓本质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弱,他们对很多知识不能深入理解,也容易产生混淆,因此,教师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构建知识体系,揭示本质,把思维品质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拥有思考的翅膀飞翔。
(三)激发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克服遇到的困难,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成为了信息的主动探究者,作为学习主体的小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批评性思维能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克服固定、陈旧、僵化的学习模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保持小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四)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能让师生平等交流,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素养,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打开思维的闸门,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可提供富有启发性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创设多种教学情境,通过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正及反等不同的方式,变化发展出不同的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参考文献:
[1] 于春华.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8).
[2] 施香娟.培养迁移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苑教育,2015(8).
[3] 周春国.播撒思维的种子浇灌智慧的花朵——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2).
[责任编辑 吴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