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方法
2016-05-30王光云1
王光云1
摘 要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一至六年级中90%孩子属于留守儿童,其中72%孩子的衣食住行由爷爷奶奶照管,18%的孩子由哥哥姐姐负责,他们都成了留守儿童。虽然就此培养了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但严重的是孩子们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出现严重的偏差,更谈不上学习陪同、学习自我督促和学习自我管理,所以对我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增加了难度,但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总结以下可行的语文教育方法。
关键词 乡镇小学 语文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10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之三维目标的实施根据、语文运用之核心指南以及语文联系生活的根本。那么,如何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呢?
一、了解学生特质,开发趣味学习
“自撰渔歌,便复画之,兴趣高远,人不能及。”所以开发趣味学习能帮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立竿见影”成果,变兴趣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自觉投身学习和管理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
①进行可行智力测试分析每位学生的特质,制定相应的趣味教学计划因材施教。
②发现兴趣着力培养,以趣诱人学习实践。
③鼓励学生保持恒心,不怕失败、面对失败,杜绝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④最后帮助孩子从兴趣出发,自行组建兴趣小组,坚定以学为乐,以学为用的宗旨,相互督促、相互照顾为前提开展集体学习。
二、建立图书角共享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我校由于资源稀缺和孩子们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班上自行组建图书角,为学生提供文字的小世界,以提高他们语文的阅读能力。
①每周设立专门的阅读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文字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开展阅读心得演说,加深阅读记忆、分享阅读收获和发表阅读见解,从中培养学生的总结运用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阅之以作,写作是语言认知的表现之一,为此应培养学生日常积累习惯,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真实的适当创作的文章。
三、以课本作为基础,加强文字积累、语言概括和语言运用的实践
①针对讲堂教学,由于网络的广泛普及,多数课文利用现代教育工具制作PPT和Flash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调动孩子开课前的好奇心,诱导进入新课;聆听标准语音诵读,让孩子们在声音的世界发生无限的遐想;回归现实模仿诵读享受语言的魅力,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加以揣摩记忆并开展几分钟的同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成功的收获;接着老师对整篇文章做出指导,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文章的知识点,最后课中检测,甄别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接受能力。
②课后评估,由于我校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情况,在生活中大多学生自行承担了较多的家务,对于自觉完成家庭作业和自主学习意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将语文课后任务进行编排:
A.作业篇。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农村学生的学习压力受到生活压力的冲击,孩子们的学习心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为了能让孩子在此环境中收获知识,为此对作业进行了创新,将部分家庭作业转换为课堂作业;将大部分纸质书写作业转换成黑板作业、试卷作业;将开展新型作业课——整理新学文字成为一篇短文,要求事件真实,杜绝抄袭;布置专门的观察作业、说话作业和玩耍作业。
B.巩固篇。首先得摆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帮助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和生活计划表,要求学生在临睡前半小时默记当天的相关知识,和照顾者讲今天的收获。这样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生进度,还能参与学生的成长和评估孩子的学习动向。
C.预习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课前10分钟诵读新课,勾画不懂的知识,查阅生字新词等相关知识。
总之,语言的本质就在于运用,学生是语言的学习者,也是语言的使用者;引导学生和语言文字亲密接触,和语言文字构成的文本对话,让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穿行,品味语言,体味文字。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而进入乐此不疲的境界,才能让兴趣与志向同盟促进体会语言的魅力,才能在感悟和体会的过程中把握语言文字的规律性,才能将语言运用作为各学科的基础,建立知识的逻辑系统帮助完成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温儒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马志国.培养你的兴趣[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罗巧玲,杜小晨.落实语言文字运用[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