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影视剧中古代礼仪研究

2016-05-30韩鑫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行礼影视剧礼仪

韩鑫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代礼仪文化成为中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缩影。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人在大荧屏上可以用现代化的方式亲身体验几百几千年前的风俗人貌。结合影视剧中古代礼仪的呈现,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古代礼仪之风貌。

礼仪文化戏剧影视剧古代礼仪一、中国礼仪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在历史的文化长河中素来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中国礼文化有着极为久远的历史,原始时期已初露端倪,“国家”产生之后则成为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有效统治手段。纵观华夏几千年各个朝代的变迁,礼仪习俗渗透了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这也成为中国特有的礼仪文化财富。

儒家思想代表人孔子提出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将“礼”排在了第一位,可谓是“礼仪”文化的先导。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观点将礼仪礼教作为人日常行为之规范。在宋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记载了孔子对周礼赞扬有加“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人之言谈举止须遵循礼仪的规矩。儒家思想的另一代表人荀子进一步提出了礼仪在国家统治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儒家将其不断的发扬、丰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身分的人确实在日常社会交往中有着系统严密的礼仪规范,显示着长幼尊卑的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多媒体等,足不出户打开电视、电脑、手机就可以纵观古今天下事。那么,如今很多历史剧也把现代人一下子从屏幕上带回了几百几千年的古代时期。在这里把日常生活中举止礼仪作为着重阐述的内容,将古代人坐卧行走、仪表仪态及不同的社会人际交往场合中对身体行为的规范、要求加以探究。希望对今天人们了解古代礼仪及中国的礼文化有所帮助。

二、当代影视剧中常见的古代礼仪

1.立

在很多当代影视作品中发现,古代人的站立姿势与现代人大相径庭。按照人物尊贵区分,皇室中以皇上、太后为大,往往站立身姿挺拔、气势傲人。而群臣则身体略微弯曲、低头收颌,嫔妃等也多低眉垂眼。太监、宫女往往站立时身形更加弯曲。

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在《新书》中将站姿分为四类,分别“为经立、共(恭)立、肃立和卑立。”“经立”时眼睛平视前方,腰背部直立,肩部放平,两臂环抱,两手交叉,放在袖子里,双手可放在胸口到下腹之间的位置。双脚站立时间隔两寸,衣帽要规整,身体、头部不要摇晃。磬指的是古代乐器之一,石磬的形制分为直背、折背、弧背和倨背四大类型。也就是说“共(恭)立”的身体如石磬中微弯的一种。“肃立”则为石磐弯曲程度较大的一种,此种仪态表达的礼数也更重。佩为古代的玉佩,一般玉佩贴身,若要垂直于空中必然是身体弯曲幅度很大,大致为90度可称为“卑立”,这也是几种站立姿势中礼数最重的,显示了身份的卑微。

2.行

我们在影视剧中发现古代人走路要么是踱步而行、步态稳健,要么端庄贤淑、步伐轻盈,要么疾步徐徐、快马加鞭一般。那么相应的体态也会有明显的差异,踱步而行的人多昂首挺胸,像是皇上、将军、大臣等身份显赫之人。步伐轻盈稳重之人多为嫔妃、公主等有身份的高贵女子。而疾步徐徐之人多躬身屈膝像是宫女、侍卫、太监等下人。

《说文解字》中写道“步,行也,趋,走也……步徐,趋疾”“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似乎将我们常说的“行走”做了拆分,行和走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走路。从古书中记载的“步”“趋”“翔”三个字的注释就有着较为明确的区分。如果将行走分为三个速度,“步”是最为缓慢的,“趋”的速度略快为快步行走,而“翔”应该是速度最为轻快的,是指行走时像鸟一样张开双臂飞翔一般。“步”的行走方式一般是身份高贵者尽显仪容仪表的典雅之态,而“趋”则是身份较为低微者在庄重场合或面对身份高贵之人,用“趋”的快步行走表达内心的敬畏与谨慎,有“趋进”“趋退”“趋走”。“翔”则是为了表达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3.坐

在影视剧作品中坐的仪态也有所不同,不仅不同朝代坐相不同,身份地位的差异也对坐的姿态要求大不一样。仔细观察发现古代人真正如同现代人坐着的时候很少,尤其是在朝堂之上,除了皇帝,大臣们几乎不是站立就是跪坐,与我们现在人的坐姿完全不同。而且不同朝代有人是坐于蒲团之上、有人坐于条几之上也有人坐于座椅之上,因此坐相也大不相同。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经坐”如同经立时一般,眼睛平时前方,臀部坐在脚跟上,膝盖靠拢,脚背贴于地面,两手端放于膝盖上,也称为“雅坐”。这里的“经坐”也即为“安坐”,成语“正襟危坐”就是指这一坐姿,多是贵族阶层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体现。“共坐”则身体微向前弯曲俯身,眼睛可注视到身份高贵之人的膝盖的位置。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肃坐”则是低头,目光不超出身边数尺远的距离。“卑坐”时要将头部完全低下,肘部也要低垂。此坐相多为身份低微者之坐相,或是面对身份极为高贵之人的坐姿。

汉代之前的坐姿除了“安坐”或者称为“正坐”,还有“蹲踞”“箕踞”“踞”“跪”等。在《说文解字》中指出“箕踞”乃“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也就是臀部坐在席子上,两脚向前伸直。“蹲踞”是脚底和臀部在席子上,两膝上耸、弯曲。这两种坐法俨然是我们现代人坐在地上的坐姿。“踞”在“安坐”的姿态上脚后跟远离臀部为“踞”。“跪”与“拜”相联系,是由坐而拜的一个连接动作,即“跪拜”。“跪”时臀部离开脚跟,大腿直立与小腿呈九十度,具有危势、危义。

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的,通常多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席子,席地而坐,或坐于榻。高型坐具出现之后坐的姿势是臀部坐于高型坐具上,小腿垂下,又称为“垂足高坐”。坐姿要端正,两腿不得随意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双手也可以相握,或收拢抱在腹部。

4.行礼与跪拜

行礼、跪拜可以说是影视作品中常见的礼仪形式,君臣之间,朝堂之上,往往行跪地叩头的大礼。身份低微者像是宫女、太监、侍从更是常常双膝顿时跪地叩头而拜。武将与文官的行礼方式也会有所区别。等级、辈分相当者与相差甚远者之间拱手行礼的方式有所不同。女性的行礼方式多点头或屈膝,也有行大礼的时候。不同朝代也有双膝跪地、单膝跪地以及手部的某些区别。

《仪礼·乡饮酒礼宾厌介注》中记载“推手曰揖,引手曰厌。”也有“长揖者,手自上而极下作揖”之说。“揖”为两手相抱前推,手往往藏在袖子里,身子略弯。一般揖礼时,两臂自额头向下至胸部,上身同时向前鞠躬45度。鞠躬90度,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为较正式的揖礼。男性右手在上在内左手在里在下,女性手势则相反,称其为“吉拜”,多用于与人行礼问候或喜庆场合。如手势相反则是“凶拜”,多用于丧葬之时。“拱手礼”的手部动作类同揖手,只是身体和胳膊不用动。“颔首致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点头致意的意思。宋代《事林广记》记载的“叉手揖礼”,是唐、宋、金辽、金、元时期的一种行礼方式。

跪拜礼,最早是用于敬神的祭祀场合,后来才逐渐成为贵族之间带有身份符号的礼仪形式。《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其中称为“正拜”的为稽首、顿首、空首。行“稽首”礼时,行礼者屈膝跪地,左手压右手,支撑于地上,手放于膝前,头缓缓叩于地,稽留时间略长,叩地时头在手后。行“顿首”礼时,与稽首相似,但是急叩头,头碰地即起。“空首”礼,同样两膝跪地,而两手相交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再屈另一膝而拜,又称“雅拜”,奇为单数,即一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古代以再拜为重。“肃拜”时行拱手礼,不下跪,身体略弯俯身行礼。此为军礼,因为军人身披盔甲跪拜不便,所以用肃拜的行礼方式。肃拜同样也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女子行礼时双膝跪地,两手先至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又称“手拜”。

本着平等的原则,往往女子行礼较轻,一般场合,两手相合放于胸前,略弯膝,微低头;行拜礼时,两膝着地,上身直立,合手下垂,头微低即可。唐宋时期汉族妇女相见行礼,往往是口称“万福”,两手相合,在靠近右下侧胸前上下移动,作鞠躬的姿势。“举案齐眉”指妻子在桌案边举着食物与眉毛齐高,献给丈夫,表示对丈夫的尊重。

三、礼仪文化与影视剧再现的不同要求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流传至今大多都从古书记载碑文古墓中得以考究,还原到身体上与当时的原貌是否有差异实属困难。如今的影视作品很多题材都指向了古装剧,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社会面貌应是立足根本。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时候为了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会有所改变、夸张。在此将其归纳成两类:一类是还原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另一类是在历史素材基础上演绎、虚构的影视作品。

第一类作品从历史年代、剧中人物、服饰及道具的使用等都有据可循,剧中对于礼仪的要求也较为考究。比如,《汉武大帝》中汉景帝与众大臣商议削藩事宜的场面时,汉景帝大步进殿,后面的侍从身体弯曲、收下颌,手持托盘“趋进”尾随其后,形成身份地位高低者的鲜明区别。朝堂之上大臣们先行“稽首”礼,而后“卑坐”于蒲团之上,身份地位略高的大臣为“肃坐”于蒲团之上。大臣觐见时“肃立”,而后“拱手”进言。太监站于一旁两手相交藏于袖中,始终“卑立”姿势。这些均显示大臣、侍从对皇上的敬畏之心。王娡在与弟弟屋堂中聊天时,二人辈分相当,在较平常的场合无须“正襟危坐”,均“蹲踞”于席上。卫子夫向窦婴施礼表示感谢时为一般场合,卫夫子身份高于窦婴,卫子夫行礼较轻,只是屈膝微低头。

有一些虚构的影视剧,虽然剧情、人物有所改编,但还可以追寻到朝代及人物背后的原型,其中的礼仪形象也很考究。例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直穿梭在大殿之中的唐代侍女,她们既是“趋进”“趋退”。剧中小婵为王后送药时,双膝跪地“举案齐眉”。《甄嬛传》中大型的清代礼仪跪拜场面,以及嫔妃们的满清行礼方式,《武媚娘传奇》里叉手礼的全方位运用,都为影视剧作品的质量大大增色。

而现在更多的影视剧则指向了虚构、架空世界及带有一定神幻色彩的作品,例如,《花千骨》中将古代礼仪与带有原创性的行礼方式相结合。各大门派商讨神器之事时,坐在椅子上的众门派首领坐姿都很自由,与尊上交谈时也很随意,其中只有一人对尊上作揖施礼后交谈。而尊上前往藏经阁与桃翁交谈时,桃翁十指交叉向尊上施礼进言,此动作很明显为原创行礼方式。

笔者参与礼仪创作的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则是在导演的要求下原创了其中几个主要人物及不同族群的行礼方式。由于是一个架空的世界,在礼仪设计上不能遵循某一朝代的行礼方式,并带有现代气质,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因此,青丘国是没有等级辈分区别且人人之间友好,笔者设计了碰肩、撞胯作为两人见面打招呼、以示友好的行礼方式。天族的男性行礼方式为两脚站立,两手虎口交叉,单膝跪地后,变成左手压右手的“拱手”手势。天族的女性则是一脚撤于另一脚后方,两膝紧挨,同时两手向两侧打开,两膝屈时一手遮于脸前,另一手藏于身后。两种天族的行礼方式既显示了天宫之中应有的规范礼仪又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行礼方式基础上加以夸张变形。这也是当代此类型影视作品中普遍希望达到的一个原创性的要求与目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礼文化有着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历史给予的财富应当不断的流传与发扬。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时要考究历史、尊重历史,在传颂的过程中定会发现其中的神奇与奥秘。即使在艺术创作中改变、加工也要建立在了解、掌握历史原貌的基础之上进行传承性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彭孝军.中国古代举止礼仪研究[D].河北大学,2015.

[2]李为香.身体表达与信仰追求——汉代暨以前坐姿仪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王璇.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及其现代价值[D].兰州商学院,2014.

[4]孟红.汉代社会生活与礼法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5.

[5]刘志平.秦至西汉中期的礼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6]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M].北京:中华书局,2013.

[7]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行礼影视剧礼仪
吟啸徐行,一见倾心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高职旅游院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庄园主与农夫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庄园主与农夫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