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6-05-30田姝红
田姝红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中有动力、有意思、有成就,这样才能激发、培养并保持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发展潜能。
数学兴趣求知欲心理特征体验生活化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表现出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培养出来了,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学,大多数人认为枯燥无味,过于抽象,不好教,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一、分析课程本身的兴趣点所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数学本身的实用性、规律性等数学本身的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生活即教育。”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机制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唤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认真从小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原理,使学生感觉到生活是数学,萌发出求知的欲望。比如在学习“整除”时,就可将能被2、3、5等整除的数的特征做详细讲解,不仅使学生掌握这种规律,还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与魅力所在,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出生活性,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孩子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同时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为孩子提供一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打破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现象,为学生营造主动学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把学生带到篮球场上,先让学生自由走篮球场一周,弄清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再让学生分组用卷尺测量并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最后回到教室汇报计算方法。长+长+宽+宽;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最后通过比较、讨论,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和双手,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表现欲也很强,课堂教学中要关爱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注重分层教学,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适时地给予言语的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的练习,课堂练习要面向全体,作业设计要有梯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击鼓传花、全班口答、双人抢答比赛、按小组“开火车”,看那列“火车”开的又对又快等等。
三、注重课堂教学设置
(一)巧妙设置导语,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都要精心设计导课环节,从而起到先声夺人,扣人心弦的的作用,使学生涣散游离得心在短时间内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去,好的导语可以让学生保持整堂的学习动力。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利用故事导入、情景导入、问题导入、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实物演示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采用儿歌的方式,小孩子边拍手边唱“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孩子在愉快的儿歌中很轻松地掌握了凑十法。再譬如故事导入。这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好形式。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构思相关的故事。课堂上讲故事,其目的在于引入教学,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而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导入宜短忌长,故事本身要能说明问题,教师有时还需要启发引导,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
(二)运用多种教学机制,培养兴趣。
一是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将数学“生活化”,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应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用生活化的例子来代替枯燥的数学等式,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是教学新颖性。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集文字、图像、录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三是教学竞争性。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看谁的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四是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有利于个性发展,有的老师为了组织好课堂教学纪律往往要求孩子上课必须坐好,不许说话。实际上,过多的限制,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有创造轻松活泼、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的用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给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维。
(三)正确运用评价机制,保持兴趣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双边互动活动,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之后,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评价,久而久之也会消退。因此,老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以保持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专业钻研、探讨。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或练习册上中的思维训练,老师就要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能够使已产生的学习兴趣得到长久的保持。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中有动力、有意思、有成就,这样才能激发、培养并保持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张西庭.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64.
[2]金先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功,2013,(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