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国内研究综述

2016-05-30刘虹

科教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翻转课堂教育

刘虹

摘 要 翻转课堂被认为是颠覆传统的新型教学模式,自引入国内以来受到了热捧和关注。翻转课堂并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变化,而是对教学本质的一种突破。本文对国内翻转课堂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主要围绕翻转课堂的实践运用等主题,对翻转课堂的支持系统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欠缺。

关键词 翻转课堂 研究综述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4.016

Abstract The flipped classroom is considered to be a complete change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The flipped classroom is not just the chang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but a breakthrough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We have reviewed the essays about flipped classroom since it came into sight. We find that many of the studies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studies of support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are still relatively lacking.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review; education

“翻转课堂”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被认为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这一模式通过改革教学流程,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核心主体,自主掌握学习的进度和审读,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反思,使学习者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翻转课堂这一概念最早由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2011年的TED大会上提出,指一种“学生晚上在家看教学视频,第二天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的教学模式,因为和传统的“学生白天在课堂听老师讲课,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相反,因此被称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或“颠倒课堂”。①这一模式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受到全球学者的热点关注。

1 翻转课堂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从研究成果发布的时间来看,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开始于2012年,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张宝辉教授与两名研究生张金磊、王颖合作撰写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文,开启了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先河。该文对翻转课堂的起源、定义、特征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对这一教学新模式的具体实施开展以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随后自2013年起,翻转课堂开始在国内引发学者们的关注,基于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的统计结果情况来看,截至2015年11月,以“翻转课堂”作为篇名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出的文献共计2008篇,其中2012年1篇,2013年75篇,2014年528篇,2015年1390篇,2016年2篇。数据信息显示,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处于持续升温的状态,预测未来会有更多的学者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基于此,有必要对国内学者翻转课堂已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接下来的更深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从已经发表的全部2000余篇研究文献来看,由于这一领域较新,因此研究文献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文献只是对其他研究成果的同义重复。考虑到这一问题,本文在进行文献综述研究时将通过限制文献发表期刊的方法筛选其中的高质量论文,具体来讲,本文将文献综述的论文集合限定为发表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类别中的翻转课堂相关文献。按照这一方法,本文从前述2008篇文献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292篇高质量文献,以下所有研究都将围绕这些文献展开。首先,从文献发表时间来看,2012年1篇,2013年24篇,2014年116篇,2015年151篇,与前述全部文献的增长态势基本符合。其次,从发表期刊来看,刊发翻转课堂相关文献较多的杂志包括《现代教育技术》(35篇)、《中国电化教育》(24篇)、《教学与管理》(21篇)、《远程教育杂志》(14篇)、《中国成人教育》(14篇)、《电化教育研究》(11篇)等,由此可见从教育技术、教学管理、成人教育等视角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关注较多。

2 翻转课堂国内相关研究主题

从总体情况来看,国内学者围绕翻转课堂所进行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主题:一是围绕翻转课堂内涵要素的理论思考;二是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模式的探究;三是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研究;四是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角色与功能的探索;五是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的思考。以下就翻转课堂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及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2.1 围绕翻转课堂内涵要素的理论思考

翻转课堂并不是简单的教学流程的改变,而是对教学本质的一种突破,它具有独特的组织框架,在教学目的、流程、手段、核心等方面都与传统课堂有巨大的不同。②因此,翻转课堂并非简单的“课堂事情回家做,家庭作业课上做”,翻转课堂翻转的不仅仅只是可见的教学流程,同时还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践行了“布鲁姆分类学”的教育理念等。③好的翻转课堂究竟需要哪些因素?曹周天认为要打造高质量的翻转课堂,“领会理念是关键,优质微课是支持,过程设计是保障,师生对话是动力”。④换言之,翻转课堂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不是简单地将原先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任务带回家就行,其优越性的发挥需要多方因素的共同配合。另外从质量保证的角度来看,黄美初等研究认为高质量的翻转课堂取决于五个关键要素:课程教师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素质、学生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学视频是否有趣生动、学习支持服务是否完善以及学习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⑤

2.2 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模式的探究

翻转课堂的成功说明流程的再造会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因此,对翻转课堂而言,教学流程设计和具体模式选择是影响成败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翻转课堂分为两个部分:课前部分和课中部分,课前部分包括:观看教学视频、针对性的课前练习;课中部分包括: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和反馈。在这一基本结构上,王红等进一步完善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在强调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的基础上,细化了课前活动和课堂活动的具体内容,例如课前活动还包括创建教学视频、制定课前练习、社交媒体交流,课堂活动还包括成果展示交流等环节,并在课前活动中增加了“家长监督”这一重要内容。⑥除对翻转课堂流程的细化之外,还有学者将翻转课堂与已有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组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宋朝霞等开展了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项目式教学课堂教学时间难以控制、生产情境难以模仿等难题,使学生可以通过课前利用网络课件的自主学习来减少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增加课堂参与项目时间的时间,以及通过观看工人现场操作视频了解真实工作场景。⑦

2.3 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研究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翻转课堂的主要运用领域有三:一是大学教学,二是成人教育,三是中小学课堂教学。刘震等将翻转课堂运用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发现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以及学生的参与性,因为这一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了以“学”为中心,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了主动的研究者。⑧翻转课堂也被运用到大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同样发现这一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认同度,并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有显著的作用。⑨在对成人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叶红英发现利用翻转课堂可以解决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模式中的很多问题,例如成人教学视频只是传统课堂的搬家、网络交互学习平台并未能很好发挥作用等,开发基于翻转课堂的成人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师生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⑩徐妲等研究了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后发现,这一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用解决化学实验课时不足、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学生动手参与机会较少等问题,通过学生课前完成实验相关的学习,从而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参与交流讨论和获得教师指导。

2.4 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角色与功能的探索

尽管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是最重要的学习主体,但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翻转课堂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能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无论是网络教学资源准备还是课内外学习引导,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发挥。“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教师需从只是讲解为主转向激疑解惑为主,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向重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面向学生全体转向面向个体。” 同时,基于翻转课堂在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叶波认为,教师应当成为“基于未来社会的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知识图谱建构的促进者,超于具体教学方法的自觉者,教学模式的阐释者与反思者”。 但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缺乏对翻转课堂理论的深刻认识,缺乏实际操作的平台和空间,实践过程中身份认同引发矛盾、激励因素和行动力量缺乏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

2.5 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的思考

李允认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其具有高效课堂的基本表征,加之“引进情节”在教学改革中的推动,因此成为了当下引人注目的教学模式。但必须注意的是每一种教育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基础和环境,“像引进流水生产线一样引进教学思想,像引进技术蓝图一样引进课程教材教法,是否会凝固僵化人家的文化,同时也约束本土教学思想的生命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美国翻转课堂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在理念、技术和经验等方面都具备较好的基础,同时这一模式也是教师自愿、自主、自觉的教学尝试,但这一模式发展至今在美国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中国而言,虽然这一模式对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但由于受到教师素养、学生参与情况、技术支持条件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一模式在中国无法像在美国一样完全体现其应用价值。 如果要让翻转课堂在中国教学中发挥作用,刘冬等指出,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且作为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者仍应扮演教育主导者的角色;同时还必须准确定位翻转课堂的授课群体,换言之这一模式在美国中小学开展普遍,但并不十分适合国内中小学,相对而言更适用于高校课堂教学。

2.6 围绕翻转课堂的其他相关研究

除此之外,现有文献还对国外翻转课堂模式应用情况、学生对翻转课堂满意度情况、翻转课堂效果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曾明星等研究发现,翻转课堂这一概念虽然在2011年才为人广泛所知,但事實上这一模式早在2000年就已经在美国学校教学中被运用,当时美国学者莫瑞恩·拉赫(Maureeen Lage)、格伦·普拉特(Glenn Platt)和迈克尔·特雷利亚(Michael Treglia)最早在讲授“经济学入门”课程时使用了课堂翻转的模式。随后2007年卡罗拉多州伍德兰高中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Aaron Sams)通过实践也发现这一模式的效果优于传统模式,此后,这一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快速得到了推广。 在学生满意度方面,有学者利用问卷对翻转课堂学生满意度及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相比传统课堂模式,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总体处于比较满意的状态,但对网络学习平台、任课教师素质、教学视频质量等依然存在不满意的状况。 李晓文对翻转课堂学生满意度评价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总体较高,是否满意的决定性影响因子是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质量感知,学生的感知主要受课程特征、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等因素影响。

3 翻转课堂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尽管翻转课堂这一概念进入国内研究者视野的时间并不长,但由于中国教育领域当下正处于深化变革的时期,因此翻转课堂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学校正在尝试采用这一模式以改善教学。这一点从翻转课堂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分布中也可以看出,292篇文献中有124篇文献聚焦于探讨如何在不同学科领域针对不同的学生受众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文献占比超过40%。除此之外,就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本身的内涵界定、核心要素、价值意义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是学者们的关注重点,20%的文献关注重点在此。再者是基于翻转课堂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相关的研究,文献占比也接近20%。剩下20%的文献的研究主题除翻转课堂的本土化、翻转课堂中的教师相关研究较为集中以外,其他文献分散于翻转课堂效果评价、学生满意度调查、国外实践案例、家长因素对翻转课堂的意义等方面。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虽然从主题上来看基本实现了“面面俱到”,但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讲还有值得拓展的空间。就未来的翻转课堂相关研究而言,建议:

(1)深化对翻转课堂概念内涵的研究。Flip一词实质体现了翻转课堂的四个关键要素:灵活的教学环境(Flexible Environments)、学习型的文化(Learning Culture)、精心策划的学习内容(Intentional Content)以及专业的教师(professional Educators)。对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要素阐释、过程设计等应当符合四个要素的基本要求。

(2)总结翻转课堂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如前所述,翻转课堂在其起源地美国依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加之这一模式引入中国还存在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因此需要有更多的学者开展大量实践研究,才能够更好地将这一模式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同时,正如同郭哲男研究中所说的,翻转课堂可以翻转教学过程,但翻转课堂有其不能翻转的内容:一是教育的本质不能翻转,二是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能翻转,三是孩子的情感需求不能翻转,四是人的群体性生活特点不能翻转。“翻转课堂翻转的只是上课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将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3)拓展对翻转课堂相关要素的研究。在翻转课堂的组成要素中,大量的文献集中于对教学过程的探讨,虽然有对其中的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主体的关注,但研究力度还不够。并且研究中基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翻转课堂模式下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活动成败考核的基本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主体在课堂上,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大量的学习是在课后,如何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来对学生的学习绩效进行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除此以外,翻转课堂的信息支持技术、教师权益保障、教师绩效评估等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注释

①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② 龙宝新.翻转课堂对教学本质的突破与变革[J].当代教育科学,2015(11):13-17+25.

③ 严文蕃,何源.美国翻转课堂到底革新了什么?[J].中小学管理,2014(12):18-21.

④ 曹周天.好的“翻转课堂”究竟需要哪些因素[J].教学与管理,2015(25):83-84.

⑤ 黄美初.翻转课堂的质量保证关键要素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7):114-118.

⑥ 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10.

⑦ 李战杰.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4(10):103-104.

⑧ 刘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7-20.

⑨ 汪晓东.“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1-16.

⑩ 叶红英.基于翻转课堂的成人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0):147-149.

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107-112.

田爱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与综合素养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15(5):84-88.

叶波.超越技术:翻转课堂实施中的教师作为[J].中国教育学刊,2015(8):82-85.

陈静.翻转课堂背景下教师发展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21):64-67.

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8-23.

付小倩.中国式“翻转课堂”的实践困境与突围[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45-48.

刘冬.对国内翻转课堂热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15(4):141-143.

曾明星,周清平,王晓波,等.软件工程专业“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6-31.

池忆.翻转课堂的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15(6):85-89.

李晓文.翻转课堂的学生满意度评价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98-105+11.

郭哲男.翻轉课堂哪些不能翻转[J].教学与管理,2014(25):35-36.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翻转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