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之反思
2016-05-30何燕
何燕
大学毕业后的十年,我一直从事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在第十一个年头,教学阵地转向了初中历史。虽然同是一个学科,但是随着教学对象的改变,让我深深感觉到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性,也认识到自己在初中教学中的不足之處。
众所周知,高中历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当然,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做依托,要培养能力也便是空谈,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水。所以在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从基础知识的过关到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然而,初中历史的教学中,使我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了迷惑期:在新课的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的深度我不能准备把握。要么浅尝则止,要么过于难!导致了我的新课教学进度,不能按照计划如期完成。在历史教研组成员的引导和学习交流中,慢慢找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度”。
传统观点都认为:初中历史,简单明了,让学生背背记记就行了。尤其是中考历史改革后:开卷考试。让大多人觉得,开卷考试更简单,平常都不需要积累和掌握基础知识。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在此,我先谈谈高中新教材的改版吧。之前的高中老版教材是通史体裁,古今中外,通过三年的学习,让学生能大体把握古今中外大事件的基本概况及相互关系。然而,新版高中教材,却是以专题板块为体裁,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专题贯穿高中三年的历史学习。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历史事件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进入高中,直奔专题形式的教材,結果只能是一头雾水!难上加难!而我刚刚经历了高中新教材的教学,又转入到了初中历史教学,其感慨至深!于是,初次面临初中生,我不知道自己的教学方向在哪里?如何做到完成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向高中阶段的过渡?这一年多的摸索,我初步形成了以下几方面肤浅的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历史学科的素养。小学阶段是没有开设历史学科的,进入初中阶段后,这是一门新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必须的。历史学科,其意义在于通过了解和学习历史,学史明智,激发孩子们去思考与反思。所以,历史学科的开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还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那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把握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经过、影响。而初一的历史针对的是古代史,于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又有很大的吸引力。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学生首先要过关的是时间的记忆和换算。比如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公元前2070年,要换算成世纪和年代,应该如何换算?当然,并不是所有历史事件的时间都需要准确记忆,凡是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是必须记忆,并准备记忆的。古代史必须过关的是朝代的顺序,我们可以采用顺口溜记忆: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在学习每个朝代之后,都需要反复记忆。此外,中国古代史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这又让学生加深了对古代史整体的认识。具体关于历史事件的记忆方法,与高中生学习是相通的,比如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等,学生要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良好的记忆方法,当然,学习过程是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温故知新,反复记忆。
其次,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得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初中历史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整理、比较、分析能力。或许,难度有点拔高。但是中考的考查方向都是以上几方面的汇总。所以,在这一年多的教学中,我逐渐渗透,循序渐进,从以上几个方面有意识的培养初中生。希望他们从初一开始,养成基本的历史学科素养,通过初二的巩固,到初三时完成升华。进入高中后,顺利完成过渡。具体而言,日常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培养孩子的阅读、分析等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利用目录,对整本书的主干及框架形成宏观认识,从而让学习有条理并能把知识“前瞻后顾…左右逢源”和体系化。避免形成所学知识都像碎片一般,缺乏整体性。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每节课都引导,让学生从老师的引导变为习惯性的强化。这一年多来,在这方面我做出的尝试,效果明显。学生不再为零散的知识而烦恼了。
第二,初中教材的特点,有单元导读和课前总结。这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极大的帮助。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这两个板块,尤其是新课前,让学生通过读课前引言,找出与本课相关的结论及关键性语句并勾画。这样做,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中高考,对学生的阅读、归纳信息能力考查较大。尽管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有点高,但是相信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归纳信息能力一定会有较大提高。并能较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做到良好的初高中衔接。
第三,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历史学科的主客观题大多是以材料形式出现。所以,学生从材料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尤其重要。平常的教学中,我在选主客观材料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其实,教材本身就是材料,所以,平常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教材上找信息和关键句子,做到处处是材料。当然,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必须持之以恒,才会有成效。此外,这与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有很大关系。所以,各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第四,从书写和笔记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书写的规范性、条理性,从初中阶段培训和严格要求,长期坚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书写。从而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这一年多的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我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在教研组成员的帮助下,一步步前行。有得有失,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方面,略有效。当然,这还需要我的继续努力和坚持。相信坚定的走下去,必将促进学生积极的完成初高中过渡。在此,也还需要我更多的实践和总结。做到反思中进步!总结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