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凉山彝族疾病治疗观念及方式转变的调查研究

2016-05-30洛伍拉卓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

洛伍拉卓

【摘要】:当信仰遭遇现代文明时,彝族百姓如何选择,信仰又是如何支撑着这个古老的民族走到了今天,依然存在于彝人心中,存在于彝族人民的生活百态之中。在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 ,凉山彝族就医观念及方式的转变在社会和文化上具有较高的人类学价值。笔者将从凉山彝族疾病治疗现状、观念及方式转变、原因探析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就医观念;就医方式;转变研究;资源配置

彝族人对于传统医疗方式的依赖反映出彝区人民对彝族传统知识和信仰体系的认同,而不应简单地解释为无钱看病,所以才找毕摩主持仪式。这种情况在一些地区是存在的,因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不平衡在当下的中国是一种普遍现象,西部少数民族山区还很贫穷和落后,有限的经济收入当然影响着他们的择医行为。

一、凉山彝族疾病治疗现状

彝族人习惯上把疾病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通过宗教仪式治疗的疾病;另一类是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的疾病。两种疾病在治疗方法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常情况是,通过宗教仪式治疗的疾病往往不需要服药,而通过服药治疗的疾病又往往不需要举行宗教仪式。但是,如今将宗教仪式与服药相结合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因为有的疾病虽然有具体的疼痛点,但它是由某些宗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彝族地区多个医疗体系并存,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是应该选择毕摩举行仪式还是应该送病人上医院,一些患者由于等待毕摩举行宗教仪式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换言之,对传统的过分依赖和没有疑义的全盘接受也有可能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例如,小时候笔者隔壁村的阿木家弟弟得了伤寒之后,没有及时送到医院治疗,认为是鬼魂在作怪,为了举行宗教仪式驱鬼治病而延误了治疗的好时机,因为在仪式过程中,在烈日下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最后还没送到医院就死在了途中。传统的观念对彝族人的影响很深,但是必须相信科学。这个教训让很多村民在出现类似的症状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把人送去医院治疗。但还是会有人根据自身的病症的轻重来选择是先请毕摩还是先去医院。由此可知,村民传统的治病观念在慢慢的发生变化。[2]

二、凉山彝族疾病治疗观念及方式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在逐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农村医疗保险使农民看病只需要付70%的费用,如果住院则只需付30%的费用,因此,除了长期住院和手术治疗外,举行宗教仪式所需要的费用比简单的打针吃药贵得多,到乡镇卫生院看一次病,如果输液的话在100元左右,不输液的话经常是50多元,农村医疗保险付30%,剩余部分才由患者承担。但是,如果举行宗教仪式的话,仪式中使用的土鸡每只90元左右,通常需要2—3只,有时还要杀羊,加上米、酒、肉以及毕摩的费用就高得多了,但彝族人在很多情况下还是选择传统的方法,包括举行宗教仪式、服用草药、土法治疗等,说明彝族传统疾病观念和治疗方法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去到了凉山州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甘洛县、越西县。在喜德县人民医院,笔者对二位不同学历的病患以及一位老医生进行访谈。在这两位病患中,当问及“如果身体不好是会先做宗教仪式还是先去医院”时,高学历者说会先去医院检查,而低学历者说会先做宗教仪式。但两人都表示不论是先看病还是先做宗教仪式,最后病好了都少不了做宗教仪式祈福驱邪。可见现代医疗科技虽对民族文化有极大的冲击但最终也无法撼动这百年的传习和根深蒂固的信仰。在甘洛县,笔者采访了工作了30余年的汉族老医生,对彝族医药治病方法不太了解,他说自从农村医疗保障出台,看病的人就越来越多,每天都排很长的队。老医生说在岗30年以来他见过不少怪病是他根本无法判定的,甚至病因都查不出来。但最后却是通过宗教仪式治好的。这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也让他这个外族人对彝族的宗教文化肃然起敬。他说直到今天,彝族百姓就算在医院已经确诊了还是会请毕摩或苏尼来看看算算,才能放心的接受医院的治疗。在大山深处,科技时代在一步步走进,在与本地文化的冲击碰撞中,已从过去的毕摩苏尼驱邪治病的观念,转变、形成了宗教仪式与现代医疗相结合的就医观念。

在越西县普雄镇,我们走访了一位特例病人,特例病人就是指得了怪病,医院无法诊断的病患。据患者讲述,他那次是突然地发病的,全身僵硬、眼睛翻白、口吐白沫、身上还长满了红疙瘩。家人立即将他送到了医院医院无法诊断又立即转到市区医院、华西医院,仍然无能为力。最后家里人将一切的希望寄托于毕摩,毕摩说是他前段时间出远门人回来了,魂没回来,要进行招魂仪式。仪式后第二天叔叔就痊愈了,现在仍然健健康康的。而在这一特例病人的采访中我们发现他生病之后首选是医院,在继续交谈后我们得知由于越西县普雄镇地处铁路沿线,交通方便,且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所以当地人在生病后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先去医院,等病情缓和或医院治疗无好转之后才会选择做宗教仪式。而这种只有做宗教仪式才能好的疾病连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的现象,让彝族宗教越发神秘,彝族百姓世世代代也是依赖着他永存不灭。

三、凉山彝族疾病治疗观念及方式转变原因探析

疾病治病方式的选择与居住地、首发症状、参保情况、家庭经济收入,与求医决定者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识等因素均有明显的关系。这不仅是政府加大力度,深入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改变了彝族人固有的传统疾病治疗观念,政府从政策上对农民的补助,鼓励村民积极的到医院医治是切实有效的改善方法。受凉山州独特的彝族文化及经济、教育环境等的影响,当现代医学技术不断更新凉山彝区百姓的视野,他们逐渐接受着现代文明,从原来“有病找毕摩找苏尼”慢慢形成了“有病去医院,有病不怕没钱看”的观念,毕摩、苏尼在彝族社会中

的“医生职能”在逐渐减弱。而多向着“法师、祭祀”“祈福驱邪”的功能发展。现在,偶尔有个像特例病人的情况会提醒大家重拾对民族文化、民族宗教的敬畏。彝族人有非常系统的与疾病有关的传统知识,当地社区中很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靠着传统方法治疗的。但是,过去的大部分彝族医药已逐渐被忘记,彝族的医药经典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彝族人的这些传统知识除了口传之外,有的还记录在彝文古籍中,能用传统的方法治疗疾病的毕摩、民间医生少之又少。彝族医药知识的传承面临巨大困境,应该大力支持予以保护。如我校彝学学院开办的彝族医药学专业。此外,农村医疗保障在凉山地区,基本上每个县的都是有定点的,而病患多数为农村人口,他们为了能报账,每病一次就要进一次城,很不方便,定点范围应该扩大,不仅仅在大医院,也应涉及乡镇卫生所。[3]

从彝族百姓就医观念及方式转变可窥视出,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民族文化、民族信仰,在一步步的被侵蚀,逐渐走向消亡。我们作为彝族青年、彝族知识分子,我们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引领者,为民族文化经典的留存与延续倾尽我们的智慧之囊!

注释:

[1]曲比阿果,陈雄飞.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凉山彝区出现的传染疾病及预防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07.

[2]李永祥.彝族的疾病观念与传统疗法[J].民族研究.2009年.

[3]巴莫阿依.凉山疾病信仰与仪式医疗[J].宗教学研究.2003.01.

参考文献:

[1]李永祥.彝族的疾病觀念与传统疗法[J].民族研究.2009年.

[2]曲比阿果,陈雄飞.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凉山彝区出现的传染疾病及预防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07.

[3]巴莫阿依.凉山疾病信仰与仪式医疗[J].宗教学研究.2003.01.

[4]张实,郑颜姬.凉山彝族疾病文化的人类学研究——以宁蒗县跑马坪乡沙力坪村为列[J].云南社会科学.2010.05.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市场营销资源配置优化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基于排队论模型的医院MRI设备资源配置分析
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中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信贷资源配置与我国经济发展平稳性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计划外用工:当代中国史上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