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文学作品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的实践与探索

2016-05-30罗群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英美公开课文学作品

罗群

高中英语教材中精读的课程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可是学生要想掌握英语的精髓、培养对英语的感觉和领悟能力,仅靠课本上这些阅读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就北师大教材来说,一个单元里有四篇课文,其中三篇阅读课文,一篇听力训练,在加上一篇听说写作课(communication workshop),一篇文化意识培养课(culture corner),这种阅读量是不够的。所以编辑在每个模块的最后都安排了一个Literature Spot.这是一篇补充的英美文学名著泛读材料,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有效地提高阅读技能、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这对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让这部分内容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做到更高效、更有益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总体框架,了解文章大意,领悟作者表达的深刻主题思想。现就本校一位年轻教师所上的一节Literature Spot公开课来探讨高中英语课堂上英美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例评析

这节公开课的选材是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4的Literature Spot“The Pearl”,选自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珍珠》。教师让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预习工作,按学习小组进行了合作学习,初步了解该篇作品的基本内容;另外让几位学生根据故事编写了小剧本,在课前排练一出课本剧。

1. Lead-in

教师以一张漆黑的图片开场,随着光线慢慢映入,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随着光影逐渐由暗慢慢变得光亮、耀眼直到璀璨无比地出现在画面中。导入非常简洁,教师所用的引人入胜的图片,加上运用电脑设计出的梦幻般的光影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短短的一分钟实际上是教师课前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出来的,这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

2. Order the picture

教师在PPT上展现学生根据“The Pearl”的故事情节画出的十一幅图片集,让学生先阅读故事,然后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活动,把图片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并口述基本故事情节。最后完成的小组则要求派代表上讲台进行故事陈述。这堂公开课是在学校的报告厅进行的,场地很大,为的就是能让学生能按学习小组就座,能有足够的表演空间。各小组在进行小组活动时都非常活跃、投入,之后,授课教师请最后完成故事顺序串烧的小组代表上讲台复述故事。课堂在教师的任务驱动下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3. Act out the story

教师提前安排了一组同学改编课本故事,并进行表演。学生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全部师生都被他们精彩的演出打动,长时间地鼓掌称赞。首先表演的同学认真阅读了故事,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演起来感情非常投入、表达非常准确。其次他们使用了简易的道具,用乒乓球表示珍珠,用洋娃娃表示基诺的儿子,还带来了玩具枪等,这让表演更趋于情景真实化。再就是表演的学生口语很优秀,台词记得很准确、流利,整出戏一气呵成,让人动容。这就是学生对小说《珍珠》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作者和学生之间情感的纽带。建议教师也可以在剧中扮演一个角色,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剧本表演达到完美。(剧本展示略)

4. Analyze the character

学生表演完后,在大家还意犹未尽之时,教师提了三个问题:What kind of attitude did the doctor have before and after Kino found the pearl? What kind of person is the doctor? What about Kino and Juana?这三个问题属于细节问题,围绕故事的主题展开,把学生的兴趣点和主题结合起来,紧扣教学目标,非常和谐统一、有层次,是教师认真研究了教材、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来分层次设计的。而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观看完戏剧表演后能够很快、很准确、很漂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为解决下一个难度较大的环节奠定了基础。

5. Analyze the theme

学生弄清楚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教师又提出了两个问题:What actually kills Kinos baby? What is the moral(寓意) of this story?这是两个深层次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相互沟通,再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

6. Create a different ending(extra task if time permits)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故事内容,教师还设计了更进一步的拓展学习程序,让学生成为故事中的一员,一起去体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1)If Kino and Juana succeeded in selling the pearl, what would happen when they came back? 2)If you were Kino or Juana, what would you do with the pearl?这两个问题借助学生的想象力来激发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同时,又能跳出文本,建构丰富多彩的答案。

二、启示

1. 立足学情,因材施教。这节公开课赢得了所有听课教师的高度赞扬,课后好多学生都表示要去图书馆找原著来阅读。可见一节精彩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规律地以泛读的教学形式开展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根植于课本,拓展文学知识和文学素养。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对于教材的精读内容钻研很深、很精,对高考的考点也能倒背如流,但没有花时间在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钻研上,久而久之,真的成了机械乏味的教书匠了。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提升教学技巧、自身的人文素养,就必须不断用新的知识来充实、促进甚至是强迫自己。教师在对英美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从经典作品中原汁原味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的社会环境、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语言功底更加深厚,生活经验更加丰富,人文素养不断提高。

3. 广泛借助多媒体手段,拓展阅读教学资源。在课堂进行英美文学作品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能从更多渠道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的魅力、文化的异同,教师要统筹安排,三年一盘棋,在学生入高一起就制定好课内外英美文学作品计划,大量收集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的影视作品,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构建资料库,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周末和寒暑假时间让学生在充足的、精彩纷呈的文学世界里畅游。

三、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打破思维定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调动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扩大学生的文学背景知识储备,给学生广泛介绍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风土人情等知识,并鼓励学生学好现在的每一门课程,通过实践、讨论、合作等方式,促成英语学习质的飞跃。

2. 教师要仔细做好课前准备,合理分配课堂时间。要事先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熟悉故事的基本线索,准备好每个环节所需的教学资料,这样可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增加学生讨论、互动的时间和内容,使文学作品的教学顺利进行。但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果,将教学任务和教学难点提前告知学生,这会失去课堂生成的真实性,有哗众取宠之嫌,脱离了教学的实际和教学的目的。

3. 教师应认真研究跨文化教学,努力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适应未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要能够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梁明文

猜你喜欢

英美公开课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