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类技能大赛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2016-05-30王世银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课学分大赛

王世银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应运而生。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是展示职业教育成果、进行经验交流、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技能大赛的成绩逐步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素质类技能大赛作为中职技能大赛的一部分,推动了我省中职学校的精神文明与校园文化建设。目前,素质类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中职文化课教学改革的引领导向,不断推动着基础文化课的改革进程,促进了教师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为新时期中职教育发展找到了一条创新之路。

一、提高中职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

1.重视文化课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必要的人文素养、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中职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做铺垫,不仅会影响专业技能的学习,也不能适应未来岗位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2.重视文化课教学,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内涵、对员工素质的要求等。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要就业、上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势必认同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理想的企业员工应该是既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处事能力,又有一定文字表达能力的人。通俗地讲就是“站起来会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肯干”。所以重视文化课教学,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3.重视文化课教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需要

众所周知,文化课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是社会交往、与人交流沟通、融入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扩展知识和技能、继续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才能达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并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相得益彰。如旅游专业需要通过语文的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去吸引游客;设计专业需要通过语文学习,运用创新的理念、流畅的表达去展示作品的内涵。又如数控编程离不开数学计算和数学处理;电子、机电专业的学生不懂一些专业英语是不行的;成功的德育课教学,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基础文化课教学关系到在校生道德素质的高低、学业成绩的好坏,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择业乃至事业的成败。

二、素质类技能大赛对中职文化课的促进作用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设计与创新,也是新时期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完善素质类技能大赛将推动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对中职文化课教改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尤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引领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素质类技能竞赛选拔的是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创新能力、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的人才,要求学生成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因此,在竞赛导向下,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必须由“知识体系”向“能力体系”转变;文化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需要,又要满足所有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必须对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进行改革,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应用效果的目的。

在中职学校基础文化课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文化课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共同研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和精品课程。实践证明,在中职新生中使用自编的新教材,效果极其明显,学生学习基础文化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

2.引领文化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素质类技能大赛的引领下,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目标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转变,中职学校不得不创新教学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如引导提示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教学法,多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再如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教学的组织形式则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变化,如项目教学、模拟、表演、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通过上述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模式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3.引领文化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教育评价一直起着教学指挥棒的作用。但是,目前多数职业学校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的文化课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因人而定,造成考试与社会需要相脱节、考试与学习相脱节、考试内容与培养目标相脱节。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科学的中职教育文化课考核评价体系,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需要。

在评价过程中,应该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激发学生、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实现各主体自身的价值。例如与“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相配套的“学分制”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把学分细化为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课程学分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重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非课程学分包括实践学分、奖励学分、技能学分、德育学分,学生参与省、市级素质类技能竞赛就可以计入奖励学分和技能学分,参加社团活动可计入实践学分和德育学分。在总结测评时,每一模块学分的量化,既能凸显学生的特长,也能暴露学生的不足,从而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三、素质类技能大赛促进了文化课教师能力的提升

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就要有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支撑。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许多方式和途径,而指导学生参赛无疑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非常便捷有效的途径。

素质技能大赛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能产生积极影响。大赛体现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向,通过大赛的历练,教师可以分析教学与实际需要不适应的地方,从而修正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素质技能大赛是一个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良好平台。要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胜,教师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敢于创新。大赛不仅能反映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也能体现教师的专业能力。

四、素质类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素质,促进了学风校风的转变

以素质类技能大赛为契机,各职业学校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各学校通过系列活动,不仅为省市级的竞赛提供优秀选手,也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了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存在的价值,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学生学风、学校校风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质量。

优异的比赛成绩是靠扎实的训练、良好的综合素养来保证的,在高水平的激烈竞争中,参赛队员的成绩受专业知识、技能、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从笔者对数十名技能大赛选手的跟踪调查可以看出:参加竞赛的学生经过学校组织的强化集训,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技能,再经过高强度的训练和大赛的磨炼,这些学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他们有明确的目标,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步入社会以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适应新的工作,往往更加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

总之,目前职业学校已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良好局面,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无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对教改的引领带动方面,以及对学生综合素养与就业能力的提高方面,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各职业学校应结合技能大赛充分挖掘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改革,突出技能训练,通过参赛把职业教育办得更好!■(责编 周继平)

猜你喜欢

文化课学分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说谎大赛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