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之初探
2016-05-30杨洪志
杨洪志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记录往事,传播思想,无一不用到语文。提高人类的语文素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中学阶段,无疑是提高全民族语文素养的奠基阶段。《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能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中学是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从中学阶段抓起。也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我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勇于探索,多有体会,下面是我有点粗浅的体会,现在拿来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指点。希望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有所帮助。
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首先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一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次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写字比赛,全班评选出优秀作品,把它张贴在学校的板报栏上,当然得是确实有点书法素养的作品。作文课进行范文朗读,声情并茂。举行校园朗诵巡演,每周到一个班级进行表演展示,名著大本营则要求学生讲名著,读名著,同时还要求学生搜集民间故事、俗语、民俗、笑话等,对成绩有进步者和优胜者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学生乐在其中。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兴趣大增,有意识地去注意写字、朗诵、观察周围事物及阅读课外读物等。语文积累不断厚重。语文运用水平提高很快,我任教的班级有个叫蒋晓旭的学生,那是个天生的顽主,淘气,不爱学习,对待学习马虎,懒惰,经常违纪,但他有个特长,讲笑话活灵活现,笑破你肚皮他却一本正经,滑稽表演夸张搞笑,嘴皮子溜,特别能白话,讲起故事来有张有弛,声音抑扬顿挫。同学们也都爱听他讲的笑话、表演,更喜欢他讲评书式的白话。我就特意在课前十分钟安排一档节目:百家讲坛。指名让他朗读同学们要求的名著的稿子。他上台时,台下想起了热烈的掌声,也许这掌声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他在台上读起来一点不呆板、声情并茂、神采飞扬,很有易中天、阎崇年的味道。他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吸引着全班同学,台下不时传来笑声和掌声。他很成功,我高度赞扬了他,并规定每天课前十分钟都由他主持,并希望他能够发表自己的作品,他很高兴也很乐意。后来,渐渐地我发现他开始阅读课外读物了,我趁机找他谈心,一面鼓励他,一面向他推荐一些课外书。同时,建议他自己编写一些笑话或故事什么的。后来,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坚持阅读课外读物、写日记,慢慢地还真的编出了一些笑话和故事,更难得的是他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错别字没有了,而且学习语文很主动,并成功地举办了自己的名著专稿,很有文采见地。就这样,蒋晓旭同学前后判若两人,不仅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了,阅读和写作水平显著提高了,而且纪律性也大为增强。
二、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品位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在教学方法、手段、语言、风格上,力求达到和谐性的统一,方法新颖,语言生动风格独特,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索创新,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达到“乐中学,学中乐”,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课上,教师可借助课文内容积极创设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知识海洋里尽情遨游,探求知识无限。同时,应根据教学需要,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条件,采用说话、演讲、对话、播讲、实验等不同的形式去进行教学,设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达到最高境界。比如,我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介绍桂林山水的风光纪录片,给他们一个感性认识。学生在观看时,时不时发出阵阵的吁叹声,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他们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奇、秀、险。接着,我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的录音,感受语言的美。然后,逐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烘托、反衬等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最后,让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且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尽情想象,所创造出的优美意境,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整个课堂学生精神异常集中,全身心投入,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汲取,在汲取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语文的学与用是相辅相成的。学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使用,所谓学以致用。课堂以外有广阔的空间,不但能学到课堂以内的语文知识,还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使用语文的同时,又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从而达到学习目的。鉴于此,我除了完成课内语文教学任务外,还结合实际,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學生语文基本技能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是定期黑板报。黑板报是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书写、设计、编辑、审美等能力,还可以窥视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有利于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我把全班分成好几个组,以一个班团干部为组长,每周一期,每周一个鲜明的主题。轮流出版,每个人既是编辑又是撰稿人,同时还兼美工。每期按规定的标准由班团干部和老师一起给予评分,并共同讨论,提出修改建议,期终时作总结,对优胜者给予表扬奖励。
二是举办手抄报展览。手抄报更能培养学生书写、设计、搜集整理、编辑、审美等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到课外去寻找资料,去认真阅读课外书籍甚至上网查找。我要求学生一个学期编写一至两次,由一个或几个人共同完成,规定必须有参与者的文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力求版面的美、新、奇以及内容的趣味性、启迪性。最后集中在校园内展出,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投票评选出优胜者给予表扬奖励。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素养。
学生走出小天地,得到锻炼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普遍提高,不仅课内能专心听讲,还掀起了一股看课外书籍的热潮。节假日,同学们跑得最多的是书店、图书馆、阅览室等。同学之间更是形成了一种比赛阅读图书数量、写作质量的良好风气。
语文素养提高,不能死板,教无定法,努力坚持课内外营造一种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氛围,并给予精心呵护,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依安县富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