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的权威范本
2016-05-30何旗
何旗
【中图分类号】D239;K825.8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26-3570(2016)-10-053-04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前夕,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下简称《九十年》)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党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部书叙述和反映的是从1921年党的成立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这段时期党的历史。该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公开出版物中撰写党的历史事件跨度最长、研究成果最新、记叙内容最为系统完整的一部党史力作。通读全书,深感《九十年》的确是一部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的权威范本。
本书亮点纷呈,特色鲜明,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内容到形式呈现出一部可读可信、严谨朴实、继承创新的党史。
可读可信的范本,有史有论。可读、可信,是对党史编著者的一种极高要求,也是极难达到的要求。可读,就要有新意,要让读者能够读下去,无沉闷枯燥之感;可信,就要尊重历史和史实,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应当说,《七十年》达到了这种极高的要求。一方面,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广大读者呈现出有文有质、丰富生动的党史。早前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纯文字读本,《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卷只有前面的彩插,《中国共产党历史》一卷除前面彩插外后附了一些形势图、示意图。而《九十年》除了前面5幅彩插外,还根据文字内容精选了400余幅随文插图,鲜活展现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譬如,讲到抗日战争时,著者配置了大量真实反映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抗战场景的图片,既唤起了读者对硝烟弥漫的抗战年代的历史记忆,又有力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形象;讲到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著者精选了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钱学森及各地开展工农业大生产的插图,使读者能够见人见事见精神,当年艰苦奋斗的场景跃然纸上,等等。这就使读者在阅读这部党史时,既可以领略历史的厚重,又不至于那么沉重,同时也给读者预留下浮想联翩、触景生情的空间。另一方面,它坚持论从史出、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著史原则,切实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回避敏感问题,写历史中人和历史之事客观公道。例如,讲到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挫折及其原因时,著者既揭示了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付出的重大代价,又深刻反思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存在的弊端,且没有回避党的主要领导人和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责任。再如,讲到评价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历史人物时,著者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判断,既看到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又指出了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不因为其错误而抹杀其贡献,也不因为其伟大而掩饰其错误,而是客观公正著史。还比如,讲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及各项工作的进展时,著者引用了最新的权威数据和图片材料,直书实录,让事实说话,很有说服力。可以说,《九十年》既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讲出了历史的本然和历史的所以然。全文夹叙夹议,有史有论、寓论于史,新意迭见,具有很强的可观感、可读性和可信力。
严谨切实的著作,权威准确。《九十年》全面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体现党史经典著作的严谨切实和权威准确,既是在翔实占有资料和深入扎实研究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又反复征求意见,经党中央审定。据笔者粗略统计,《九十年》中涉及运用档案材料的注释达261处,其中中央档案馆和中央文献研究室收藏或编著的文献资料75处,涉及境外档案文献9处,采访或当事人回忆10余处,足见本书著者在驾驭和运用史料方面的深厚功力。另据该书《后记》介绍,《九十年》的编写过程中,中央党史研究室诚邀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全国理论界、党史学界23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咨询审议组,逐章逐节对书稿进行审议把关。同时从咨询审议组中邀请10位专家组成统改组,负责对书稿进行统改。完成后期统稿后,书稿分送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有关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形成修改稿。最后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审定,形成报送党中央的送审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认真审阅中央党史研究室报送的书稿,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2016年6月16日,党中央正式批准《九十年》出版。整个书稿的编写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始终把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和党中央关于党史、国史、军史问题的重要论述作为叙史论史的根本依据。全书成书及审稿过程严谨周密、认真细致、专业精湛,既得到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富有创见性和针对性的有效指导,又汇聚了国内一大批党史工作者尤其是党史专家的心血和智慧,如时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的金冲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沙健孙、石仲泉等众多从事党史研究工作多年的老前辈们积极参与其中,他们凝神聚力,以其党史学者深厚的理论功底与独到的思想洞见对史料和史实作出全局性的分析和开创性的判断。可见《九十年》的权威准确性,给广大读者呈现出的是一部“高端制作”的大书。
继承发展的力作,系统完整。《九十年》体现了对以往党史基本著作的继承和发展,并纳入了最新的党史研究成果。全书编写过程中,注意吸收已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一卷、二卷本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精华,借鉴其编写的成功经验,并积极吸收党史研究最新成果。1991年8月,公认的中共党史研究大师胡乔木先生在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写题记时,曾在结尾处写道:“进入下个世纪,如果本书作为素材还多少有用,至少书名将改变为《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之类了。”25年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面世出版,对《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进行了增补和发展。《七十年》约48万字,《九十年》约61万字,无论是在编写原则和观点上,还是在结构、史实或文字风格上,《九十年》与《七十年》保持了连贯性和一致性,并有不少创新之处,如写作内容延续了1991年之后党的历史,即把著史的下限划到最近,打破了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史学观点,这在史学上无疑是一个很大创新。正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先生所言:“《九十年》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下限划得很近,一直写到党的十八大。这本书的写作成功说明,把党史研究和编撰的下限延长到最近,便于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思考,完整地了解事物演变的过程, 对我们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有益处,这种方法不是不可以成立的。”
本书立意高远,发人深思,以叙事说理的方式,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党的历史提供了精良的教科书,给党史界和理论界研究党史以深刻的历史感悟和启迪。
党史著作的生命力在于让读者可以吸取营养,引发思考,这也是党史著作能深受欢迎而不被遗忘的奥妙所在。《九十年》就是这样一部能让人不断吸取历史营养剂的党史著作,具有显著的“资政存史育人”功能。如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同志所说:“《九十年》,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它蕴藏着资政育人的丰厚滋养。”站在一名年轻党史研究者的角度来说,学习和研究《九十年》更能给予我们很多深刻的历史感悟和启迪。
启迪之一:学习和研究党史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作为党史研究者,学习和研究党史,撰写党史著作、文章,理应树立科学的历史观,遵循史学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胡乔木先生曾讲到:“对历史问题采取历史的态度,也就是说,采取把这些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观察和衡量的态度。”并提倡把这种原则“应用于事事”,“应用于人人”,贯穿到所有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的研究中。透过《九十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著者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等,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不是离开历史条件的变化,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评价。比如,对于陈独秀与大革命失败的关系,《九十年》在指出陈独秀负有重大责任的同时,又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史研究的新成果,祛除了加在陈独秀身上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不实之词,并实事求是地指出,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同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应对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也难以摆脱共产国际那些错误的指导思想影响有直接关系。这就告诉我们,任何党史著作、文章的书写都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正如中央党史研究室一位研究者所说:不能“简单地用现在的标准去评判过去”。既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要求历史,从而苛求历史;也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解释历史,从而拔高历史。
启迪之二:学习和研究党史要坚定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丰富历史,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背后有其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一部61万字的《九十年》就是一部加长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红线穿越90年如磐风雨。《九十年》的结束语以“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为题,实质是点睛之笔,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探索的必然选择。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的,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贯穿党的全部历史的一条红线,也是贯穿编写工作的一条红线。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习和研究《九十年》,对于我们年轻的党史研究者来说,理应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如加强对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等建设事业的研究,加大对党自身建设理论的研究,围绕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大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等,以扎实有效的研究,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之源,为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理论自信,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启迪之三:学习和研究党史要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随着思想文化领域的多样化日益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泛滥。一些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重新评价”的旗号,利用国外的所谓“新资料”和“新观点”大做“翻案文章”,抛出一个又一个“新发现”、“新结论”,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否定和丑化党的领袖人物,刻意渲染和夸大党的缺点与错误,把党的历史说得一团漆黑。他们使用造谣诽谤、无中生有、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颠倒是非等种种手段,欺骗那些善良而又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们,在群众中间散布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否定态度,以达到他们别有用心的目的。比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极力歪曲历史,肆意散播中共“一分抗战、两分应付、七分发展、十分宣传”的言论,诋毁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有人宣称《毛泽东选集》大部分文章不是毛泽东自己写的,而是为别人所著;还有人把延安整风看作是彻头彻尾的党内权力斗争,等等。这些观点往往是把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孤立起来看,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恶意捏造迹象十分明显。精读《九十年》可以深切感受到,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历史既不可能割断,也不容许任人打扮。对于上述无中生有、恶意捏造的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谎言,《九十年》以详实的史料和数据予以了有力回击,将真实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起到澄清事实、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因此,作为任何有责任、有担当的党史研究者都必须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立场和研究方法。要不断加强党史和国史研究内部的学术交流与讨论,通过严谨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翔实的史料和扎实的研究功底改进和完善自身的研究成果,从而有力回击和反驳各种恶意攻击、肆意抹黑党的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并通过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清除其不良影响。
(作者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