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黄档案工作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30陈博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黄委档案馆黄河

陈博

治黄档案工作伴随人民治黄事业同步发展。人民治黄事业初创时期,治黄档案工作主要是各单位在管理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档案。随着档案工作机构的建立,逐步开展了档案业务指导工作。

1946年,为修复黄河故道堤防,在实现黄河回归故道的同时保卫解放区人民的利益,冀鲁豫解放区和渤海解放区相继成立了黄河治理机构。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事业,治黄档案工作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治黄档案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事业发展的问题。为开创治黄档案工作新局面,推动治黄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对治黄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对策。

治黄档案工作机构的建立

人民治黄机构成立初期,治黄档案工作由秘书科兼管。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归文秘部门领导。到1953年春,档案工作由黄委办公室主管,档案开始了统一编号,集中管理。

1955年3月,经黄委主任批准,从机关各部门抽调了14名干部组成了档案整编组,对分散保存的文件材料进行了集中整理。黄委设立了档案室,配备专职干部3人,主要负责黄委机关和所属撤销单位档案的接收和管理。

1959年4月,黄委办公室设立档案科,委属单位勘测设计院、工程局、水利科学研究所也分别设立档案室,初步构建了黄委档案工作系统。

1983年4月,水利电力部批准设立“黄河水利委员会治理黄河档案馆”(简称“黄河档案馆”);1985年6月,黄河档案馆正式成立,隶属于黄委办公室。黄河档案馆成立以后,全河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得到了加强。如今,黄河档案馆拥有6个科室,40余名职工,是由黄委办公室代管的正处级单位。

治黄档案业务工作的发展

人民治黄事业初创时期,治黄档案工作主要是各单位管理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档案。随着档案工作机构的建立,逐步开展了档案业务指导工作。

1959年以前,黄委秘书科及档案室每年召集会议指导和解决立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为了治黄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黄委档案主管部门曾主持召开了多次全河档案工作会议。会议中先后制定、修订了档案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加强了制度建设,为黄委机关和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走向正规化奠定了基础。历次全河档案工作会议都对全河档案工作的开展进行了部署,对治黄档案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治黄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黄委档案部门很早就着手档案编研实践,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分析研究,编撰出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专题目录汇编、档案材料汇编、基础数字汇集以及组织机构沿革编制等。根据治黄工作的需要,档案编研工作持续向纵深发展,先后编撰出版了一些深层次的专著,比如《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沿革》《民国黄河大事记》《张含英治河论著拾遗》等。

近年来,全河档案工作在文书档案立卷改革、科技档案体系建设、特殊载体档案规范、档案接收进馆、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和档案工作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不断取得显著成绩。

治黄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治黄档案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面临知识更新的挑战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档案工作专业化、技术化不断增强。档案内容日益丰富,档案信息载体多样化,涉及门类扩展广泛,档案形成部门也在不断增多,档案管理现代化逐步推广,档案工作办公过程电子化、数字化逐渐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档案工作人员又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新时期里,一系列变化让档案人员的经验有所欠缺,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理论对于实际工作的新要求有所不足,社会需要既精通档案业务又掌握各类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档案工作人员,档案工作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指导,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对治黄档案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治黄档案工作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的挑战。如果对所需业务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于原有基础,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单位的长远发展。

2.档案人员更迭频繁,培训和教育任务较重

黄河档案馆以及委属各单位档案科室的干部队伍相对来说较为稳定,集中了一大批经验丰富、具有专业素养的档案工作人员,但是在一些单位,档案工作人员更换得比较快,基层的档案队伍稳定性就相对欠缺一些,从而加重了档案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任务。

3.部分档案管理设备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在治黄档案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单位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存在档案库房简陋、设备陈旧、档案管理软件欠缺等问题,部分档案管理设备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不利于档案的妥善管理,不利于治黄档案事业的发展。

治黄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开创治黄档案工作的新局面,推动治黄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对治黄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对策:

1.面对新的要求肯钻实干

治黄档案工作人员面对新的要求,需要严格要求自身,肯钻实干,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业务知识,进一步学习了解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熟悉新的档案管理软件等。档案人员热爱本职工作,怀有高度的责任感,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忠于职守,协同合作,全心全意尽到保护管理档案的义务和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职责,还应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参与档案事业改革的强烈意识,乐于为创新档案管理事业作贡献。治黄档案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扩展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各类档案资源的能力,才能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单位的长远发展。

2.及时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

针对档案人员更迭频繁的情况,可制定相关学习制度并注重加强落实。适当考虑培训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培训教育,克服基层档案工作人员更迭频繁等困难,及时地对档案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动整个系统档案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黄河档案馆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在大力鼓励工作人员自学的同时,制定单位学习制度,并认真落实学习制度,悉心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档案专业及相关专业等专题知识讲座等。讲座邀请高校档案专业教授、相关专业专家学者,为单位档案人员讲授专业知识。讲座内容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有利于档案工作人员深化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促进业务交流,使档案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先进业务知识,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3.增加对档案管理设备的投入

需采取多种途径改善档案管理设备条件。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注重档案设施建设,加大经费、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增加对档案管理设备的投入,为档案库房等添置新的设备,有效使用档案管理软件,保障档案的妥善管理和安全,促进治黄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

几十年来,治黄档案工作牢牢树立了为社会主义建设、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服务的理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治黄档案工作要紧紧服务国家建设大局,促进治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之,做好治黄档案工作,要按照黄委党组“改革统领、科学发展、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树立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立足于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不断开创治黄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黄河档案馆)

猜你喜欢

黄委档案馆黄河
黄委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荣获第十一届中华环境优秀奖
水利部与黄委创新团队在流域系统科学与工程泥沙控制论领域再出新成果
黄委开展水土保持法修订施行十周年宣传纪念活动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黄委信息化“六个一”推动智慧黄河建设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