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型释放哪些经济信号

2016-05-30刘铮王希李斌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宏观政策走势结构性

刘铮 王希 李斌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海内外十分瞩目。权威人士近日明确表示,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

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势,“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这释放出哪些经济信号?

信号一:经济将在合理区间平稳增长

“L”型、“U”型、“V”型、“W”型……经济走势如何,有多种用大写英文字母的描述。

“U”型是指经济增速明显下降、在底部运行相当一段时间后,出现强劲反弹;“V”型是经济增速明显下降,触底快速有力反弹;“W”型实际上是出现了反复的“V”型;而“L”型是经济增速明显下降后,在一定增速上基本保持平稳运行。

“L”型的判断告诉我们,未来中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既不会出现强劲的反弹,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失速。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而不是周期性问题,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内外环境变了,速度调整是必然的、正常的,这不是一两年的事。一方面中国经济当前面临很多困难和深层次矛盾,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潜力大、韧性足。

“L”型走势的判断符合企业经营实际。当前随着国内基础设施等投资回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有所好转,但总体而言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价格下行的压力没有改变。

“L”型走势并不意味着未来经济增速运行在一条直线上。专家们认为,未来中国经济从大趋势上看,进入在合理区间平稳增长阶段,但短期内出现一些小波动是难以避免的,要保持淡定。

信号二:宏观政策保持稳定

经济运行平稳,宏观经济政策自然不会出现大幅摇摆和反复。

对于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央已作明确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近日公布的央行貨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积累的风险正在冒头,这时宏观经济政策操作要尤其谨慎。目前不少企业和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已经较重,宏观政策要以稳为主,注意防范系统性风险,同时更加注重以改革的办法化解深层次矛盾。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要与旧的思维模式和方式告别,要增强定力着眼长远。

信号三: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L”型走势的预判,实际上也在警示我们,中国经济的出路是,必须坚定不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近期钢材价格的回升,部分落后钢铁产能“跃跃欲试”,钢铁行业去产能面临考验。虽然当前钢价上涨,但原材料燃料价格涨幅更大,形势依然艰难。

“L”型走势的判断提醒钢铁行业,要坚定不移地去产能、降成本,才能适应新常态,提高效益。

经济“L”型走势,实际上是形成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定的倒逼压力。因为调结构是痛苦的,如果企业在高增长中过得舒舒服服,就不会有调结构的动力;但如果企业被困难击垮,也就失去了调结构的主体。而

“L”型走势,一方面保持稳定的必要的经济增速,使企业有起码的财力投入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又给企业形成一定的压力,倒逼企业苦练“内功”。

下坡路会越走越快,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则异常艰难。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每一项任务都非常艰巨,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代价。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充分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各级政府也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给有困难但又有条件的企业以帮助和支持。

行百里者半九十,结构性改革的大幕刚刚拉开。张立群等专家强调,当前要在稳定宏观政策、稳住经济增速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咬紧牙关力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质量效益的飞跃打造新的“发动机”。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5月12日 )

猜你喜欢

宏观政策走势结构性
三聚氰胺:上半年走势偏弱 下半年能否反弹?
宏观政策将利好化肥市场运行
英镑未来走势如何演绎
现代货币理论与宏观政策和政府债务的现实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球主要指数走势点评
全球主要指数走势点评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