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在演唱中的咬字及吐字

2016-05-30黄佳佳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重要性

黄佳佳

【摘要】:山东民歌种类多样,具有朴实、淳厚、粗犷等特点。生活小调是山东民歌最为突出的。小调代表作《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中影响最广,也是最能体现山东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之一。人们所说的声乐艺术,是通过语言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的艺术。歌唱语言的清晰,应是歌者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歌唱的咬字、吐字将直接影响歌曲的情感、风格、主旨的表达。本文通过浅谈山东民歌在实际演唱当中的咬字、吐字,旨在为更好的弘扬山东民歌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山东民歌;咬字吐字;沂蒙山小调;重要性

一、声乐演唱过程中咬字、吐字的重要性

美妙动人的歌唱,既要抒情达意,又要绘色传神,一名优秀的歌者必须要在咬字吐字上下苦工,否则,只有好的音色而歌词却唱的含糊不清,也不能给人以美感。由此可见,语言对声乐作品的演唱及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字行腔、字正腔圆是我国传统演唱中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国的语言、字音、语调非常复杂,对歌曲歌词的正确理解,把字唱正、唱美,是演唱中艺术表现的关键。因此,学习如何发音,和处理语言,是每一个学习者的一个重要课题。语言中“字的韵味是构成中国戏曲、曲艺、民歌的基本条件,亦然是是构成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风格的基本要素。字韵,即是咬字吐词准确、清晰。这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最起码的技巧要求之一,也是一个民族声乐表演者自身所必备的演唱技巧之一。

二、山东民歌在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规律

(一)、山东民歌艺术风格特点

山东民歌种类多样,具有朴实、淳厚、粗犷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质朴、厚到、诚实的性情。其体裁有劳动号子、秧歌与花鼓、大型民歌套曲、说唱性民歌、民间小调等几种音乐体裁。通过研究对比,山东民歌特点如下:

1、取材于生活、风格多样,反映内容全面而直接。

2、旋律中多采用装饰音,结构规整,旋律性强。

3、歌曲串词一般采用方言,多用衬词运,地方特色较为突出。

4、歌曲表现上,人物形象鲜明,贴近生活,表白直接。

(二)、山东民歌在演唱中咬字、吐字的特点

山东民歌声腔的发展离不开山东本土剧种琴书的积淀。歌曲、戏曲都是语言化的音乐,字正腔圆、依字行腔是歌曲演唱的宗旨。山东琴书的咬字、吐字是以地道的山东方言为基础,要想唱出地道的山东民歌,一定要了解掌握山东民歌中的方言特点。民歌的旋律特点来源于地方语言的声调特点。山东地方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区,接近普通话,但又独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虽然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特色,但必须要说明一点就是:方言有所差异,但是也有共性。山东人民自古安居乐业,性格质朴、爽朗,为人诚实,所以说话较为直白、语气较硬、带有浓重的山东人独特的“土”味。从山东人的发音习惯可辨认山东民歌歌唱还有有润腔的鼻音现象。

所以在演唱过程中,声音要往前送,挂在高位子上进行歌唱的咬字及吐字。咬字时,字头要夸张,咬字做到快速、准确、清晰。既能把字咬住又不能把字咬死。正如山东本土戏曲琴书传统唱法中要求要夸大声母、发音时讲究“喷力”、“有寸劲”。同时,演唱也要根据不同风格的歌曲、情感,来把握好唱出字头时的力度与状态。只有这样处理,语言才富有艺术表现力。

三、谈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在演唱中咬字、吐字的处理

(一)、《沂蒙山小调》的创作特征

《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的调式为六声徽调式,属于民族小调式,它节奏规整、舒展,曲子节拍数基本一致,每一个乐句节拍都较为规整。《沂蒙山小调》采用一段体,为单乐段分解歌的形式,全曲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第一句唱词包括两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乐句,加上拖腔、衬词及“鱼咬尾”创作方式的运用,使其旋律性更加自然流畅、节奏舒展开阔。《沂蒙山小调》曲调抒情优美、朗朗上口,每个乐句都有以结束音为中心的回返拖腔,使旋律的进行更加的流畅自然,从而增强了音乐的歌唱性和抒情性,使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由此充分体现出了山东人民憨厚朴实的性格,抒发出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及赞美的真挚情感。歌词里每一句都有衬词,如“哎”、“那个”。衬词的运用体现了小调的特征,并且突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渲染了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的语气,烘托了歌声旋律性。

(二)、《沂蒙山小调》在演唱中咬字、吐字的处理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舒展,节奏规整开阔。散发出浓郁的沂蒙山乡土气息,充分表现出了山东劳动人民质朴、爽直的性格,抒发出了词曲作者对自己家乡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意。歌唱中语言要求在平时说话吐字的状态基础上,要保持在科学的发声状态中,做到“字正腔圆”。山东语言具有独特的味道,演唱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发音规律是必要的。

首先在演唱《沂蒙山小调》之前,一定要通读整首歌词,一定要做到把每个字读出“字正腔圆”的效果,每个字的发音都要读的饱满,在此基础上演唱作品。山东民歌旋律流畅、自由与方言声调一般上扬,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歌词的地方性和儿话韵的合理运用,更体现了民歌的地方色彩。从山东人的发音习惯可辨认山东民歌歌唱有润腔的鼻音现象。所以在演唱时,声音靠前、透过鼻腔从头腔穿出来。每一拍的强拍字头要夸张、强调重点,咬字时应快速,准确。当字头一经发出,即应迅速、准确的吐出字腹。

此曲全曲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规整。在演唱第一段词时,应唱的开阔舒展、富有感情。此乐段中“人人”、“都说”、“沂蒙”、“好”这几个字要重点强调,字头要夸张,咬字要准确、饱满结实。重点要突出沂蒙山好。演唱“那个”、“哎”这两个衬词时,要唱的轻巧,舌尖抵住牙齿、轻轻一弹。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中歌唱的咬字吐字分为出声、归韵。出声”上面已经讲到,就是咬准字头,即把汉语语言中的声母咬准。“归韵”其实就是收清字尾,即把字归到正确的韵母上。如“人(ren)”、“蒙(meng)”、“好(hao)”等字。人字要归到en上,蒙字要归到eng上、那么好字就要归到o上。

演唱第二、三段时,歌词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沂蒙山画卷。感情应该更加饱满,在吐字咬字上要特别注意字头清晰,每一个吐字的字头、字腹、归韵都要建立在呼吸的基础上,使声音气韵生动,准确抒发对家乡沂蒙山的热爱之情。此段中“草地儿”、“谷子儿”,歌词的地方性和儿话韵的合理运用,更体现了民歌的地方色彩。那个“地”、“子”要把儿化音唱出来,咬字时应夸张,突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段是对全曲的一个升华,情绪为全曲的最高点。“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应着重强调沂蒙山好风光,须演唱的更为开阔、舒展优美、使人陶醉其中。

四、结语

山东民歌的代表作《沂蒙山小调》源于民歌、但又高于民歌,不同于其他的民歌。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很喜欢这首歌。它凝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的斗争信念,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向往的未来生活,它已成为山东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历经70余年,它不仅体现出了山东民歌的艺术特征,同时是中国音乐灿烂的瑰宝。本文结合《沂蒙山小调》在实际演唱中的咬字、吐字问题为重点、难点。希望读者要理论与实际演唱相结合、多听多想,唱出具有山东民歌风格特色的歌曲。

参考文献:

[1]伍国栋编著:《中国民族音乐》[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魏占河:《山东民歌演唱漫议》[J],《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四期。

[3]徐青茹、崔春榮:《声乐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

猜你喜欢

重要性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极端重要性
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接地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钙对身体的重要性
颜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