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爱心的慈母龙

2016-05-30

天天爱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凯拉古生物学家慈母

距今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北美洲中西部的陆地紧挨着一片海洋(由于地壳运动,现在这片海洋已消失了)。来自海洋的水汽为大地带来了足够的降水,各种植物茂盛地生长着。在森林旁的一块空地上,一大群慈母龙正守护着巢穴。

体形巨大的慈母龙以家庭为单位待在盆状巢穴的周围。透过巢穴顶部的绿色枝叶,隐隐约约能看到白色的恐龙蛋。为了保证蛋的温度恒定,慈母龙会从周围找来大片的叶子,它们将叶子盖在蛋上,这样既遮阳又保温。

一只雌慈母龙将嘴巴伸入巢穴中并迅速做出判断:现在巢穴中的温度刚刚好。就在此时,巢穴中的蛋突然动了一下,整整一窝蛋都开始左右晃动起来。慈母龙们满怀期待地盯着巢穴中的蛋,新的生命即将诞生。

光滑的蛋壳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纹,这些裂纹越来越大,向不同方向延伸着。咔嚓!伴随着蛋壳清脆的破碎声,一只小慈母龙用脑袋顶开了蛋壳,它的眼睛还没睁开,可是四肢已经开始向外蹬。雌慈母龙发出了喜悦的叫声,这可是他们这个恐龙群今年出生的第一个宝宝。相信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将有成百上千只小恐龙出生,它们这个族群会变得非常热闹。而刚出生的小慈母龙会得到爸爸妈妈的精心照顾,快速成长。

龙蛋山的大发现

1978年的夏天,年轻的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和他的好友罗伯特·马凯拉来到美国蒙大拿州寻找化石,很快他们就到了一个名叫龙蛋山的地方。地如其名,在龙蛋山发现过许多恐龙化石,特别是恐龙蛋化石。霍纳和马凯拉刚到龙蛋山就遇到了一场大雨,他们只得到当地的一个化石小店借宿,在和店主的攀谈中店主向他们展示了前几天捡到的一些小化石。看到化石的霍纳和马凯拉立即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在这些化石中竟然有恐龙胚胎化石,这可是北美洲首次发现这种化石。

发现了宝贝的霍纳和马凯拉对周围进行了仔细发掘,很快就找到了一种之前没有被发现过的鸭嘴龙类恐龙。根据化石的一些细节,霍纳认为这种恐龙会养育后代,这可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观点。经过研究,霍纳和马凯拉在1979年正式将它命名为Maiasaura,意思是“好妈妈蜥蜴”。“慈母龙”这个中文学名是直接翻译而来的,它很好地体现了命名者的本意,并突出了慈母龙会养育后代的习性。

扁嘴“巨鸭”

慈母龙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植食性恐龙,体长约9米,高约3米,体重约3吨,和一辆公共汽车差不多大。作为鸭嘴龙类的一员,慈母龙的脸看着像鸭子的脸,嘴巴扁平、宽大。鼻子高高隆起,向后延伸至眼睛。在眼睛上方的中间位置长着一个小小的骨质突起,古生物学家认为那是出生时用于顶破蛋壳的“小角”,并一直留到长大。

慈母龙嘴里后部靠近面颊的位置长有许多树叶形的小牙齿,这些小牙齿整齐排列在一起,咀嚼时能压碎那些比较硬的树叶。正是因为具有咀嚼能力,慈母龙能对食物进行初加工,这就大大减轻了肠胃的消化负担。

在慈母龙的脑袋后面是粗短的脖子和强壮的身体,屁股后面是又粗又长的大尾巴,其作用是保持身体平衡。慈母龙既能以四肢行走,又能仅以后肢行走。不过,慈母龙只在快速奔跑的时候会采用双脚行走模式,因为双脚行走要比四脚行走累得多。

恐龙中的好妈妈

看名字我们就知道,慈母龙具有抚养后代的习性。不过科学家是如何得知这一点的呢?其实答案就在小慈母龙化石中。从发现的小慈母龙化石看,这些小家伙的牙齿已经出现了磨损,而它们的四肢骨骼却并没有完全钙化。这就说明刚刚出生的小慈母龙虽然没有能力爬出巢穴,但是已经开始吃东西了。那这些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是它们的爸爸妈妈喂给它们的。慈母龙都是尽职尽责的父母,在小恐龙出生后,成年慈母龙会照顾自己的小宝宝。它们会出去寻找食物,然后带回来喂养幼龙,直到幼龙有能力自己外出觅食。

在龙蛋山上,古生物学家不仅发现了慈母龙胚胎和幼崽化石,还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巢穴。慈母龙是优秀的建筑师,它们修筑的巢穴呈脸盆状,巢穴的直径约为2米。为了保证巢穴内的温度,慈母龙会在巢穴底部铺上小石子和泥土,并在顶部盖上植物叶子。慈母龙的巢穴都建在高地上,这样可以避免山洪淹没巢穴。

仅仅在龙蛋山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古生物学家就发现了40多个巢穴,这说明慈母龙是集中产卵和养育后代的。雌慈母龙每次大约能产25个蛋,这些蛋被整齐地排列在一起。据古生物学家估计,在整个龙蛋山上聚集的慈母龙最多时超过1万只,这么多慈母龙一起养育小恐龙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啊。

慈母龙的发现告诉我们,恐龙也是有血有肉有爱心的动物。

猜你喜欢

凯拉古生物学家慈母
慈母心
性的起源与演化——古生物学家对生命繁衍的探索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复原两亿多年前乌龟化石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新一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掀起“恐龙热”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凯拉·奈特利 别样美
古生物学家星星狐
南非庄园驯豹记
慈母盼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