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这里,你也可以成为外交官
2016-05-3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有这样一所院校,她形象神秘、使命神圣、作用神奇。一批批共和国军事外交官从这里走向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舞台,它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以下简称“国关”),被称为“军事外交官摇篮”。
学校的软件和硬件都很“给力”,例如拥有专门为军事迷研究战法而设置的兵棋推演室,开展理论辅导、思想引导、行为指导和心理疏导的政治导师工作室,各专业学习研修小组,以及学员自制的笑脸墙、自主管理的摄影棚等。学校聚焦全球的大师级公开讲座,塑造着国关学子超越常人的眼光韬略。火热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智谋火花点燃交织,全球思维璀璨夺目,学生可以走出国门、纵横寰宇,站在全世界的最前沿。
在国关,有一群頭戴“蓝盔”的准维和人员,他们来自学校开设的维和任职培训班,时刻为联合国维和行动准备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部分干部教员都有过维和经历,在课堂上会跟学员分享在海外执行任务的心得体会和奇闻逸事,这可比影视剧里虚构的故事要真实精彩多了。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的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等2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建立了完整的全英文学位教学体系,包括“国际政治”博士项目、“中国政治与外交”“中国政府与治理”“比较政治”等硕士学位项目和“中国研究”学士项目。
学院积极开展外交学研讨会,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外交形式和政策,促进学术界与外交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016年7月,“2016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在复旦开幕,大赛历时5天,分为“全球方案预选”“激情演讲”“世界咖啡馆”与“世界团队方案展示”4个阶段,为青年学子深入思考和探讨全球问题提供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建设国际问题研究和政治学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全国首批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2008年及2012年两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人大的政治学一级学科均排名第一。
学院积极举办各种夏令营、学术论坛,为青年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外交知识的平台。2016年5月,“欧亚大讲堂”首次讲座在人大举办,前驻俄罗斯大使、现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凤林做了题为“当前国际形势与中俄关系”的主旨演讲,让学子近距离接触外交。
60多年来,人大的国际关系学院培养了近万名各层次的全日制毕业生,他们广泛分布在各级政府部门、涉外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交外事、政策研究、教学科研、新闻传播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人才。
·编者后语·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外交官队伍,就是一支“文装解放军”。在外人看来,“进了外交部,出国如散步”,似乎风光无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外交人员不仅要有谋略,有智慧,有勇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还要耐得住寂寞,做得了牺牲。所有的理想都值得被尊敬,向所有为国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