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与学生文化学习的关系的初步探讨

2016-05-30郭志鹏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运动负荷体育课

郭志鹏

摘 要:体育课是学生培养身体素质的重要平台,对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研究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锻炼效果,对于平衡文化课和体育课的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不同的状态下,体育课的合理运动负荷也是不尽相同的,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如果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不耽误学生的文化课学习,那么体育课的工作将受到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负荷;文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98-01

前言

不同的情况下,体育课的合理运动负荷是不同的,想要具体的了解这种不同,需要我们安排实验,从实验的结果中总结合理的运动负荷。本文对某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实验,根据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得出结论。

一、实验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观察的方式是在体育课上为同学们安排不同的体育运动负荷,然后在记录学生在下一届文化课程中的课堂表现,包括体力、精神状态、注意力、课堂秩序等等。

針对学生在文化课上的表现,我们把这些表现量化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的课堂学生在上课时能够做到精神集中,认真听课,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比较好,课堂反应灵敏,发言积极,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能够很好的实施。第二等级的课堂,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思维运转速度不高,发言不够积极。在正式上课后,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稳定状态,然后才能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能够感受到上一节体育课遗留下来的身体影响。第三等级的课堂,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的课堂上,思维不活跃,精神状态不稳定,对学习缺乏兴趣,身体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疲劳,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展缓慢,效果不佳[1]。

把不同的文化课表现分为三个等级,然后再与之前一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相比对,就能得出有用的对应关系。

二、实验观察的结果

(一)各类文化课与其之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对应关系

经过详细的比对,第一等级的文化之前的体育课,运动强度在26%左右,学生的心率平均水平是每分钟125次。第二等级的文化课之前的体育课,学生的运动强度在29%作用,心率平均水平是每分钟135词。第三等级的文化课之前的体育课,学生的欲动强度在46%左右,心率平均水平高于每分钟140次[2]。

(二)通过对体育课运动负荷反馈调控之后文化课比重的变化

得到上文的数据之后,我们对这个班级的体育运动负荷进行调整。经过多次协调之后,第一等级的文化课比例从第一个学期的57%上升到了61%,之后又继续上升到了64%。而第三类课则基本上不再出现。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调控有效的提高了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调节了文化课与体育课之间的矛盾[3]。

(三)实验后学生的体质增长情况

在文化课的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对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考察,以确定文化课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否是以牺牲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为前提的。我们对实验班级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和调查,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四百米跑、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的各项数据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出了仰卧起坐由于快速发育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之外,其他大部分指标都呈现增加的趋势[4]。

与全国和上海的平均水平相比,实验班级的大部分身体素质标准也是比较高的,甚至也高于学校所在行政区的平均水平,可见体育运动负荷调控的效果。

同时,学校也定期开展了每天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的活动,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这说明及时是调整了体育运动负荷,我们仍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实验后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提高情况

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状态有了明显改观之后,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三门主科的成绩与其他两个班相比排名有了明显的变化。英语成绩从三个班中最差的一个上升为第二名,另外两个则成为了三个班中最好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与调整之前相比有了明显不同,这都说明了体育运动负荷的调整对学生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三、对体育课活动开展的建议

(一)根据文化课来调节运动密度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体育课活动开展的体育运动强度安排有如下建议,首先,在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在下一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课程是什么性质。不同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学生之后要学习的课程比较的抽象难懂,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有充分的精力和体力来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课要适当减少运动负荷,来让学生在下一节课高效的学习。一般来说,这时的运动强度以25%到30%为最佳,平均心率水平最好不高于130次每分钟。如果学生在下一节课要学习应用形象思维的课程,那么可以让运动强度保持在30%到40%,平均心率水平不高于140次每分钟。

(二)根据学生情况来调节运动密度

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适合不同的体育运动负荷。如果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安排强度更大的体育活动来达成课堂效果的话,那么需要详细的考察身体状况,同时由学校进行统一调度,保证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质量不会因此下降。

结论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和文化课学习的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研究能够在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保证文化课学习的质量。本文首先设计了教学实验,对一个班级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然后结合这些调查数据,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相对比,得出了体育课体育运动负荷对文化课课堂质量的影响。调查的结果显示,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确与文化课学习质量有明显的关联,根据我们的调整,已经能够做到体育课与文化课的平衡。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武海潭.体育课不同运动负荷组合方式对少年儿童健康体适能及情绪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夏菊锋.中学161节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与教学内容关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3]林莉.上海市杨浦区部分高中女生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4]王睿.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参与目标的达成与对策[D].上海体育学院,2011.

猜你喜欢

运动负荷体育课
体育课上的“炎锡秀”
体育课
快乐的体育课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与密度研究
浅议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地安排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