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承载力评价分析
2016-05-30刘蕊
刘蕊
摘 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出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步强化,承载力的研究开始兴起,并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与广泛应用。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要符合经济规律,更要符合自然规律,经济聚集不是无限的、任意的,最大制约条件是不能超过土地承载力限度。建设用地承载力评价是指从资源、环境的限制性角度,评价出适宜承载人们生产生活行为的建设用地空间。
关键词:建设用地承载力 评价 天津宁河区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b)-0079-02
1 宁河区资源环境本底条件分析
1.1 资源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宁河区位于天津市东北部、渤海湾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09'06"至39°36'01",东经117°18'54"至117°55'37"。北起还乡河、小新河汇流地带,邻河北省唐山市的玉田县、丰润区;南至永定新河、潮白河汇流地带,与天津市东丽区、塘沽区为界,西南傍永定新河、东南倚京山铁路;东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南区和天津市汉沽;西连宝坻区、武清区。
(2)地形地貌:宁河区地貌处于冲积平原边缘和沿海冲积平原交错地带,地势总轮廓是:中东部最高,在东棘坨镇大安、后大安一带,高程约为4.0 m(大沽标高);西南7里海处最低,高程约为1.7~1.9 m;一般地面高程为2.0~3.0 m。全境平原低平,由北向南微微倾斜,地面坡度为1/5000~1/10000。
(3)水文条件:宁河区境内河流众多,处于“九河下梢”。自然河道、人工河道、排灌渠道经纬交织,密如蛛网。因流经区境的河流多属于“地上河”,又因地势低平坡缓,河流多弓形河曲故道,并与棋布的洼淀苇塘相通。宁河区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境内有5条一级河道,10条二级河道,总长576.2 km,蓄水量达1.7亿 m3。
1.2 社会经济概况
(1)人口状况:2014年,宁河区常住人口47.46万,户籍人口39.51万,其中农业人口28.67万,非农业人口10.84万;男性人口20.01万,女性人口19.51万,性别比为102.56(以女性为100)。
(2)经济发展状况: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0%,人均地区生产总产值为105 712元;第一产业总产值为30.76亿元,同比增长了8.31%,第二产业总产值为247.80亿元,同比增长了17.98%,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为233.86亿元,占第二产业总产值的94.37%;第三产业总产值为223.15亿元,同比增长了11.30%,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13%、49.39%、44.48%。
2 宁河区建设用地承载力评价分析
2.1 评价因子
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等因素,选取对于区域空间利用有重要限制作用的因子,并分类归并,建立建设空间适宜性評价指标体系。较强限制因素是指因区域内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影响,比较不适宜作为建设开发空间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限制因素、地震灾害限制因素、地面沉降限制因素和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因素。强限制因素是指因生态用地、耕地、水域等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的影响,不适宜作为建设开发空间的因素,主要包括生态用地红线限制因素、基本农田保护限制因素、水域水面限制因素、造林绿化限制因素。
2.2 评价方法与步骤
(1)评价单元:评价以宁河行政区域范围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将强限制因素图层、较强限制因素图层进行叠加,得出最小图斑即为评价单元,其属性信息为各评价单元的属性信息。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均质性和差异性对宁河区域进行区划,均质区的划分标准是内部的一致性和外部的差异性。
(2)多因素综合评价图层:采用ARCGIS的缓冲区测算、空间叠加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计算区域全范围内空间在较强限制因子限制下的适宜性综合分值。即在单因子适宜性评价图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单个因子和各因子的权重,进行因素综合,得到区域内总的适宜性分值D,公式为:
式中,C表示各单因子分值;B表示该因子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
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多目标规划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这里主要采用专家打分法。
2.3 建设用地承载力综合分析
以宁河行政辖区图层为基础,叠加地形地貌、地震灾害、地面沉降、工程地质条件、距城市中心距离评价图层,根据各因子权重,运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各空间区域的综合分值,并将全部区域划分为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分区。在此基础上,叠加生态用地红线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水域水面范围,植树造林范围。位于上述4个范围内的空间区域属于一票否决空间,全部归列于不适宜属性,即得到全区建设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从而可得到全区适宜开发建设土地资源空间规模与分布。
2.4 综合因素评价结果
根据分值分布区间,将宁河区分为4个适宜性区域:适宜区域、较适宜区域、一般适宜区域、不适宜区域。
宁河区不适宜建设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6.39%,主要位于宁河区北部;一般适宜建设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0.39%,主要位于宁河区中部;较适宜建设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13.79%,主要位于宁河区西部;适宜建设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19.43%,位于宁河区南部。综合较强限制性因素和强限制性因素适宜性分析,从承载建设用地的角度,较适宜作为承载空间面积较小。
3 建设用地承载力结论
(1)建设用地承载力的计算方式:计算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关键是区域内可开发利用建设用地面积和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地均产出标准。利用人口、经济、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保持现有生产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水平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可承载的建设用地规模,测算可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P为所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CE为所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TO为所研究区域的可建设空间增量;TP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Te为新增建设用地地均GDP。
由于宁河区现状人均建设用地规模较大,根据近年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控的形势,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主要参照近年来新增人口对应的新增建设用地情况,以309 m2/人作为参考线,测算适宜建设空间可承载的人口容量。由于宁河区建设用地地均GDP水平整体不高,随着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水平的提升,土地产出应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因此,地均产出标准主要参照2009—2014年新增建设用地地均GDP水平,以3亿元/km2作为参考线,测算适宜建设空间可承载的经济容量。
(2)可承载的经济规模:2009—2014年以来宁河区新增建设用地地均GDP增加值为3亿元/km2。按照这一地均产出标准推测,未来可新增的245 km2建设用地可增加GDP产出735亿元,相应可承载的经济总规模为1 237亿元。
参考文献
[1] 彭再德,杨凯,王云.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中国环境科学,1996,16(1):6-10.
[2] 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 徐强.区域环境经济与预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