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陵区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2016-05-30宋鑫罗丽娜

水能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丘陵区可持续发展

宋鑫 罗丽娜

【摘要】以辽西丘陵区中小河道特点,结合本地多年治河经验,提出了生态治河,即以营造防浪防冲林带,护岸固滩林带、经济林带来形成集防洪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生态治河模式。降低了治河工程费,简单易行,改善了沿岸人民群众生存和生活环境,充分开发利用河道资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丘陵区;中小河道;生态治河;可持续发展

1、引言

近年来,人们在理论上逐渐改变传统水利的观念,提出了现代水利工程的新理念,即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生态水利。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和本地河道的自然特点,提出了生态治河,以此探索出丘陵区河道治理的新模式,即以营造护岸、护堤林等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生态治河模式,不仅降低了直接工程费,而且延长了植物工程使用寿命(无限循环),从而实现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2、实施生态治河模式,实现最大防洪效益。

2.1 坚持河道整治原则和治理方针

河道整治规划原则主要包括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势利导,重点整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具体规划中要掌握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制定出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整治方案,同时坚持科学求实、远近结合,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

2.2 依据防洪标准,确定河道过水断面宽度

丘陵区的中小河道的防洪标准一般为5-10年一遇,根据经验并结合实际,同时参考有关规定,具体确定流域面积在百平方公里以上,5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流域面积在百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的防洪标准为5年一遇。按防洪标准并经水文计算确定河道过水断面宽度,根据本地洪水特点及多年治河经验,设计水深按0.8m-1.0m计算。防洪标准10年一遇的河道过水断面宽度120-200m;防洪标准5年一遇的过水断面宽度80-120m。

2.3 合理确定护岸林带宽度和适宜的营林方法

根据河岸高度、土壤抗冲刷能力和设计防洪标准,并结合成功护岸林实例来确定护岸林带的宽度。一般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的河道,护岸林带宽度50-100米,防洪标准五年一遇的河道,护岸林带宽度20-50米。河岸低于0.8m,且土壤抗冲刷能力差的河岸护岸林带宽度可适当加宽10-20米。防浪防冲林带宽度占六之一(最宽不超过10米),且密植,一般株行距0.3-0.6m。商品林带的宽度占三分之一,一般株行距2×2米,经济林带宽度(果树或其它生态经济作物)占二分之一,以河滩地实际宽度栽植果树。多以客土充填后植树,株行距按果树及作物品种确定护岸林带,包括防浪防冲林带、速生林带(商品林带)、经济林带。

2.4 根据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确定树木品种,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阜蒙县位于辽西丘陵区,境内土地面积6246平方公里,根据境内不同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可分为中部以“两梨(苹果梨、锦丰梨)”为主的特产区,南部以葡萄、红袍杏为主的经济水果区,东部以杨树为主的商品林区,西北部以山杏、大扁杏、大枣为主的干果区。

河道平均宽按200米计算,过水断面平均宽按100米计算,两侧可植护岸林带(以沙棘为例)10米,商品林带20米,经济林带70米,每公里可植树株数分别为沙棘4万株,杨树0.5万株,果树0.9万株。沙棘五年左右可平茬一次,幼林可做饲料,老枝可做薪碳。杨树十年可达轮伐期,成林后按现价计算每棵100元,每公里效益可达50万元,折合每年经济效益为5万元,果树每株每年按100元计算,每公里经济效益可达90万元。折每年总效益达95万元。以杨树为代表树种计算各区经济效益,除沙棘防浪防冲林带外,其余按商品林带估算,每公里可植杨树2.25万株,经济效益为225万元,折每年效益为22.5万元(10年为一个轮伐期),各种适宜本地河滩地果树的效益分析。

2.3 合理配置树木品种,选择种植方式,实现最大生态效益。

适宜本区防浪防冲林带的树种主要有沙棘、柠条、紫穗槐、小红柳、小黄柳等灌木,护岸商品林带以小美旱、白城杨、阜杂杨等抗旱冻性能较强的护岸树种为主,树下种草,种药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会更加明显。为防止病虫害也可以乔木与灌木混交,但防浪防冲林带必须以灌木为主,护岸林带需以喬木为主。

河道河滩地植树具有通风好、水源好等自然优势,借用此优势可密植树种,易成材,不但经济效益可观,还可以实现最大生态效益,即保护了两岸土地资源,又改善了生态环境。据多年观察,有护岸林的河道在同样的大风天气内,河道内无太大的灰尘,空气质量好;并且在枯水期内会发现同一条河道内,有林木的河段有明流,无林木的河段无明流现象。

3.结论

生态治河适用于丘陵区洪水流速快、历时短、水位低的宽浅式河道。通过合理营造护岸、护堤林,可保护河岸、固定河槽、增加河床的抗冲刷能力等防洪效益外,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改变丘陵区人民群众生存和生活环境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决定因素。

“三分建、七分管”,同样适用生态治河模式,为此,必须明确责任,严加管理,做到造一段,成活一段,有效益一段。按照谁造、谁管、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也可采取集中造林,公开拍卖等多种管理方式,最终实现最大的防洪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河道管理与治理有机结合,充分开发利用河道资源,实现河道管理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宋鑫,男,1984年8月出生,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河道管理站工程师,从事道河道治理及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丘陵区可持续发展
浅谈丘陵区桥梁高墩施工测控系统应用
晋西黄土丘陵区深挖高填建设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浅山丘陵区核桃周年管理技术
南方红壤丘陵区均质土坝安全云评估的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陇东黄土丘陵区坡改梯田土壤有机碳累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