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5-30郑喜贵蒋玲玲
郑喜贵 蒋玲玲
摘 要:《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条件三方面探讨了课程改革的措施,本校在此基础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达到设定培养目标。
关键词:数控技术;培养目标;实践;改革措施
一、引言
新建本科高校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涉及知识范畴广泛,工程实践性强”,是以工为主的这类高校专业课的明显特色。《数控技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机械类专业课程,随社会发展数控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加工技术,这就需要机械专业的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和技能掌握和熟练。
二、课程改革目标与措施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以及该课程的性质,决定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现代制造方面不仅具有扎实的知识和技术,还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紧跟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这些因素决定了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构架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实践工程能力训练条件、凝造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和环境”,从根本上全方位解决《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达到设定培养目标。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需求与课程性质,拟定课程体系,改革《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删除部分理论性太强,实际应用性较低的内容,突出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还应将教材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合并,体现出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要根据课程先进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互动。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做到对同类零件加工的触类旁通;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综合能力;可采用“跟单式”教学模式。在授课时可应用多媒体课件和数控编程模拟软件,使教学内容从静态的讲述到动态的演示、从文字到动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课堂的互动;可运用提问技巧,促使学生进行讨论;对实践能力要求高的教学内容,如数控机床的程序编程,利用数控仿真实验室等载体进行实践授课;把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如“对刀”、“换刀”等移到数控中心,采用现场实物教具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网站”等进行自主学习。
(三)实践条件与措施
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提供充足的实践条件与措施。要加强数控仿真实验室与实习(训)基地建设,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等相关知识,实现仿真室与实操车间有机融合;要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积极有效地化解实践中碰到的各类难题;组织学生参与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事,磨练和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水平和动手能力操作水平,展示教学成果,检验专业建设水平。
三、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应用效果
《数控技术》课程作为我校改革的典范,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应用型本科”的培养定位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目前以《数控技术》课程改革为引导修订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全程实施,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
2.《数控技术》课程所建立的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课程网站不仅在机械专业,且在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3.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改科研成果显著。
4.实力强大的基础与创新相结合的实验、实习(训)平台和仪器设备条件,不仅支撑着工程实践培养目标,而且在科技开发及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5.培养出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机械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转变,数控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现代制造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在教学中全面实施信息化、网络化,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努力进行数控课程的更深度教学改革,以期更好更快地达到时代赋予我们的培养更多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南.高职数控机床PLC技术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改革与项目设计[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5).
[2]范军,陈德航.中高职一体化分类分层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
[3]罗军.3D打印的智能化时代[J].纺织服装周刊,2015(35).
[4]雷福祥,王伟,弋晓康,许晓东,王杰,涂鹏飞.数控技术与加工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5(22).
[5]王丹,王凌云,周立波,曹永潔.《机械机构与典型零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教学为例[J].科技资讯,2015(23).
[6]李雄兵,刘希玲,杨岳,罗意平.提高数控机床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12).
[7]杜朋旺,于津.优化数控机床加工精度与生产率[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24).
[8]雷福祥,王伟,弋晓康,许晓东.数控技术与加工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新疆农机化,2015(05).
[9]王凌云,王丹,黄红辉,曹永洁,周立波.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创新型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7).
[10]郭利,陈祥敏.基于数控技能大赛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构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