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外雷锋团是怎么叫响的

2016-05-30陶克

雷锋 2016年10期
关键词:邓州南阳学雷锋

陶克

2012年5月25日,是邓州编外雷锋团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们收到了中央办公厅一封信。信中写道——

“邓州编外雷锋团”的同志们:

你们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收到了。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你们接过他的旗帜,踏着他的足迹,创建“邓州编外雷锋团”,持之以恒地传承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在中原大地蓬勃开展,你们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相信在你们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雷锋精神的队伍,积极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邓州,古称邓国。这里怎么会出了一个编外雷锋团?让我们把视线投向上个世纪。

国有危难想雷锋

1960年秋天,在辽宁省抚顺市市郊的一片杨树林里,沈阳军区工程兵十团几千名官兵在这里倾听一位小个子战士的报告。只见这位战士指着受伤的3道伤疤,声泪俱下,泣不成声。在旧社会,他一家6口人被逼死了5口,7岁就成了孤儿,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把他从苦海里拯救出来,免费进了学堂,之后又到县委当公务员,到农场当拖拉机手,在鞍钢当工人,最后又来到部队成为一名好战士。他从心里发出了要一个心眼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党的呼声,表达了人活着就是要让别人过得更美好的高尚情怀......

这个小个子战士就是雷锋。他的讲话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官兵。台下响起了充满激情的口号:“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雷锋同志学习!”呐喊的人群中,就有560位河南邓州籍的新兵。

这560名河南邓州籍新兵是这年8月入伍的,比雷锋晚入伍8个月,但从那时起,他们的心里就深深地印上了雷锋这个名字。若干年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或复员或转业,陆续回到了故乡。这一切都如生活中的常态,在这坐古城里沒有引起多少人注意。

时光一晃,80年代来到了。

1989年秋,学雷锋的春风再次吹拂中华大地。人们不能容忍道德滑坡,更不能容忍对心中榜样雷锋的种种玷污。

20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大潮下,个体命运、个人价值被空前关注。真理一旦受到嘲讽,它便会在现实中嘲讽那些嘲讽者。

1979年,北京发生了一个震惊京城军民心灵的“龙潭湖事件”,解放军的救人行为被讥讽为“大兵,立功的时候到了”。

1980年,一封署名“潘晓”的来信,提出“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全国青年中引发了一场人生价值的大讨论。

1982年,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年轻的大学生张华,为救一名不慎落入粪池的老农民而牺牲,一封署名“多言”的来信,提出“一位大学生救一位69岁的老农民,是拿了金子去换等量的石子,不合算”。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种冷漠的论调竟然有不少的附和者。

其实,一股“自由化”的思潮悄然出现,其推销者正披着改革创新的理论外衣,他们把矛头对准雷锋,兜售极端个人主义错误观念。1989年的政治风波中就出现了“不做雷锋式听话的奴隶,要做不听话的专制统治的叛逆”的错误言论。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江泽民指出:“我们要深刻吸取近几年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都要带头学雷锋。”在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全党同志学雷锋。之后,江泽民亲临雷锋团视察,拜谒抚顺雷锋墓,深情地向这位伟大的战士三鞠躬。

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局势下,时任河南省南阳地区地委书记的李金明明确提出,要让雷锋精神在南阳扎根。《南阳日报》一连发表了6篇社论,表达了政府和人民对雷锋精神的强烈呼唤。他对邓州市委书记崔振亭和市长刘新年说:“听说邓州有几个转业回来的同志是雷锋的战友,究竟有多少个,表现怎么样?抓紧时间了解一下,要让他们在全民学雷锋活动中发挥作用。”

雷锋的战友在哪里?当时的邓州领导并不是很清楚。那时候,雷锋的战友们很少被人请去作报告,他们自己又不张扬,确实没多少人知道。

雷锋的战友在哪里?

一个个调查结果迅速反馈到邓州市委领导那里。他们的确是雷锋的战友:县文明办主任宋清梅曾任雷锋团第九任团长,职务低了不要官,职务高了还请降;县土地局党委书记姚德奇曾任雷锋团政治处主任,廉洁奉公“一碗端”,一身正气拒腐蚀……他们所做的这些看来有些傻,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不正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吗?他们不愧是雷锋的战友,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延续着雷锋的奉献之路。

经过一番调查,邓州市委领导们基本搞清楚了雷锋战友们的分布图。自1960年8月,560个邓州兵到雷锋生前所在的沈阳军区工兵十团服役后,有60多人先后走上了排、连、营、团岗位,1968年开始陆续退伍转业回到家乡。时代变迁,他们军人本色没有变;岁月添痕,他们军人品格依旧。他们之中,当“官”的,个个是公忠体国、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好公仆,没有违法违纪受处分的,他们所领导的单位也大都是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为民的,个个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仅自己是发家致富的能手,而且带动了周围数以万计的农家脱贫致富。而那些在农村基层一线担当“村官”的,没有一个村是贫困村,大都进入了奔小康的先进行列。

1989年的一天,邓州第二高中红旗飘扬,在全校师生热烈的掌声中,雷锋的战友宋清梅和姚德奇走上了演讲台。在演讲的前一天,宋清梅把十几个雷锋的战友聚集在一起,大家都很激动,和雷锋在一起的一件件往事浮现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宋清梅说:“咱们都是雷锋的战友,当年雷锋激励我们成长,今天我们因为是雷锋的战友而受到人民的尊重,我们要珍惜这个荣誉啊。”

这一场报告轰动了邓州,引起了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1990年3月,宋清梅被评为南阳市“学雷锋标兵”。表彰大会后,南阳行署组织了一场报告会,宋清梅走上了讲台。南阳行署专员张洪华主持报告会,张洪华说:“雷锋的战友在南阳邓州,这里有南阳人民的光荣,我们要让雷锋精神常驻南阳!”

“北建雷锋团,南建雷锋城”

1991年初,解放军画报社编辑部主任陈德通来到邓州,采访雷锋的战友们的事迹。一个县里,有560个雷锋的战友,而且返乡后坚持学雷锋,这使他很兴奋。一幅幅拍摄的图片在他手里排来排去,起个什么响亮的名字呢?宋清梅从战士当到雷锋生前所在团的团长,姚德奇当到政治处主任,还有的曾经当过营长、连长、排长、班长,现在他们又在雷锋的旗帜下带领大家学雷锋,就叫做“邓州编外雷锋团”吧。陈德通这个创意一提出,引得同来采访的同志一片叫好。后来这个专题就以“邓州编外雷锋团”为题刊登在《解放军画报》第三期上。从此,一个响亮的名称在邓州叫响。接着,《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纷纷前来采访,从此,“邓州编外雷锋团”从南阳走向全国。

在邓州,“编外雷锋团”的称谓就这样叫开了。但群众口头上的叫法,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形式,怎么设法把500多人拢到一起?这是雷锋的战友们多年思考的问题。

“什么活动,要想有成效,能持久,都得有组织保证。活动,活动,不是只讲自己‘活、自己‘动,任其自生自灭,而是需要有组织地进行,才能使一个美好的活动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正当雷锋战友们犯愁的时候,邓州市委、市政府把这几百名雷锋战友学雷锋的事,摆上了市委党委会和市领导办公会。

时任邓州市委常委、邓州市人武部部长的殷明全态度明确,把邓州籍的560名雷锋战友组织起来,把“编外雷锋团”成立起来,把全市人民向“编外雷锋团”学习的活动开展起来,把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学雷锋的道路坚持下去,把“编外雷锋团”的事迹向全国宣传出去。这成为他在人武部工作的追求。

反复研究论证,邓州市委领导层思想高度一致——对本市几百名雷锋战友学雷锋活动,要充分肯定,大力支持,要积极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来推动全市城乡学雷锋活动的有效开展。市里决定成立“邓州市学雷锋指导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雷锋生前所在团原团长宋清梅、团政治处原主任姚德奇和曾荣获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的张三明等10多名雷锋生前战友组成。该委员会不仅对560名邓州籍雷锋战友本身学雷锋的活动进行协调,还对全市城乡的日常学雷锋活动进行指导。这是1989年的事。当时,专门成立县级“学雷锋指导委员会”,在全国还是独一份。

之后历经8年实践,邓州市委、市政府和市人武部领导再次坐在一起,经过审慎论证、研究,最后郑重地作出决定:正式成立群众性学雷锋组织——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并经民政部门审核批准。

1997年,中国唯一的“编外雷锋团”,以邓州市委、市政府和人武部3家的名义正式发布文件宣布成立。宋清梅任团长,姚德奇任政委。邓州市市长、市人武部部长担任名誉团长,市委书记、人武部政委担任名誉政委。“编外雷锋团”下设3个营,分布在16个乡镇。于是,雷锋的战友们成乡成片地组织起来,由个体自发学雷锋变成了有组织地集体行动。

为了让“编外雷锋团”的工作尽快进入正轨,邓州市人武部在殷明全和董建亚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为“编外雷锋团”建起了学习室、会议室、活动室。除了任命宋清梅和姚德奇担任团长和政委外,原“雷锋团”10名营团职转业干部也分别被任命担任了营长、教导员,进一步健全了领导和指挥机构。

有一天,邓州人武部部长殷明全突然接到通知,请协调市委领导和宋清梅、姚德奇到南阳去。等他们赶到南阳驻军某部,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张文台中将已经站在门外迎接他们了。看到腰板挺直的宋清梅,张文台紧紧地拉着他的手,说“你这雷锋团团长雄风不减啊!”他又风趣地对一头银发的姚德奇说:“你这个雷锋团政委服役没有年限,雷锋的事业年轻无限啊!”张文台对邓州市委崔书记、刘市长说:“我要给你们敬个礼!你们是有远见的父母官,雷锋战友是你们邓州的财富,编外雷锋团是你们建设精神文明的创见之举。”张文台要求武装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把“编外雷锋团”建设好,在推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前列。张文台还了解了“编外雷锋团”的活动场所情况,有远见地提出了要建展馆,学雷锋活动要硬件软件一起抓的构想。时至今日,崔书记回忆这次会见,深有感触地说:“这对编外雷锋团的发展壮大是一次有力的推动。”

“编外雷锋团”成立以后,先后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机关的特别关爱和大力支持。河南省、南阳市的党政军领导机关,都先后联合发出向邓州“编外雷锋团”先进群体学习的决定,使学习“编外雷锋团”活动,从邓州扩展到整个南阳盆地乃至中原大地。李克强、张思卿、陈奎元、陈炳德等党和国家及军队的领导人,刘冬冬、李栋恒、李良辉等部队领导同志,以及曾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的杨迪铣、政委张建中,南阳军分区司令员徐俭、政委刘子焕和时任南阳市委书记马万令、市长何东成,都曾来到邓州,对“编外雷锋团”进行实地考察,听取“编外雷锋团”先进事迹汇报,并给予高度评价和极大鼓励。河南省军区副政委于桂生少将,曾数次赴邓州,对“编外雷锋团”的宣传和不断发展,倾注大量心血。

“编外雷锋团”的事迹感动了邓州,感动了南阳,感动了河南,也感动了许多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张万年、常万全等中央军委领导在听说“编外雷锋团”的感人事迹后,纷纷泼墨题词,抒发内心对邓州籍雷锋战友的由衷景仰之情,称赞他们弘扬雷锋精神,播洒文明之风。

在邓州市,每年“三五”前后,都要掀起一个宣传“编外雷锋团”事迹的热潮。“编外雷锋团”的事迹经过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的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随后,邓州市委专门派副书记孙天朝,带领“编外雷锋团”代表宋清梅、姚德奇等人,千里北上,前往雷锋生前所在团“结亲”,与该团签订了6项共学雷锋协议,提出了“北建雷锋团,南建雷锋城”的军民共建目标。

建设“雷锋城”的目标一提出,也有一些人投来怀疑的目光。

“说了就干,定了就办。要干就干出个名堂来,要办就办出个特色来。这是我们邓州人的作风。我们建的雷锋城,绝不是装模作样,而是要像模像样。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各级领导干部不住新房子,坐旧车子,也要挤出钱来,建成雷锋城!”邓州市委书记崔振亭、市长刘新年响亮地回答。

2002年3月,邓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征求意见稿》,提出为更好地发挥“编外雷锋团”的作用,准备将新建办公大楼的1000多万元用于“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建设。当时市委市政府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门窗漏风,墙皮脱落,冬天冷、夏天热,大家都盼着早日搬进新大楼。有人议论说:“学雷锋没有错,但花这么多钱,还不如投资搞几个项目!”在全市学雷锋活动动员大会上,市领导坚定地说:雷锋精神就是邓州的基因,“编外雷锋团”就是邓州的名片,我们可以少一点高楼大厦,但不能没有灵魂!我们需要经济的发展,更需要精神的强力支撑!

为此,邓州市领导请建筑专家和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专家帮助设计和布展,很快就建成了一座“编外雷锋团”展览馆。2003年2月,展览馆如期竣工。3月5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0周年之际,这个别具特色、宏伟气派,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馆名的展览馆正式开馆。济南军区,河南省军区,南阳军分区,河南省、南阳市以及与邓州相邻的湖北省老河口市、丹江市的领导、代表,以及上万名干部群众出席了开馆仪式。从中央到许多省市军地有关部门,以及海外有关人士,纷纷致电祝贺。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国防大学副政委彭小枫中将,在贺电中说:“‘编外雷锋团的事迹,令我对我曾领导过的雷锋生前所在团感到更加自豪!”“愿雷锋精神的旗帜永远飘扬在邓州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雷锋属于世界。邓州“编外雷锋团”的事迹也震撼了海外人士的心。“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开馆那天,美国阿波罗宇航公司总裁、美国高科技OE公司董事长、布什总统科技顾问谷维成,从大洋彼岸发来贺电。穿越万水千山的电波载来了海外人士的心声:“雷锋精神不仅是国内人民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海外华人的骄傲。一心想着他人,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之一。祝贺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开馆,并借此使雷锋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为巩固和扩大雷锋城创建成果,邓州市委、市政府又投入1000余万元,相继建成了雷锋广场、雷锋林,设置了雷锋塑像、学雷锋标志牌、学雷锋示范岗、学雷锋服务窗口等200多个,从环境上彰显雷锋城特色,高品位提升“雷锋城”形象。邓州独特的学雷锋形式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吸引了全国各地100多万人前来参观学习。

更为独特的是,在军委总部和济南军区的大力帮助下,邓州市人武部与沈阳军区军务部门达成“协议”,定期选拔一批最优秀青年输送到雷锋生前所在团当兵。这些兵转业或退伍回到邓州后,将成为“编外雷锋团”的新鲜血液,从组织上保证了雷锋精神在这方热土上代代有传人。

英雄的土地孕育光荣的群体,伟大的精神奏响时代的壮歌。如今,当你走进邓州市区,雷锋大道、雷锋广场、雷锋窗口、雷锋岗亭,随处可见“雷锋”的印记;当你打开电视,拧开收音机,《雷锋战友》《雷锋之歌》节目都在讲述一个个活雷锋的故事。全市先后涌现出“学雷锋先进集体”300多个,“学雷锋先进个人”30000余人,“学雷锋小分队”2600多个,“见义勇为先进分子”4000余人,“编外雷锋团”的建设更是迈上了新的台阶。

不忘初心,前赴后继

2012年,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南阳召开。围绕重大赛事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活动,为邓州编外雷锋团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

8月中旬,热浪袭人,河南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周和平,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来到了邓州,共商邓州“编外雷锋团”的发展大计。“编外雷锋团”已经坚持近半个世纪,如今雷锋的战友们都已年过七旬,谁来继承他们的事业,这是十分迫切的问题。再者,“编外雷锋团”的队伍从几百人已经发展到近5000人,人员遍布全市城乡各个行业,怎么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必须应对的新情况、新课题。

李文慧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在一个1200万人的大市当政,做梦都想着多抓些有效的大项目,我看‘编外雷锋团就是一个造福百姓的民生大项目,净化社会风气的道德大项目,也要像抓经济项目那样下大功夫。”

赵素萍部长对李文慧的观点十分赞同,十分高兴地说:“我们邓州有一个雷锋团队,有一批雷锋式的好人。这里好人多,这里风气好,如果投资人选地方肯定会首选邓州。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值多少钱?我们必须站在全面的、协调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和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编外雷锋团的意义。”

省军区政委周和平深情地说:“他们珍惜‘雷锋战友这个光荣称号,坚持50年如一日弘扬雷锋精神,争当雷锋传人,成为中原大地学雷锋的一面旗帜,成为弘扬道德新风、促进和谐稳定的一支主力军,成为广大复转军人的优秀代表,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这既是特殊的文化现象,又是人民群众道德建设的新创造。”

这次会议,不仅从社会的发展上揭示了邓州“编外雷锋团”的时代意义,而且对“编外雷锋团”的硬件建设,包括场馆、工作经费、宣传车辆等方面拿出了具体办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团体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

两个月后,2012年11月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邓州“编外雷锋团”“学雷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命名暨事迹报告会在南阳邓州市举行。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和省军区政委周和平、省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南阳军分区政委史安平等领导出席。赵素萍宣读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军区关于授予邓州编外雷锋团“学雷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决定》,邓凯向邓州“编外雷锋团”颁发荣誉牌匾。2014年5月,中央宣传部授予“邓州编外雷锋团”“时代先锋”称号。

时代变迁,初心不变。一届领导走了,另一届领导又上任了,执政方略各有特色,但“一杆大旗扛到底”始终不变,那就是坚定不移地弘扬雷锋精神,一如既往地扶持编外雷锋团发展。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来到了编外雷锋团现场办公,排忧解难。新任邓州市市委书记吴刚关注着编外雷锋团未来发展。邓州编外雷锋团已经发展到20个营13000多人,浩浩荡荡的雷锋队伍,将成为落实习总书记“把雷锋精神的种子广播在祖国大地上”的一支生力军!

(摘自《编外雷锋团》,有删节)

责任编辑李婧

猜你喜欢

邓州南阳学雷锋
河南邓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解锁乡村治理有了“金钥匙”
“中国·邓州第四届《红楼梦》读书竞赛总决赛”综述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让雷锋精神的接力棒代代相传——南阳市邓州“编外雷锋团”学雷锋纪实
学雷锋好榜样
庞振坤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