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微生物应用技术教学改革
2016-05-30艾海新蒙新睿胡桓王天琦赵健于开源刘宏生
艾海新 蒙新睿 胡桓 王天琦 赵健 于开源 刘宏生
摘要:微生物应用技术是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与其他学科显示出明显的不同,教学改革的内容应该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微生物应用技术的教学体系的创新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讲授内容、考试制度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探索。
关键词:微生物应用技术创新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c)-0000-00
微生物应用技术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生命、环境、农业、工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微生物应用技术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1-2]。
《微生物应用技术》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讲解理论知识过多。微生物应用技术虽然以微生物学为基础的,但是过多的讲述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和原有的微生物学课程存在大量重复内容,学生上课不爱听。(2)配套的实验课程没有很好的与理论课程结合起来,所设的实验有些脱离实际,不能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微生物应用技术的教学体系的创新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讲授内容、考试制度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探索。
1. 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微生物应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实验实践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微生物应用技术的发展迅速、 日新月异,没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很难适应日后的工作和学习。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3]。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使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入身边的科研成果,让学生深度全程参与。
2. 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
运用多媒体式、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1)课件采用多种形式的素材如视频、图形等[4],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5]。比如讲解病毒繁殖过程时,用短片的形式展示病毒感染过程,对抽象化,不可见得微生物活动变得可见的、具体的,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兴趣。(2)在接受理论教学后,我们将开设微生物应用技术实验和课堂开放性实验设计,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深入其中。例如,在实验课后,学生掌握了无菌操作、制片、分离纯化等基本技术后,分组對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在各组设计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中学会了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地体会。课堂上分组布置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学会主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制作课件参加答辩,并感觉到科研的乐趣。(3)发挥手机课堂交互系统的优势,我们自己设计了一个课堂交互系统的手机APP,在课堂和课后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相互交流学习。
3. 讲授内容突出新进展与实用性
微生物应用技术由于其目前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而且,社会上应用性十分强,因此,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应对授课内容新进展以及实用性加以重视。(1)理论课程每年都要根据学科最新研究进展更新,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技术,在上课的同时向学生讲一些新兴的微生物技术以及微生物学成果。(2)增加实验课程,微生物技术需要大量的实验过程,在学生学会理论课之后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十分透彻,实验过程能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给了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根据课程自身的应用性特点,组织学生到本科教学实践基地如丹东中心医院、雪花啤酒厂、辉山乳业等参观学习。例如:在实验室中学习微生物无菌操作,再到工厂看看专业人员如何操作。这更能拉近学生在实验室学习的技术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4. 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现有单一的考试考核方式,变成综合考核方式。考试内容将不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会只有笔试,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40%,其中课堂作业与课件演示占10%,实验操作考核占20%,课堂表现10%;期末考试占60%。实验操作考试由实验课成绩为主,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打分。不仅考察了学生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程度,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这种考试模式可以显著的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5. 结语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过程。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学校应当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原有教学制度,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新时期变化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龙中儿, 黄运红, 付学琴. 高校微生物学实验课考核内容和方法的创新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07, 34(3):595-597.
[2] 王伟霞,李福后,王淑军. 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 2007, 7: 91-93.
[3] 陈六一.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其动力机制的建构[J] . 中国高教研究, 2011(3) : 77-79.
[4] 叶姜瑜. 高校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及双语教学一些问题的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 2002, 29( 6) : 95-98.
[5] 朱永宁, 吴海歌. 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25( 4) : 54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