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尖班学员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6-05-30卞开悦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顶层设计

卞开悦

摘 要:本科生双导师制是大学生管理体制、育人体制改革的新理念。基于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拔尖班双导师制实践基础,围绕军队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了拔尖班学员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着眼点,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培训模式等方面分析推行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军校实施本科学员导师制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包括做好培养体系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突出思想性和细节落实等,为建立切实可行的双导师制机制与模式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推动军校的导师制建设。

关键词:双导师制;顶层设计;实现范式

军队院校由于其军事化管理和面向实战需求的教育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解放军理工大学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在前期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率先在理学院开设的拔尖班中试点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逐步完善和优化配套制度和实施方法,走在了军队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教育研究的前列。

一、双导师制的内涵

军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军事理论和高新技术的基地,承担着为部队输送军事管理干部和专业军事理论技术人才的重任。近年来,围绕部队人才需求,军队院校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为部队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但随着世界进程的加快,军校学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四有新革命军人”理念的牢固确立但面对现实问题还存在迷茫;对奉献精神的普遍认同与艰苦奋斗意识淡薄和关注物质利益相绕困惑心理;对先进文化的强烈崇尚与满足感官需要的庞杂涉猎志趣错位等等。实行双导师辅导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研究并付诸实践的。

在拔尖班试点的双导师制,是指为理学院长望、德显和七虎等拔尖班学员配备一名专业课教员和政治理论教员为导师,思想指导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是现行军校教育体制和模式的一种补充和辅助。

二、拔尖班学员实施双导师制的作用

1.全方位辅导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行学分制教育体制给学员更多的自主空间,学员可以相对自由的选择感兴趣的课程,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因学生自身的经验有限,对知识的内在联系不了解,过分或盲目的迎合自己的兴趣;或选择容易得学分,要求不严的老师上的课程,而片面的追求学分;有部分学生学有余力,他们希望能横向发展或是纵向发展。如何科学选择课程?如何合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时候学员需要经常咨询和一些成熟建议。政治理论及专业课导师以他们更加丰富的科研教学经验,以师父带徒弟的形式,因材施教,可以给予学员非常成熟全面有前瞻性的选课建议,面对面的教授知识,传授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全方位经验,介绍部队岗位情况,让学员更好更快的适应院校教育科研环境,了解部队任职岗位情况,帮助学员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2.立足前沿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行双导师制后,一方面学员通过与教员密切接触,从教员身上学到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和巩固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导师带学员一块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引导学员追踪政治理论和专门学科前沿,为学员提供了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完成带有科研性质的任务,仅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学员自己去寻找所需的材料,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针对问题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性思维,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来解决科研工作中的问题。这些实质上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基础。

3.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队伍的自我优化

泰戈尔说过,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教与学是一个整体,伴随着学员成长的一定是教师的自我成长。俗话说要让学生有一碗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以此类推学生有一桶水的话,教师就得有一缸水了。另一方面双导师制采用“双向选择”原则,促进教师的良性竞争。每名导师总会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多反思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法,多创新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这样就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弥补了教导员体制的缺陷,有效地改变了长期存在的教师与教导员各自为政的局面。

三、拔尖班实施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理学院自2014年开始实施双导师制,2015年具体措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但目前运行情况并不理想,其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如下:

1.双导师制的定位不明确

定位模糊是拔尖班双导师制碰到的首要、最大困境。这就需要顶层设计,目前在拔尖班试点的双导师制有以下的模糊:双导师制与学分制是平行的制度,还是学分制的一种补充?双导师制是教育、管理或服务制度,还是集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制度?由于对定位这一基础性、根本性和方向性问题没能解决好,致使导师制的目标、功能及导师的职责复杂化,最典型的表现是目标贪大、功能求全和职责泛化。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难以到位。

概括起来有三点:其一,双导师制职责确定不清晰;其二,个别导师“导”得盲目,其根源在于导师对工作职责和内容不了解,对“导什么、怎么导”认识模糊;其三,院里缺乏对导师的培训,对导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没有及时、恰当的指导、考核和评定,导致导师对本科生导师制缺乏热心。

2.师生比率低交流互动少

师生比是指导师和学员的数量比例。合理的师生比能充分发挥本科生双导师制的育人优势,利于导师和学生充分交流,师生间更易建立起亲切、平等、自由的关系,实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学生也才有机会更深刻地了解各專业,做出合适选择,使导学效果更加理想。当前在拔尖班中试点的双导师,师生交流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是交流数量偏少,其次交流的质量不高,尤其是后者,交流实践过程中,学生更习惯于洗耳恭听,老师更习惯于谆谆教诲。如果学生只被动地听,老师也只能一味地重复性灌输,老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建立双向互动关系。

四、完善双导制的对策及建议

1.科学合理定位做好顶层设计

学生广度发展、深度提升方面导师负有指导的责任,并兼顾学分制下课程的选择、考试的准备等方面的引导,协助和配合开展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这是双导师制的恰当定位。

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还需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可行的规章制度和协调机制。要优化知识结构完成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训练计划的设置;要深度研究和全面把握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理论基础,并跟踪拔尖班双导师制试点的每个环节,及时补充和完善相关研究与制度制定;要围绕导师制的着眼点,做好与现行教育管理机制的协调。建立学员旅(队)与导师间定期恳谈机制,做到联动及时、有效。保证导师在学员培养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充分发挥导师在学员培养指导、资助和岗位引导等方面的作用。

2.严格导师准入制度创新实现范式

双导师制实现范式是军校本科生双导师制突破的关键。要严把导师综合素质关,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和部队切实需求,建立细化量化的导师遴选制度,对导师遴选制度予以具体化,积极倡导、严格把关,遴选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是导师制培养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另外,在导师制实践或实施过程中,还要建立导师督导制度。建立导师专门评价体系,设立包括教学、科研、部队实践、辅导学员等在内的评价指标,实施阶段性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开展学员评教活动,赋予学员等主体客观、自由地评价导师的权利与机会。不断吸收条件成熟的专业教员加入到导师队伍中来,也加强对导师的督导,根据阶段评价结果,将不合格的导师筛选出队伍,建立成熟的導师准入机制,使导师队伍良性发展,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3.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导师学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建立健全相关奖励、激励机制,调动学员参与积极性,让学员主动去贴近导师,了解专业、了解部队、了解岗位,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双导师制这种培养模式中来。把导师的工作与报酬、职称评聘或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导师在受聘期间,应享受导师津贴,导师工作应按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入教学工作量,同教学工作量一样享受校内津贴等福利政策。充分发挥导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导师的责任心,增强导师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于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

总之,双导师制这一创新管理模式在拔尖班本科生的有效试行,还需进行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在实践上总结完善,只有这样,军校本科生双导师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促进我国国防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艳锋.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2).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政研中心)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顶层设计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