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6-05-30张翔刘雪勇
张翔 刘雪勇
摘 要:高尔夫作为一项集健身和休闲为一体的运动项目,由于引入国内时间短,发展较为缓慢,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内容首先分析了高尔夫专业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其次提出了高尔夫教学模式的创新,希望能为高尔夫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尔夫;教学模式;创新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国民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休闲娱乐。高尔夫运动作为一种充满自然魅力,集休闲与健身为一体的运动一经引入中国,就迅速成为风靡全国的休闲时尚。然而由于高尔夫在国内起步较晚,高尔夫专业的教学模式一直处于摸索发展阶段,缺乏完善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尔夫专业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师资严重短缺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由于国内高尔夫发展时间较短,课程教育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再加上缺乏专业的高尔夫教师,目前很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既没有实践经验,也缺乏完善的教材,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由于教师不足,教材缺乏,对高尔夫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深入了解,因此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无法开设。
(二)课程内容空泛,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若缺乏好的教材,宏观的课程目标就会缺乏执行的依据和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就难以实现。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高尔夫课程教材通常是教师的复印资料,教学内容设置也不科学、不合理,缺乏科学依据,随意性较高,实际的教学内容通常偏向于功能、作用等方面。
(三)课程实习和实践实践太少
实践是高尔夫人才培养的关键,然而由于企业对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机会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尔夫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一)完善高尔夫课程体系的设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尔夫作为一种休闲体育在国内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高尔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要彻底改变目前课程教学重理论、功能方面的模式,高尔夫教学课程的设置不能随性而为,而要堅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的课程要符合高尔夫岗位的具体要求,同时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强化核心课程的建设,在核心内容建设方面,要提升课程标准、课时量及考核标准。如礼仪训练要尽量达到4、5级星级酒店对礼仪的要求;高尔夫技术方面要求学生至少可以达到18洞100杆,核心课程质量提高了,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除此之外,人文和职业素养的课程也不能缺少。
(二)校企联合办学,降低学校投入成本,实现教学一体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程上授课,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一体化就要完全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可多方面引进社会资源或校企联合办学,学校提供场地,让社会资源或者企业负责资金联合在高校内部建设高尔夫练习场,将学生学习的课堂搬到高尔夫草坪上进行,教师可在高尔夫草坪上对学生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知识,也是对教师能力的考察和衡量,也能不断的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将建设的高尔夫球场在空闲时间对外开放,让学生在空闲时间实习实践,即提升了社会资源的投资回报,还能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教学方式多元化
对高尔夫课堂教学,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教学、实习指导,拓展国家交流合作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社会最有用、最基本的高尔夫技能,同时将高尔夫实践操作的技术、练法及技能等传授给学生,以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高尔夫专业技术和知识,满足社会的需求。
(四)建“四化”教学管理途径
“四化”教学管理途径是指学生员工化、管理企业化、工作岗位化及俱乐部课堂化。学生员工化是指在高尔夫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学生打分;管理企业化是指高校在高尔夫教学管理过程中,可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并以此评定学生的成绩;工作岗位化是指根据高尔夫不同岗位的需求,有目标的培养学生;俱乐部课堂化是指在进行高尔夫教学时,可将教学过程转移到俱乐部进行,充分利用俱乐部的资源实现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教学。
三、结语
总之,高尔夫作为国内新兴起的专业,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在改革与创新时要以市场为导向,抓住问题的矛盾点,明确教学改革目标。本文通过对高尔夫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希望能为高尔夫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婕,郑刚.“体教结合”系统工程下云南省高尔夫人才教育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和”创新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0):67-72.
[2]魏忠发.中国高尔夫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前景[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36-38.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