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搜救和安全管理工作设想与建议
2016-05-30吕梁刘艳杰
吕梁 刘艳杰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常发生海上安全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对渔船搜救和安全管理工作设想和建议进行了研究,从渔船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渔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约渔船积极参与海上搜救的主要因素分析以及渔船安全管理工作设想和建议四个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渔船搜救;安全管理工作;海上搜救;船员素质;水上事故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6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18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2.090
1 渔船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2001年,“通惠”在从旅顺开到龙口的途中,在大钦岛西发生了爆炸事件,接到报告以后,北常山VTS立即调动各方面的救援力量组织救援,其中包括1艘客串、5艘货船和2艘渔船进行海上救援,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当时海面的锋力达到8级,阵风达到9级,大浪大涌。经过多个小时的紧张救援,最终有多人获救,其中渔船救起的人员占有很大比例,可见渔船在海上搜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在2003年2月,“辽旅渡7”在从旅顺开往龙口的途中发生了车辆翻倾,使船舶左倾了30°,由于当时的大风比较大,中到大浪和大涌,能见度很低,气象状况非常恶劣,而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自救的难度十分大,因此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开展救援。其中1540“鲁长渔3045”组织救援,到达救援现场以后开展紧张救援,直到整个搜救工作结束,共搜救了多名受伤人员。通过两起渔船搜救案例,可以看出渔船在接到通知的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能够到达救援现场,而且搜救的人数比较多,具有反应时间快和救援成功率高的优势,有利于减少人员伤亡和不必要的损失。另外,从这两则案例中还能够看出,影响渔船搜救的主要因素有船舶的特点、干舷低、风浪因素以及人员特性。首先,对于船舶来说,其旋回性要比货船要高,这样在救助落水人员时能够有效避免船舶翻倾,更好实现搜救工作;其次,人员在落水以后,由于风浪的影响,人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一般的货船在救援时会由于干舷比较高而使落水员不能顺利登船,从而影响救援效果,而渔船的干舷比较低,落水人员能够方便登船,也有利于救援人员采取措施救助落水人员;再次,风浪因素对渔船的搜救也会产生很大影响,风浪大就会增加救援难度,反之就容易开展搜救工作;最后,人员的特性,由于渔船的船员大多为当地渔民,经常出海打渔,比较熟悉当地的水文气象,在开展搜救时比较了解风流特点,并准确发现遇难员,有利于搜救活动的顺利
开展。
2 渔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渔船数量多,作业比较分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渔船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大部分渔船是家庭所有或者个体合股的,出行大多独立,在作业方面呈现分散的特征。根据要求,小型渔船要在距离海岸小于等于20海里的范围内作业,然而近几年近海的生产状况不是很景气,很多小型渔船会冒险在超过1000海里的地区作业,这样作业就呈现线长、面广和点多的现状。
2.2 船员整体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海上渔船的船员整体素质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也不高,其中绝大多数是低学历和文盲人员。根据不完全统一,我国的渔船船员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员为文盲,他们大多是有经验的村民,而且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因此航海技能相对比较差,在遇到突发状况时经常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当前渔船上的船员只有一小部分为职务船员,其余的大部分都是从中西部地区过来的打工人员,甚至有些人都没有见过海,因此在从事渔船操作时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很多年轻的船员进行钻研,导致当前的渔船船员向着老龄化的趋势发展,其体能不断下降,很难适应当前的航海需求。
2.3 安全意识不强
当前很多渔船的出安全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在进行航海的过程中会抱有侥幸心理,在冒险出海捕鱼或者航行中没有避让船舶的意识,反而经常发生抢船头的现象,从而造成严重的水上交通事故。此外,船员当接到天气预报的相关信息以后,不能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根据海上的实际情况进行避风,仍然抱着“抢风头,赶风尾”的思想进行操作,非常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同时也给搜救工作带来困难。
2.4 通信条件比较差
由于船上的配备不全,尤其通讯设施比较落后,经常出现与商船通讯联系频道不一致的情况。由于受到天气的影响,很多渔船配备的渔业电台或者电话等通讯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加上信号的覆盖面不广,收发信号十分困难,事故发生以后很难报警。由于渔民的报警意识不高,对12395搜救电话不清楚,因此很容易错过最佳搜救时期。对于小型渔船,为了节省成本甚至没有安装通讯设备,这就给海上搜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5 船舶的安全性能比较差
随着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渔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减少,很多渔民不舍得投入资金来改造和养护渔船,对于渔船出现的小问题没有及时解决,使渔船的安全性能不断降低,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在海上的渔船还有很多木质的,其抗风能力比较差,如果遇到大风大浪,很容易造成翻倾,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制约渔船积极参与海上搜救的主要因素
3.1 渔船搜救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尽管出台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但是有关单位并不明确搜救法律的行管责任,协调社会搜救力量参与海上搜救的补偿机制存在不健全的现象,在施救船和被救船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中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具体来说,海上搜救工作是一项风险比较大的工作,而且没有经济回报,施救船在进行搜救时经常会由于燃料消耗等相关费用得不到补偿而难以调动船舶所有人的积极性。对于个别船员或者渔民,经常把应该自救的情况推给政府,例如将机器发生故障说成船舶要沉没,從而使组织搜救受到误导,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使施救船舶的工作人员积极性被挫伤,影响渔船搜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渔船搜救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海上搜救工作是政府的本职工作,搜救海上人命发生的各种费用都是由施救者承担的。对于海上搜救这部分支出可以从财政拨款中取得,而对于那些自愿进行搜救的个体发生的费用却不补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助参与人的救助热情,从而影响了海上救援工作的顺利进展。
3.3 渔船搜救体制不顺
海上搜救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但是当前很多省和市的海上搜救中心基本尽管是由政府设立的,却由当地的海事部门承担搜救工作,从而使搜救工作由全局性工作变成了一项部门性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海事部门在指挥和协调海上搜救工作的过程中会十分困难,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搜救效果。
3.4 渔船之间缺乏互救精神
由于渔船大多是个体的,加上社会上一些渔船搜救事件纠纷的发生,渔船在海上进行搜救的过程中,很多渔民不愿意进行搜救工作。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渔民不确定被救援的船只是否真正遇险,因此在遇到其他船只的求救信号时大多选择敬而远之。甚至有些船员认为如果参与救助,救助失败以后会给自己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渔船在搜救的过程中缺乏互救精神,从而使海上事故时有发生,救助的成功率也相应下降。
4 渔船安全管理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随着海上救助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渔船搜救和打捞工作获得更好发展,通过建立海上应急救助体系,使救助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渔船海上作业的特点,使渔船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保证渔船的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4.1 不断健全领导机构
当前海上搜救力量比较分散,组织和协调比较困难,严重阻碍着搜救力量的正常发挥,因此可以根据地方的实际特点成立相应的海上搜救指挥机构,总指挥由地方政府分工作的领导担任,通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整合搜救资源,力争建立以专业救助力量为基础,海事、边防和渔业资源为核心,军队、海关以及附近航行船舶等资源力量作为辅助的搜救体系,从而海上搜救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短时间内搜救更多的伤员,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4.2 建立健全救助通信联系网络
当前由于海上110和12395等报警系统不设在同一部门,因此经常会发生漏报或者错报的情况,从而使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十分困难。鉴于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建立统一的救助通信联系网络,使海上搜救行动能够快速开展,对于小型渔船的搜救,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强报警电话的管理和使用等来进行配合,并保证时刻有人值班,一旦收到报警信息要及时组织救援力量,使救援的成功率得到提高。
4.3 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
鉴于当前渔船安全性能的不斷下降,尤其是很多小型渔船的安全设备配备严重欠缺,甚至有些渔船的船体由于自然耗损或者技术因素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渔船的适航情况、安全设施配备以及船员情况进行严格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做到有章必循,对于不能适航的船只坚决不能出海,从而保证海上作业的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4 加大对船员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船员的整体素质
渔船船员的技术水平对于减少水上事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从技能、技术、知识和技术等方面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并提高其互救能力。具体来说,可以在休渔期通过广播、电视或者组织活动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渔船船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减少海上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良才.渔船搜救和安全管理工作设想与建议[J].法制与社会,2007,(7).
[2] 吴志华.福建省海上搜救社会力量建设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3] 韦长庆.广西海上搜救应急管理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4] 梁永铭.浙江沿海搜救能力评估及管理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
[5] 李晟军.日照辖区海上通航安全管理综合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
[6] 王平庄.我国海上搜救社会力量补偿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作者简介:吕梁(1980-),女,山东龙口人,供职于龙口市渔政管理站。
(责任编辑:周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