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在校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6-05-30普妍伟张艳何兰兰郭小宁郭真真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普妍伟 张艳 何兰兰 郭小宁 郭真真

摘 要:目的:比较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建立不同层次及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的培养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问卷,对河南省内五所学校共8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从整体上来看,河南省在校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得分在210分与280分之间,属于中等水平。结论:河南省在校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层次的在校大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不同。应在大学的教育以及课程设置方面做出相应改善。

关键词:在校大學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23-03

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亦称为批判性思维,是对所学知识的性质、价值及真实性、精确性所进行的个人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及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人才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不再是传统的工具型人才而是创新型人才。这种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社科知识,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1]。促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2]。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于2015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新乡医学院五所大学,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了900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纳入标准:以上大学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自参与本调查;能以书面方式独立完成问卷。排除标准:语言交流有障碍者。

(二)方法

1.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由一般情况和评判性思维问卷两部分组成。限定调查时间为每份问卷十分钟。

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资料为自行设计,经过了本专业专家的审核,包括学生的年级、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班干部六项。

评判性思维问卷。采用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CTDI)由美国学者研制,经我国护理教育者进行汉化和修订。该量表主要适用于大学生。量表包括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以及认知成熟度7个项目,每个项目有10个条目。共提供8种分数:7个量表的单项分和总分。每个项目的分值为10-60分,以40分为批判性思维的正面倾向和负面倾向的分界值。其中,得分10-30分表明能力较差,30-39分表示处于中等水平,40-49分表示为正性的特质表现,高于50分表示为强的特质表现。量表总分的得分区间为70-420分。总分低于210分,代表负性评判性思维;在210-280分者,代表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等;高于280分,代表正性评判性思维;达到或高于350分,代表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较强。本量表在较为成熟且在国内的使用较为广泛,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的总Cronbach's Alpha为087。

2.调查方法

所有问卷均由调查者统一发放给调查对象,指导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56份,有效问卷为842份,有效回收率 936%。

3.资料收集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由课题组成员现场详细告知研究目的,取得知情同意后,现场发放问卷并在规定时间内收回问卷,及时检查补充,并剔除无效问卷。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 SPSS 190 软件录入,录入时采用双人录入法,以进行质量控制。采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如均数、标准差、众数等)和比较均值。

二、结果

(一)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描述性统计得分

调查结果显示,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得分平均为23038,这说明其评判性思维能力为中等水平,且不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其中低于210分的有170人,占197%;介于 210-280之间的学生634人,771%;介于 280-350之间的学生27人,占32%;高于350分的学生为0。这说明在校大学生们缺乏自我求知的欲望,对知识的自我获取能力较弱,且对所学知识的自主的系统归纳能力较低,多数拘泥于理论模板而较少实践。

(二)全体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得分情况 见表 1。

从总体情况来看,在校大学生的7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处于30~40区间。总体量表统计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各维度平均分均低于40分,也就说明总体上来说,在校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差。

(三)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个人因素的差异 见表 2。

表2中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校大学生的总体性批判性思维倾向与性别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男生的总体性评判性思维倾能力较女生强,这与顾琴轩等[3]的研究结果男性在探求真理、系统性思维、自信心、认知成熟度及总体性批判性思维倾向方面都显著强于女性一致。独生子女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较非独生子女差,其主要原因为独生子女所在家庭环境使其不需要思考及分析处理复杂情景。在个人经历方面,有过班干部经历的同学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较未有过此经历的低。其可能原因是因为在班级中,大多数老师和同学更倾向于选择成绩好的学生为班干部有关。而成绩好的同学更偏向于重复规范化,缺乏创新能力,以致评判性思维能力减弱。

(四)不同专业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分析 见表 3。

表3示,得分最高的专业是医学类,为23428分,其次依次为文科类,理工科,最低为护理专业。

三、讨论

(一)河南省在校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体分析

总体来看,河南省在校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普遍较低,其原因可能是省内大学本科教育受传统教育体制的长期影响,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等问题[4]。但受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和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影响,老师们很少关注学生们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校的本科生们很少有锻炼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在校大学生们所受的高等教育课程中,也很少有特置的相关课程的开展。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以知识灌输作为教学目标、垂直宰制型的师生关系、方法论缺失的课程设置、流水线模式的培养过程等问题,是受到原有教育理念、文化传统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等因素的影响,压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生成[5]。河南省是高考大省,在教育方面大多遵循应试教育的原则,学生很少对老师、教材和现成的结论提出质疑,缺少质疑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6]。

(二)全体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得分分析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各个维度的得分都處于中性区域。从总体分析得出,河南省在校大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倾向方面偏弱。其中,得分最高为认知成熟度,而在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方面最为薄弱。其可能是因为在校大学生们更擅长并倾向于接受客观知识而非主观的判断,面对所授课程,遵循于其权威性而很少产生质疑。在求知欲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偏高,可塑性较高。教育者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培养,以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三)不同年级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分析

随着在大学里所受高等教育的深入,以及学习经验的丰富,大学生们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应随之不断提高的。但结果却不如预想的那样,尤其是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大一的学生处于一个新的环境,学习热情比较高,乐于接受新知识并对其进行研究,但知识结构不够全面,而大四的学生面临就业,压力骤然增大,学习倦怠的程度减轻,大二的学生在产生适应性后产生不同程度的迷茫,因此可对大二及大三学生进行相关干预以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四)不同专业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理工科、文科及医学类差异不大(P>005),但护理专业学生的总体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最低,这与包玲等[7-8]的研究结果不相符。可能原因为:护生对于所学知识没有及时应用于临床,而且很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不同,故引起对自己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怀疑。对此可可适当增多学生实习前的见习课时。护理专业临床实践性较强,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才可能得以提高。同时护生对自我专业认知程度不够,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水平处于中立偏积极水平,有待加强[9];虽然医学类分最高,但普遍来看仍偏低,原因可能受其对专业的满意度和对就业形势认识的影响[10]。总体来看,河南省在校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普遍偏低,也可能是因为,只进行问卷调查的调查方法较为片面,运用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研究设计可能会更有效。

目前,国内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国家也从战略层面予以重视[11]。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会是立见成效的,教育者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给予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调查工具也应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相应工具的研究制定。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提高现代大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达到大学高等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沈金婷.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2:54-55.

[2]刘艳君.国外对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1:29-30.

[3]顾琴轩.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与培养建议[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04:64-73.

[4]成静,崔焱.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8,05:8-10.

[5]戴迎峰.批判性思维培养:对传统大学教学范式的反思与建构[J].煤炭高等教育,2013,03:1-3

[6]李业杰,徐晓君.应试教育背景下90后大学生学习心态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03:85-90.

[7]包玲,章雅青,陈颖,吴平,李丽莎.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8:1369-1372.

[8]邓文芳,任伯绪,龚权,胡承明,赵静,齐小伟,彭芳.387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西北医学教育,2015,04:642-646.

[9]李秀莹.职业态度教育对于护理本科生的身体评估技能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

[10]李鸿鹤,曲壮凯,黄山杉,孙阳,苏靖媛,闻德亮.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02:138-141.

[11]苗敬泽.国内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海外英语,2015,03: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