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以师范技能成长活动为载体的师范院校育人新模式

2016-05-30文昕班宁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模式校园文化育人

文昕 班宁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高等院校的使命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全方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健康的人才。师范院校承担着为教育事业输送高质量教师的重任,因而其育人工作具有特殊性,对“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也应有更深刻的理解。然而当前师范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缺乏特色,与其它高校的工作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本文通过反思当前师范院校校园文化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师范类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构建以师范技能成长活动为载体的长效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师范技能;校园文化;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97-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它实际上指的就是育人。师范院校育人的对象是今后的人民教师,这些对象的好坏将决定未来教育的好坏和未来人才培养的优良。育人工作所涉及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它包括了专业学习、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等。

校园文化建设在育人方面有着突出重要的地位,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的高校团组织,应该结合当前师范院校的育人模式、工作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创新育人模式,为培养合格的师范生奠定基础。诚然,当前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育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师范生的培养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要想取得更佳的效果,我们还应该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构建以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为载体的培育新模式。

一、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的内容及其特点

师范生技能是指从事教学工作的娴熟的专业技巧与较强的专业能力。[2]简而言之,师范生技能就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主要有以下特征:

1.专业化较为明显

不同于一般的校园文化活动,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有着明显的专业化特征,无论是以教学设计为主题,还是以课件制作、微课设计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它们都紧紧围绕着师范生的技能这一主题,集中凸显了从教所需的教育、教学能力。

2.导向明确接地气

师范院校的性质以及根本任务决定了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具有导向性,即要导向培养能让社会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以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因为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因而具有较强的导向性,能切实地围绕着师范生的职业发展所需进行设计,贴近师范生和教师岗位的需求。

3.内容涉及面广

师范技能成长活动虽然是以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作为主题,但其涉及面却不因为这一主题而受到限制,该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向专业技能类(说课、模拟授课、微格试讲、普通话训练、黑板字训练)、思想类(教师模范座谈会)、文体类(演讲比赛、教师礼仪课程)、学术竞赛类(教学设计、数学竞赛)及产品开发(课件制作、教学网站设计、微课课程开发)等多方面发展,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师范生的需求,多角度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4.较为系统化

校园文化建设由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四个层面组成,但这四个层面有着共同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那就是引领大学生的发展,因而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而不是碎片化的拼接。以师范技能成长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内容还是目标都符合系统化这一特点,并且其内在的学科专业指向性使其系统化更明显和牢固。[3]

二、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之于学生的育人功能体现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职业素养是指从事教师行业的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能力,具体而言,包括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全部内容和与人交往、相处、引导教育学生的能力。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要求老师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有正确的责任意识、道德行为和职业素养。

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不止包含了设计教学专业技能的教学能力,还涉及了为人师者应有的价值观形成。例如,许多师范院校常常开展的名师座谈会和向榜样(如莫振高、张丽莉)学习等主题教育都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些活动,师范生能够从前辈的身上学习到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除了职业道德之外,教师职业素养还包含了涉及引导教育学生、育人相处交往的部分。教师礼仪课程和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练习等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师范生学会塑造师者的自身仪态形象、掌握基本语言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

2.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

教师职业技能的存在是教师行业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的一个体现,它使得教师这个行业有着突出区别于其它行业的特征。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从基础而言包括普通话、粉笔字、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授课、评课等,从更高层次而言包含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创新水平。构建以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为载体的育人模式通过系列、系统的技能训练和比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使得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从思想育人功能向成长育人进军。

三、当前师范院校育人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1.缺乏针对性和专业特色

校园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纵观当前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多元化明显,种类繁多,但也形成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缺乏针对性和专业特色,未能更好地服务师范生的成长。简而言之,将当前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放之其它高校,同样适用,没有自身的独特性。[4]

2.模式单一

活动堆积、形式老套,随处可见的是主题演讲、讲座教育、展板宣传……这样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求,也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5]

3.碎片化嚴重,整体性、层次性欠缺

当前,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于单薄,碎片化较为严重,没有形成体系,使得育人的氛围失去了延续性,达不到需要的效果,成为一次性买卖。

四、加强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的管理,探索建立长效育人机制

1.重视开展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对学生的育人作用

师范院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充分地意识到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对师范生的强大育人效果,切实重视开展以师范生技能成长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师范院校团委应该根据学生的教学、教育技能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结合自身高校的专业学科力量和校园文化软硬条件,有针对性、有类别性地开展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并且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教育引导作用,从思想上育人,更从学生的自身成长上育人。

2.整合活动资源,探索长效系统的育人模式

“育人”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面对“碎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师范院校团委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综合条件进行筛选、组合和优化,使活动形成体系。

以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的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智慧杯”为例,该活动整合了最初的普通话、粉笔字模拟测评和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划分了一话(普通话)一字(粉笔字)练习、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模拟授课、评课、师范生演讲、职场礼仪竞赛等8项内容,在互联网+时代微课、慕课兴起和教师资格证改革之后,该系列活动又加入了“微课设计”、“课堂突发状况处理”、“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3项内容,使得活动从内容上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形式上多样系统,能形成长效的育人模式。

3.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的吸引力

校园文化活动要起到育人的作用,首先要具备吸引力,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师范生技能成长活动虽然在主题上较为固定,但它的形式却可以多样且新颖。例如,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可以把师范生技能活动的战场转移到网络中,通过微课课程的开放、网络答题闯关等训练师范生技能,让师范生的技能成长在他们自己的兴趣推動下收到良好的效果。

师范生的成长密切关系着中国教育的质量,构建以师范技能成长活动为载体的师范院校育人新模式,是针对当前师范院校校园文化育人活动缺乏针对性、特色性和整体性的一种有效模式。高校团委应该充分发挥服务广大青年团员健康成长,引领青年团员思想潮流的职能,将师范技能成长与校园文化育人紧密结合,创出品牌,打出特色,让师范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职业技能,达到育人于活动,教人于无声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彭宇航.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5.5-9.

[3]谭胜兰.高职校园文化系统化建设路径探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4-6.

[4]白雪.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4.6-7.

[5]李从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3,(3):141-142.

猜你喜欢

模式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