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浅析

2016-05-30孙雪萌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美国

孙雪萌

摘 要:本文依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15年的最新数据,对美国大学(包括:四年制与两年制的公立大学,以及私立的营利性大学和非营利性大学)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进行分析,比较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经费来源结构和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特点,以期为我国的相关实践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92-02

一、引言

教育经费对于任何一所大学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无论何种类型的高校,都需要充足的教育经费作为其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物质保障。学术活动的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前100的高校中,几乎每年都有过半的学校集中于美国,可谓高等教育成功发展的典范。因此,研究美国大学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对于如何拓宽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改善教育经费来源结构,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与借鉴意义。

二、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情况概述

美国的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不在中央政府,而在地方政府及其它社会集团手里,高校的举办者和办学者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方式决定高等学校如何运行,高等教育呈现出极大的市场化特征,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以市场竞争机制为主,与法国的集中式管理体制不同,是典型的分散型管理体制。

美国的高校主要分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两大类别,学制上有4年制和2年制之分,其中私立大学又分为营利性质的和非营利性质的两类。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按照收入的来源对美国大学的经费收入进行了分类,如营业收入、非营业补助、其他渠道等。根据该中心2015年对各类大学经费收入的统计,美国公立大学2012-2013财政年度的经费收入情况如下。营业收入主要包括:学费收入、政府补助与合约、附属企业收入、医院、独立操作、其他营业收入这几项,其中政府补助与合约由联邦政府拨款、州政府拨款、地方政府拨款三大类构成;非营业补助包括:政府拨款、非营业性资助、私人捐赠、投资收益、其他非营业收入,其中政府拨款和非营业性资助均由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共同完成;其他经费来源主要是社会方面的资本划拨、资金资助,以及一些永久性捐赠基金。美国私立大学的经费构成相对简单一些,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都是学费和政府投入,除2008-2009财年外,政府投入基本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学费收入对于私立大学的经费总量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尤其是营利性私立大学,学费收入占到了年度总收入的90%以上,公立大学的学费自上世纪80年代起也开始迅速上涨,现已占公立大学总收入的20%左右。另外,据相关的数据可以了解到,附属企业和医院的收入占到4年制公立大学总收入的21%以上,也是一类值得关注的经费来源。

三、美国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分析

由于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分散型的,其高校的经费来源也呈现出极大的市场化特征,较为复杂多样。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营利性私立大学与非营利性私立大学、4年制大学与2年制大学,在经费来源上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上,也表现在相同的经费来源渠道在不同的大学总经费中所占的不同比例上。通过对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的大学经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渠道:学费、政府投入、附属企业收入、捐赠收益。

(一)学费

学费收入方面,无论对于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来說,都是一个重要的经费来源渠道。纵观近十年的统计数据,美国公立大学的学费呈稳步上涨之势,而经费相对充足的私立大学的学费增速则没有公立大学那样明显,甚至有趋缓的走势。就2012-2013财年的情况来看,公立大学的学费收入占经费总收入的20%左右,营利性私立大学的学费收入占经费总收入的90%以上,受学制影响不大。而非营利性私立大学的学费收入依学制不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4年制的非营利私立大学的学费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32.37%,2年制的非营利私立大学的学费收入占比为67.57%,与营利性私立大学的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从2006年至2013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大学的学费总收入,从总体上来说,是以年均8%左右的速度稳步提升的。

(二)政府投入

政府投入,是各类高校得以生存、发展的另一项经费来源,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都不可或缺。不同的是,政府对于公立大学的投入明显要高于私立大学。从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2015年的统计数据可知,四年制的公立大学与私立非营利大学从政府处获得的经费分别占其总收入的38.14%和15.1%,而私立营利大学只有4.47%的占比,二年制的大学情况也类似。各级政府对于公立和私立大学投入的比例有所不同,公立大学的政府拨款主要是来自于各州政府,而私立大学则更多地从联邦政府获得经费。并且,联邦政府的拨款主要以科研经费的形式集中于研究型大学。与经费相对充裕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相比,公立大学的经费主要依赖于政府尤其是各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上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各州的高等教育经费经历了一个较大的波动时期。在80年代“里根改革”的影响之下,各州纷纷消减了高等教育的经费;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州与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力度,公立大学获得的州政府经费迅速上升了40%以上;进入新世纪以后,州政府的高等教育经费开始以年平均2%左右的速度缓慢下降,直到2004-2005财政年度,才重新上升2.7%。但是,美国大学委员会在2007年的报告中指出,虽然在2005-2006财政年度,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的生均投入平均达到6695美元,较之十年前上升了2个百分点,却依然比二十年前下降了4%。政府经费投入的不足迫使大学尤其是公立大学不得不设法从各种渠道获得更多的资金以缓解办学过程中经费不足的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一情况在2008-2009财年体现得尤为明显。

(三)附属企业收入

第三类重要的经费来源是各大高校的附属企业收入,本文的“附属企业收入”主要是指大学的附属企业和医院方面的收入情况。从美国2012-2013财年的统计数据来看,4年制公立大学的附属企业和医院方面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21.17%;2年制的公立大学虽然没有来自医院方面的收入,但单就附属企业一项的收入来看也占到了总收入的3.51%,成为继政府方面投入和学费收入之后的第三大经费来源;私立大学也有类似的情况。早在新世纪伊始,耶鲁大学附属医院的收入就占到了总经费的15%,芝加哥大学这一比例则达到了42.5%。宾夕法尼亚大学2007年的经费收入有55%是来自于附属医院。在学费收入有限、缺乏捐赠基金优势的公立大学中,来自附属企业方面的收入显得更为重要。另有研究表明,科研能力较强的研究型大学往往对于附属企业方面的收入依赖较小,因为他们可以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而那些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的大学则更需要努力发展其附属企业,以获得更多的教育经费支持。

(四)捐赠收益

华尔街日报曾發文表示,最能反映美国文化特质的,不是好莱坞的大片,不是麦当劳的快餐,而是由来已久的捐赠文化,捐赠是美国社会的传统。哈佛、斯坦福等许多举世闻名的顶尖大学均是源于私人捐赠的支持。2007年,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费收入为7500万美元,而对学生的经济资助却达到了8100万美元,超出了600万美元,其2008年的财政预算更将资助总量继续提高到了8700万,这笔经费的85%将来自于普林斯顿的捐赠基金。美国的各所大学也都设立了校友会、基金会等机构以接受和管理社会捐赠,各方捐赠资金及其所带来的投资收益成为了美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又一重要经费来源。通过积极寻求来自各方的捐款,并进行妥善的管理和投资,美国的各大高校又拓展了一条经费的来源渠道。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上述分析提炼,我们对于美国高校的经费来源结构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虽然我国各大高校的管理模式与美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我们还是可以从美国高校的经费来源结构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学费收入方面,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一方面源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经费总量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同受教育者希望获得更多教育选择机会的心理预期有关。不同高校,特别是营利性质的私立高校,有权且应当设定不同额度的学费标准,以满足不同受教育需求的群体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不过其中有一个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就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是否会丧失一部分教育选择的权利。

政府投入方面,美国政府对各大高校(不论公立还是私立)的资助有很大一部分是靠各学校间的公平竞争去获取的,那些经费不足的高校要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自己创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政府把绝大多数的经费投给了传统意义上的名校,许多“985”、“211”高校的现时贡献与其所获经费的比重严重不符,仅是因其过去的历史成就或某个时期的相关政策使然,这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既得利益者做出更大的努力。当然,无论哪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具有很大外部性的公益性事业,来自政府方面的财政投入,对于任何高校的发展都是多多益善的。“4%”只是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发展的一个起点。

附属企业方面,在我国,同政府投入方面的问题是一脉相承的。我国拥有附属企业且发展较好的高校往往是传统意义上的“985”和“211”,这些高校本身已经享有了政府方面的相当大投入,对于附属企业方面的创收依赖性不强,但却客观享有很多这一方面的收益,而那些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的高校,往往又不具备成型的附属企业,抑或碍于名气和经费方面等限制发展得举步维艰,经费来源的渠道十分有限,这是一个怪圈。美国的情况是,各大高校通过一定的竞争机制先展露出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方能赢得更多的发展经费,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或许更为广泛地引入市场机制是一个突破点。

捐赠收益方面,笔者认为,我国高校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缺乏科学的管理、投资机制;其二,信息公开和有效监督的意识不强。如何引进更科学、高效的管理和投资机制,使得“校友会”、“基金会”真正发挥作用,是我们急需学习的;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公开,使得信息公开的对象能真正发挥出监督的作用,是我们急需培养的。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2007 Trends in Higher Education Series:Institutional Finance[EB/OL].http://www.collegeboard.com/trends.

[2]高磊.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经费收支研究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

[3]张淑娟,徐玲.美国大学经费来源结构对大学排名影响的案例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4(1).

[4]谭旭红,李悦.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现状分析与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4(3).

[5]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5[EB/OL].http://nces.ed.gov/programs/digest/d07/tables

猜你喜欢

美国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浅析中国学生如何顺利通过SAT考试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