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互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6-05-30肖海鸿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挑战图形信息技术

肖海鸿

《数学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给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带来新挑战. 本文总结了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对挑战,通过把小学数学课变成互动实践课,以及对学习结果进行多元反饋评价等实际案例,积极并成功地应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挑战.

一、小学数学课堂的新挑战

2011年版《数学新课标》与2001年版相比,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和全面. 其中对数学的定义中,提出数学是“作为对于客观抽象概况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其中还特别提出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1. 挑战一:如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众所周知,幼儿园阶段,学生建立的数字概念和数量关系主要是借助实物(手指或代表数字的各种图片). 而到了小学阶段,他们需要突破两位数加减法,理解十进制、乘法和除法等用抽象符号而非实物代表的数量关系,从“客观”走向 “抽象概况”,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建立实物之外抽象符号的数学意义. 如何使小学生顺利从幼儿园阶段的“以形代数”教学过渡到“数形结合”阶段——不借助实物,建立抽象的数的概念、明白数量关系;同时理解“形”的数学含义?这给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实践带来很大挑战.

2. 挑战二: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和幼儿园阶段的第二个很大的不同是理解形状的数字含义,也即几何的基本概念:形状的数量单位,如毫米、厘米、米等概念,角的度数、面积,等等. 在幼儿园阶段,形状只有一个意义,就是帮助他们数数、做简单的加减法. 而在小学阶段,他们则需要更加精细地知觉和量度形状的具体区别,并用数字和数量单位表达出来. 如何帮助小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不同“形”的属性规律,以及背后的数字含义,并有效运用在生活中,形成良好数学习惯,是小学数学的巨大挑战.

二、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互动实践,应对小学数学新挑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其次,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最后,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有效表现抽象数学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如果说传统的课堂教学媒体(教材、黑板、粉笔) 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较多地局限在抽象的经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可提供丰富的观察经验.

案例一 信息技术在互动实践课程应用,丰富了学生观察体验和做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例如,在新教标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什么是面积》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对面积的讨论往往有些抽象. 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图形进行生动展示和比较,通过对图形面积以及面积切分的计算机模拟演示,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真实物体的面积图片展示,同时借助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不同形状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的了解更为直观. 就这一课堂案例而言,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做的经验”) ,多媒体教学(“观察的经验”) ,到最后通过概括、总结,抽象出基本的概念,完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案例二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计算图形的周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图形的周长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二个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接着把这些图形打开成一条线段,分割成了哪些相等的部分共有几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些部分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为原来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些图形的打开成一条线段长度与原来的图形长度是完全相等的. 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从而导出求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使得这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预示着“板书课变成实践课”趋势的到来. 尤其对于较少涉及“实践课”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师而言,正是把数学课变成学生体验式的互动实践课的契机.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围绕关键的小学数学的数形结合挑战,制作出最适合小学生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数学思维的过程. 当教师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化工具,就可以把课堂适度地“让”给学生,更好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张林琴.“数形结合”思想的解读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年第10A期.

[3]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04期.

[4]仲秀英,宋乃庆. 经验学习理论对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5卷第6期.

猜你喜欢

挑战图形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分图形
找图形
叽咕乐挑战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