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钢琴击弦机调整对触键的影响
2016-05-30宋丹
宋丹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立式钢琴的工作原理入手,从弹奏的灵敏度、触键的轻重及弹奏中的弱奏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它们分别与立式钢琴击弦机中哪些零部件的调整有关,且为什么与这些部件有关及怎么调整,强调对触键调整的重要性。
关键词:击弦机 调整 触键
自17世纪90年代,克里斯托福里(Cristofori)始创了有关钢琴的非凡概念后,直至今日,钢琴一直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
钢琴功能的广泛,从独奏、伴奏、为管弦乐队领奏,或作为作曲家手中谱曲的工具乃至仅仅作为一件漂亮的家具,它无所不能,居乐器之冠——以至于有人称,人人都或多或少应会弹奏一点钢琴。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钢琴,对钢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不仅表现在对其本身质量的要求上,同时对它的维护和保养也显得格外重要。大部分人都知道钢琴在使用过程中损坏了需要修理,音不准了需要调律,仅此而已。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即对钢琴的整调特别是对击弦机的整调,它决定了钢琴演奏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触键。对击弦机的整调可影响到触键的哪几种状态?又是怎样影响的?要想清楚的阐述这一问题,必须从其工作原理入手。
一、立式钢琴击弦机各部件工作原理
击弦机的工作原理实际上指的是其静止状态及弹奏过程中各关键运动环节时各零部件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及其关系。
1.在静止状态时:由于联动杠杆的重力作用,键前部翘起,键盘的后部落架在键头呢上,卡钉支持着联动杠杆的重量,顶杆的顶部与弦槌座底部紧密相连(两者间无间隙且也无压力),顶杆平衡杆的突起部分距顶杆运动调节钮一定距离,顶杆弹簧处放松状态;弦槌靠在弦槌背档上,弦槌击弦点距弦琴击弦点保持46mm-48mm的距离,尾枕与接档木保持一定距离,攀带处放松状态;制音器由于其弹簧的作用使制音头压在琴弦上,制音器杆上的白板呢与勺钉保持一定距离。(附图1)
2.当弹奏至半击键状态时,一些关键部位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键盘后端的卡钉上升,顶动联动杠杆向上运动,顶杆也随之上移,其顶端与弦槌座相接触的部分顶起弦槌座向上运动,弦槌向弦的方向运动至总距离的1/2(23mm-24mm),顶杆平衡杆的突起部分与顶杆运动调节纽间的距离相对缩小,尾枕与接档木之间的距离也相对缩小;勺钉由于联动杠杆提升向弦的方向运动碰到制音器杆上的白板呢,制音器准备离开琴弦但并未离开。(附图2)
3.当完成以上运动之后,各部件受力增加,弹奏者也可在此时感受触键盘的重量,此阶段称之为受力阶段;键盘继续下沉,其后端的卡钉继续上升,顶杆进一步顶动弦槌座使弦槌仍然向弦的方向继续运动,至离弦2mm-3mm时,顶杆平衡杆的突起部分碰到顶杆运动调节纽,顶杆弹簧被压缩,顶杆的顶部开始向脱离弦槌座的方向运动,但仍未脱离;尾枕与接档木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勺钉顶动制音器杆,制音器开始离开琴弦,制音器弹簧压力增加,此时键盘下沉至9mm左右。(附图3)
4.击弦机各部件间的受力完成后的惯性运动阶段称之为脱进阶段:键盘下沉至底部(10mm),卡钉较受力阶段进一步抬升,联动杠杆也进一步抬升,顶杆弹簧压力达到最大,由于顶杆运动调节阻止顶杆突起部分继续上升,顶杆的顶部完全脱离弦槌座;弦槌由于惯性作用继续运动击弦,又由于琴弦对弦槌的反作用力使弦槌在击弦后返回,倒退至尾枕与接档木接实时停止,此时弦槌击弦点与琴弦击弦点之间的距离为13mm-15mm;勺钉进一步顶动制音器杆,制音器完全离开琴弦,此时制音器弹簧的压力达到最大。(附图4)
5.是各部件的返回,直至达到静止状态,称之为回复阶段:松开琴键前端,键盘后端下沉带动卡钉下降,联动杠杆也随之向下运动,由于顶杆弹簧的作用使顶杆的顶部重新回到弦槌座的下方,弹簧处放松状态,顶杆平衡杆的突起部分随联动杠杆下降,距顶杆运动调节木纽一定距离;接档木离开尾枕与之保持一定距离;勺钉离开制音器杆白板呢,制音器由于其弹簧的作用重新压在琴弦上,一切回复到静止状态,其各部件回复的时间与状态与键盘下沉时同步。
通过以上对击弦机各部件工作原理的阐述,用它作为理论依据,将能够更清楚的说明击弦机的整调对触键的影响。
二、击弦机各部件的调整怎样影响触键
1.整调对触键的灵敏度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初学钢琴演奏的人来说,是很难体会到的,它需要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作前提。一般情况下,立式钢琴的极限可达到一秒钟内连续弹奏同一个琴键7次,排除钢琴本身的设计问题和弹奏者的技术问题,若达不到这一标准,则应在整调上找原因了。
在立式钢琴击弦机整调中,影响触键灵敏度的最关键部位就是顶杆运动调节木纽,它的高低位置决定了顶杆的运动幅度和方向。在我们弹奏琴键时,顶杆起初只是向上传导来自键盘的力使弦槌运动,而顶杆运动调节木纽位于其平衡杆突起部分的上方,当顶杆上升到平衡杆突起部分碰到运动调节木纽时,木纽便阻止了它继续向上运动,由于顶杆本身时一“L”型直角杆,此时在它受到继续向上的力的作用下,它的直杆便开始横向运动慢慢脱离弦槌座的下方。顶杆运动调节木纽的位置高,顶杆平衡杆的突起部分碰到调节木纽则晚,顶杆脱离弦槌座也晚;返之则顶杆脱离弦槌座早。
在击弦机工作原理的回复阶段我们讲过,各部件回复与弹奏时的运动状态、时间都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在此,顶杆何时脱离弦槌座,也将在其他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都相同的情况下回复到弦槌座下方,那么顶杆运动调节木纽位置的高低在决定顶杆何时脱离弦槌座的同时,也决定顶杆何时回复。弦槌之所以能击弦,是因为接受了顶杆传递的力而后又因其惯性作用击弦,一次击弦结束时顶杆与弦槌座属脱离状态,要想再次击弦,必须使顶杆再次回复到弦槌座下方传递给弦槌力。回复得越早,弦槌的再次击弦也就越快,单位时间内的击弦次数也就越多,键盘的触键也就越灵敏。顶杆运动调节木纽既能决定顶杆何时回复,也就能决定触键的灵敏度。顶杆越晚脱离弦槌座则越早回复,触键也就越灵敏,即顶杆运动调节木纽在容许范围内越高则触键越灵敏。这里的“容许范围”是有其设计要求的,即不能无限制的高。前面工作原理的脱进阶段中提到的顶杆脱离弦槌座的瞬间,弦槌击弦点与弦的击弦点间应保持2mm-3mm的距离,如果顶杆运动调节木纽过高导致脱进时弦槌与弦之间小于2mm-3mm,便会因为弦槌此时脱进后惯性运动的空间不足,使触键柔软无力且阻碍琴弦充分振动,从而影响其音色。所以,顶杆运动调节木纽的位置是“既要高也不能高得超出范围”。
此外,顶杆是否能迅速回复,顶杆弹簧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弹簧由于其弹力的作用对于顶杆的回复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其速度更快、时间更短, 所以,当顶杆弹簧老化而弹力不足时必须对它的弹力进行调整或直接更换。实际上,顶杆运动调节木纽是决定再次击键的空间位置,顶杆弹簧是加快再次击键的时间速度,二者缺一不可。
2.对触键轻重的影响:我们弹奏钢琴时,手指对键盘最初,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下键的轻重。触感过于重或过于轻的琴键不仅会阻碍弹奏技巧的表现而且还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钢琴的音色导置不能达到预期的演奏效果。当然,如果适当的根据不同演奏者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对触键的轻重进行调整是可取的,这不仅对演奏没有负面影响甚至可以使其达到更佳的效果。
在立式钢琴击弦机中,影响到触键轻重的有两方面因素:
第一是勺钉前后位置:工作原理中提到,勺钉碰触到制音器白板呢之后是受力阶段的开始,在这一阶段中勺钉开始顶起制音器离开琴弦,由于制音器弹簧的反抗作用,手指在这一弹奏过程中真正受力。那么,勺钉何时接触制音器白板呢便决定了受力的早晚,也就决定了受力过程的长短,从而影响键盘的轻或重。在静止状态时,勺钉距制音器白板呢一定距离,如果将勺钉的位置往后(靠近白板呢的方向)调整一些,勺钉距白板呢的位置则近,这样在运动中便早受力,在完成整个击键过程时的受力时间长,触键重;反之,勺钉的位置往前(远离白板呢的方向)调整时,触键则轻。
第二是卡钉的前后位置。这一点较为容易理解:联动杠杆是以其轴架申达为圆心作小范围的圆周运动的,那么卡钉在联动杠杆底部的前后位置也就是其力臂的长短。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如果将卡钉位置向后(靠近联动杠杆轴架方向)调整,联动杠杆被抬升时的力臂变短,其过程中所做的功多,触键相对便重;相反,如果将卡钉位置向前(远离联动杠杆轴架方向)调整,则力臂变长,触键相对较轻。
3.击弦机调整对弱奏的影响。钢琴弹奏中的弱奏是靠弹奏者弹奏时下键的位置和下键的速度来控制的。开始用力弹奏时下键的位置越深,触键的速度越慢则发音越弱。一台整调不到位的钢琴常常会使弱奏时声音不能很好的控制甚至发不出声音。这主要取决于一个新概念——“工作量”的大小。
立式钢琴的工作量指的是当脱进(工作原理重所说顶杆脱离弦槌座时)的一瞬间,键盘下沉所在的位置至键盘下沉到底部这一段距离所做的功。这一段距离越大则所做的功越大,也就是工作量越大;反之,距离小则工作量也相对小。如果工作量过大或过小会导致不能将弹奏控制到足够弱的程度,在非常细微的弱奏时钢琴不能发声。
4.工作量与击弦距离、脱进距离及键盘深度这三个量的关系。当这三个量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时工作量都会发生变化。如下表:
第一:击弦距离的变化。标准的击弦距离为46mm-48mm,脱进距离为2mm-3mm,也就时说,弦槌在运行了43mm-46mm时脱进,这时琴键下沉9mm左右,距下键到底部1mm左右的距离,如果击弦距离增加,>46mm-48mm,脱进距离不变,那么弦槌脱进时运行的距离则>43mm-46mm,此时键下沉的距离>9mm,所剩至底部距离<1mm,工作量变小;反之,如果击弦距离<46mm-48mm,工作量变大。
第二:键盘深度的变化。标准键深为10mm,键下沉9mm时弦槌脱进,脱进距弦2mm-3mm。在击弦距离和脱进距离都不变的情况下,键仍在下沉至9mm时脱进,键深增加>10mm,则脱进时键盘位置至下沉至底部的距离>1mm,工作量变大;反之,如果键深<10mm,工作量变小。
第三:脱进距离的变化。标准的脱进距离为2mm-3mm,脱进时弦槌已运行了43-46mm,键盘下沉9mm,在击弦距离保持46mm-48mm不变时若脱进距离变大,>2mm-3mm,此时弦槌运行距离则必然<43mm-46mm,脱进时的键盘下沉量必然<9mm,至下沉至底部的距离>1mm,工作量变大;反之,脱进距离<2mm-3mm,工作量变小。
综上所述,打弦距离、键盘深度、脱进距离直接影响到工作量的大小,而工作量又决定了弱奏的效果,所以,对这三个量调整得正确与否决定了弱奏的最终效果。
三、结语
以上,从立式钢琴击弦机的工作原理入手,分别从触键的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和阐述了立式钢琴击弦机整调对触键的影响。由此可见,整调是决定触键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演奏家离不开好的钢琴,好钢琴不仅应具备稳定的音准、悦耳的音色,更离不开良好、精细的触键。所以除整音、修理和调律外,整调也成为钢琴调律中一个必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美]威廉·怀特.钢琴调律与维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2][美]弗兰兹·摩尔.与钢琴大师在一起的岁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陈重生等.钢琴维修调整与钢琴调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