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音作品分析之安东韦伯恩钢琴变奏曲Op.27第一乐章

2016-05-30李摩西

艺术评鉴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变奏曲韦伯乐章

李摩西

摘要:“十二音”体系音乐的美学标准与早期的审美截然不同,它向20世纪初期出现在其他艺术领域,如绘画、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靠拢。安东韦伯恩著名的“十二音”(twelve-tone)①音乐体系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影响深远。

关键词:十二音 钢琴变奏曲

安东韦伯恩(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 1883-1945),著名的“十二音”(twelve-tone)音乐体系作曲家,他的风格深受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以及他的老师著名的无调性音乐创始者勋伯格影响,而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韦伯恩的初期和中期的创作风格中。在他的中晚期作品里,他在无调性音乐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较于他老师勋伯格不同的“十二音”风格,而这首1936年创作的钢琴变奏曲Op.27则是他运用这一风格而写的代表作。

“十二音”体系音乐的美学标准与早期的审美截然不同,它向20世纪初期出现在其他艺术领域,如绘画、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靠拢。在旋律运用上,遵循了每一个音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存在在某一调性中的原则;在节奏上,更是无反复、无拍子,更加的自由随意。然而这一种自由也是存在在它固有的规律和循环中的,正如“十二音”作品都有一个自己固定的音高与节奏的顺序,我们称之为“音列”(tone row)既是每一首“十二音”作品的调式系统。安东韦伯恩的Op.27钢琴变奏曲的音列有如下图1和图2两种方式:

这首第27号钢琴变奏曲的音域范围也相对宽广。整个乐章的最高音为第52小节的降E,几乎在作品的尾声部分;最低音则是在第25小节的D(D2),而它出现在乐章的中间部分。从最高到最低音看来它们相隔了几乎五个八度,但这丝毫不影响整个乐章的统一感,也并不带来任何突兀的感觉。与此同时,从乐曲的一开始音域范围就非常的广,然后循序渐进星星点点的发展到两个声部,所以这也是他的声音连接如此舒适的原因。

与平衡和谐的气质主题相比,“十二音”体系的音乐具有着模糊、神秘、难以捉摸的效果,它们更加的新奇和灵活。这一首作品有“游离”再“聚首”的特质。除特定的音乐动机外,被定下来的固定音列在每一个“十二音”作品中就是最初的关键主体。除此之外,每一个音、节奏以及音程、和弦等等,则是建造出作品的要素,而这首韦伯恩的钢琴变奏曲,在作品最开始就有着非常明显和突出的对以上要素的表达。

在第一小节第二拍就出现的两个音同时演奏形成的音程,一个小二度由钢琴右手的E(E5)和F(F4)这两个音组成,紧随其后的一个音则是中音区的单音升C(#C5),相信这就是这一乐章的主要音乐动机(motive),见下图:

另外,在左手的低音谱号里,同时出现了一组相信是右手逆行序列的动机,它们由第一小节的第三拍开始至第二小节的第一拍,见下图:

整个乐章的音乐就由上方提出的两个图形的音乐动机演变而来,有趣的是,从第四小节的后半部分至第七小节的最后,这一部分是第一小节起至第四小节前半部分的完整倒退(retrograde),见下图:

节奏(rhythm)和乐曲格式(form)的发展,在这首作品里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这里做统一分析。这个乐章的格式是近似传统的A B A格式。A部分是从一开始至第18小节的一个32分音符;B部分是从第19小节到低36小节;而最后的A部分在回归是带了一些“混合要素”,类似左右手内容的相互对换,或者在不同音高上对动机的准确循环。乐曲的节奏发展是由简单的8、16、32分音符进行不同排列组合而成。韦伯恩在创作是把它们放在了不同的区域,从而非常好且自然的分配和形成了乐曲的格式。在上方提到的A部分里,节奏由大部分的16分音符和少许的8分音符组成;然而B部分由大部分的32分音符和少许的16分音符组成;最后的A部分则和A近似。韦伯恩把小音符组合起来的方式非常好的搭配了乐曲的格式设置,这也是把格式和节奏一起分析的重要原因。在这一作品的乐谱中,所有关于节奏和格式的表达都相当明显和固定,小节奏之间的关系,在视觉(谱面)和听觉中非常清晰。

力度(dynamic)和精准度(articulation)在这一作品中是非常丰富的。它们虽并未在某一特别的段落中较为突出,但对于整个乐曲而言,每一部分的表达都相当到位。许多具有连贯性的小动机单元的散落性分布,组成了这一乐曲的力度和精准度的质量。

在时间和空间这一物理性分析中,韦伯恩的第27号钢琴变奏曲有着统一并连贯的特点。然而,作品中的物理现象(包括但不限于音列、动机、短句等)与外部环境(如整个作品本身)有相当的关联,就如同空间(包括但不限于音域)和时间(包括但不限于节奏)在音乐内的联系。每一个渺小的音乐个体由一定的顺序组成,进而用不同方式被放置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这一“十二音”作品的发展,如模进(sequence)、反置(inversion)、倒退(retrograde)等等。用情感表达的方式去对乐曲从头至尾的概括,则是可以用以下过程来表示:小心且犹豫 → 尝试勇敢→ 未知领域的谨慎摸索 → 在喜悦和不确定间游离→ 再次小心的查探 → 最终确认。

在对这个作品的分析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图形的物理分析,分别是第一行的力度,第二行的音域和波动,第三和第四行的精准度,以及最后一行文字的情绪表达。见图1(由温楚楚绘制)如下:

注释:

①所有被括弧的内容是对前方文字的音乐专业解释。

参考文献:

[1]Tone-row music and serialism III.http://ems.music.illinois.edu/courses/tipei/M202/Notes/webern.html,2016年6月23日.

[2]Variations for piano (Webern) .http://en.wikipedia.org/wiki/Variations_for_piano_(Webern),2016年6月23日.

[3]韦伯恩钢琴变奏曲Op.27乐谱,出版信息不详.

猜你喜欢

变奏曲韦伯乐章
韦伯空间望远镜
民歌主题变奏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五月是什么
韦伯空间望远镜
心情变奏曲
春日条纹变奏曲
老棉裤变奏曲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开始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