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现代元素交融的音乐创作
2016-05-30易俏
易俏
摘要:该论文以钟峻程的《新生命》为分析对象,从作曲技术理论的角度出发,剖析了音乐作品中各音乐主题的构建思维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从音乐主题的音高创作、音乐主题在纵向上的复调思维两个角度解析了《新生命》中的音乐创作个性特点。《新生命》的音乐创作扎根于民族、脱胎于传统、立足于现代,为我们当代的音乐创作树立了优秀的典范。
关键词:《新生命》 音乐主题 音高创作 复调思维
《新生命》是钟峻程在2015年春节期间创作的。该作品由著名指挥家Alex Pauk指挥加拿大Esprit交响乐团首演于2015年的“中国——东盟音乐周”开幕式。该作品采用了广西民族音乐为创作的素材。音乐中巧妙的融合了传统作曲手法和近现代作曲技术,以高度的个性化手法塑造出具有民族精神、时代特色的激情乐章。音乐首演获得了在场的国内外专家高度好评。
钟峻程在节目册的作品简介中写到:“过花甲而获小棉袄,欣喜之情与天伦幸福之乐无法表达,呵护疼爱和期盼之心同样难以言表,百感交集逐形成交响乐的冲动……”由此可见,《新生命》创作的契机,最初是来源于一位父亲对女儿降生的情感表达。在音乐创作过程中,钟峻程将个人的“小爱”之情,放眼于人类的“大爱”之心。其音乐语言表达了“老一辈人”对“新一代人”的期盼和关爱,并歌颂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新生命》中“老一辈人”、“新生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等各主题的音高组织构建,主题旋律在纵向上的对位安排都深刻的体现出作曲家扎根民族、脱胎于传统、立足于现代的音乐创作风格。
一、音乐主题的音高创作
(一)主题音高的材料来源
《新生命》音乐主题的音高材料来源于具有民族性音乐风格的“十二音列”和“小三度”音程动机相结合的多重音响结构。其“十二音列”结构如下:
该“十二音列”所含的音高材料每三个音为一组划分为四个音列。第1至3个音构成的“三音列”动机(“大二度+纯四度”,其音程含量为:大二度2、纯四度5)。这个“三音列”动机是构建《新生命》音乐核心材料之一。谱例1中:第4至6个音是第1至3个音的移位重复,故也是“三音列”动机。第7至9个音为“纯四度+大二度”的三音列,是前三个音的逆行移位,故是“三音列”动机逆行。第10和12个音构成了增三度音程,其音程含量与纯四度相同都是5,故也可以看成由“三音列”动机减缩变化而来。这个“十二音列”及其“三音列”动机以各种变化形式出现在各个音乐主题中,贯穿作品的始终。
十二音列技法属于近现代作曲技法,将一个八度内的十二个半音作为创作旋律的音高材料。这样创作出来的主题本来是属于无调性的范围,但由于构建《新生命》的“十二音列”是由具有民族特色的“三音列”动机(“大二度+纯四度”)移位、逆行构成,故让音乐主题民族化。
(二)主题音高的构建思维
《新生命》是一个三部性的结构(如图1所示)。首部(1-49小节)是一个无再现的二段曲式。第一乐段塑造了“十二音列”构成的“老一辈人”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音乐由“三音列”动机塑造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音乐形象。两段之间的连接段落的旋律则是由突出了“小三度”音程动机构成。
首部第一乐段的音乐塑造了不断向前探索而又成熟稳重的“老一辈人”的形象。该段音乐主题(如谱例2)由谱例1 的“十二音列”展开而来,此“十二音列”先后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声部依次呈示。之后再将“十二音列”向上七度在弦乐组各声部依次出现。该主题采用十二音技法让音乐具有时代感。钟峻程设计此“十二音列”的时候,有意将这个“十二音列”的音乐民族化,便将广西民歌材料融入此音列中。广西的民歌是以“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五声音乐,在壮族音乐中,尤其对“宫、商、徵”运用频繁。而谱例1中前三个音构成的“大二度+纯四度”的三音列动机就是来源于“宫、商、徵”的音程进行特点。这让无调性的“十二音列”在某种程度上调性化、民族化。
首部第二乐段音乐以“ff”力度的全奏开始,音乐主题是由木管组、圆号、大提琴声部合奏出的具有张力的一个旋律(如谱例3)。该主题的音高构建是由民族化的“小三度”音程动机和“大二度+纯四度”的“三音列”动机构成,塑造了充满向上力量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形象。无论是在旋律上还是配器音响上都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谱例2、谱例3的主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钟峻程创作的主题不仅仅在音高的材料选择和构思上都融合了民族、传统、现代元素。其音乐主题在节奏的创作也很有特点。钟峻程采用很多的跨小节连音线和跨节拍连音线,使音乐打破了传统音乐中节奏、节拍的强弱规律,使得音乐具有新的律动感和紧张感。
二、主题的复调思维
(一)固定旋律的对位
《新生命》中部的音乐采用了固定旋律变奏的手法推动音乐的发展。“固定旋律变奏指的是以一个固定的旋律不断严格反复,其他声部构成的和声、织体以及配器等进行变奏形成的结构类型。”① 中部的音乐分成三个部分。60-146小节是中部音乐的第一部分,这部分音乐是以“九音列”为固定旋律不断地反复推动音乐的发展。147-214小节是中部音乐的第二部分,这部分音乐是以“新生命”主题为固定旋律不断地反复推动音乐的发展。215-303小节是中部音乐的第三部分,这部分音乐是以“十二音列”主题不断地变奏来推动音乐的发展。
《新生命》在节拍的使用上打破传统音乐中对单一节拍或少数几个拍子的使用。频繁使用变5/4、9/8、12/8、4/4、6/8等节拍的音乐。如拍子在音乐中交替出现。在音乐的中部节拍变换频繁,尤其是中部的第三部分9/8、12/8、6/8拍子交替出现将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钟峻程在使用固定旋律发展音乐的时候,不仅仅使用很多变换拍子,还打破传统作曲技法中固定旋律严格重复的方式,将“九音列”、“新生命”主题的原型、倒影及逆行在各声部出现。该作品的音乐主题在纵向上采用了传统的复调手法进行对位,在主题的纵向上构建对位和模仿复调。
(二)主题的对位
“对位”这一术语出现于1300年前后,14世纪末有了更明确的定义:即对位的目的是同时表演若干旋律,并用适当的、井然有序的协和音把它们组织在一起。②钟峻程在构建音乐主题的对位时,打破传统的单一调性和协和音的限制,采用双调性或多调性,并在横向上不断地转调。
中部第一部分的音乐主题(如谱例4)是由强调“大二度+纯四度”的“九音列”不断重复构成。“九音列”以固定旋律形式在弦乐组的低音声部呈示,两小节后小提琴声部出现自由对位旋律。该对位旋律是一个十二音列。这个十二音列是将谱例1中“十二音列”的音高打乱顺序而来的旋律。音乐描述的是“老一辈人”不断地思考和奋斗。
再例如,中部第三部分(215-303小节)的音乐以 “十二音列”开始,逐渐演变活跃的十二音旋律。这个具有动力性的十二音旋律通过截断、变节拍等变奏手法将音乐逐渐推入全曲的最高潮,之后音乐出现假再现旋律。其中291-296小节由定音鼓演奏出活跃的具有动力的十二音旋律。在纵向上管乐与弦乐组演奏出“纯四度+大二度”的“三音列”动机旋律;管钟声部演奏出突出“小三度”音程动机旋律。形成三重对位的这三条旋律将构成作品音乐主题的三个材料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潮。
(三)主题的模仿
中部第二部分“新生命主题”由加弱音器的小提琴独奏,之后由弦乐组演奏,再在乐器上以原型、倒影、逆行的形式出现。其中在175-192小节音乐的复调构思中,“新生命”主题在长笛和双簧管声部呈示。在纵向上,大提琴和倍大提琴声部演奏由“新生命”动机的倒影构成的四音列旋律,第一小提琴演奏“新生命”动机的逆行构成的旋律。这三条旋律在形成了三重模仿。此处采用了传统音乐中复调手法,但是形成了多调性音乐,打破了传统功能和声进行。
卡农模仿是传统复调音乐中很常见的音乐现象。这种复调音乐的每个声部都演奏同一旋律,各声部相互模仿追逐,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的最后一个和弦。作品首部第一乐段的15-22小节是主题的卡农模仿。其“十二音列”主题旋律先后在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声部依次出现。由于该部分音乐主题为民族化的“十二音”旋律,属于多调性的范畴。钟峻程在每个声部开始进入主题时使用了协和和弦,突出了每个声部上先后进入的主题。之后的和声多使用复合和弦、四五度叠置和弦,突显了音乐的现代性。
钟峻程使用了自由对位,自由模仿、卡农模仿等传统的复调手法在纵向上构建主题的对位旋律。他在调性的布局上使用现代音乐中常见的双调性、多调性,在和声音响的选择了打破传统和声功能的复合功能的和弦、四五度叠置的和弦等和声构置方法。
三、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钟峻程在《新生命》中采用具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十二音列”、“三音列”动机来构建音乐主题。在主题的节奏设计上打破了传统的节奏节拍律动规律,采用跨小节、跨节拍连音符和丰富的连音符节奏形成特色的主题旋律。钟峻程在主题的纵向对位上采用传统复调手法来构建音乐主题,但是却打破传统调性体系,采用现代音乐中常见的调性布局与和声音响。
从《新生命》主题创作的构思中,我们可以看出钟峻程把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传统作曲手法、近现代作曲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作品中,从而形成其具有民族精神、时代气息的个性特色音乐风格。
注释:
①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84页。
②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第52页。
参考文献:
[1]陈铭志.陈铭志复调论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贾达群.结构对位——一种重要的结构现象与结构思维[J].音乐研究,2006,(04).
[3]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