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30吕鹏程

亚太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一堂课有效性目标

吕鹏程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55-01

当今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最大的效益,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学亦是如此,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铸就思想的主要阵地。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一切教育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可以从物理学上引申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质量=教学效率x教学时间。在教学时间一定的前提下,提高教学的效率,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育的生命。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低效甚至无效课堂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本人概括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输入式课堂。这类教学行为,以中老年教师采用的居多,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现实,无视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链球式”教学模式。这类课堂,老师在上面夸夸其谈,学生在下面洗耳恭听,辅之以强化训练。师生都患了“强迫症”,老师机械的教,学生被动的学,一切按部就班,毫无生趣可言。

2.放任式课堂。这类课堂,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活动的开放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听之任之,忽视了教师自身的组织和主导作用,没有注意教学效果的生成,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组织不得法,教学秩序不井然,这样的课堂,最终难免遭遇“塌方式”的失败了。

3.表演式课堂。这类课堂,以教学研究课居多。老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教案就是剧本,教室就是舞台,评委就是观众。事先创设出种种情景,师生反复模拟演习,以显示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这类课堂,表面上很华丽,其实是瞎胡闹。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脱离了教学的本质和本源,难免“雷声大,雨点小”,教学的效果也必然不理想。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课上一分钟,课后十年功。”课前,教师要精心准备,整体把握教材,确立重点难点

和考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在条件具備的前提下,可以把教学目标展示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奔着目标去预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课中,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一堂课结束时,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归纳总结。总之,一堂课应该以我们的教学目标为主线,才能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结构

当前,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倡导由以前的知识传授型课堂向知识构建型课堂转变,倡导课堂教学的重心由老师的个人展示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转变。“24字教学模式”,就是这次课堂改革的指导思想。即一堂课,应该具备: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六个基本环节。这六个环节之间衔接紧密,环环相扣,充分切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老师应该发挥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根据预设的目标,有条不紊的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应尽量少讲,精讲,在关键处适当的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合作探究的环节,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问题的难易程度,组织对学、组学和班学等活动形式。小组成员的搭配主要依据成绩来划分,每个小组高中低层次的学生都要有,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性格特点做适当的微调,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即要充分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这样,既有利于小组间公平竞争,又有利于组员间分工合作,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针对课堂上的偶发状况、意外因素,因势利导,让课堂活跃而有序,灵动而不脱缰。课堂结构虽然严谨,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只要能循序渐进的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可以了。

三、及时反馈评价

一堂课后,老师要静下心来,回顾这一堂课的过程和细节,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缺点和不足,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

对学生,要及时进行巩固性练习。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有重点的进行补讲、补学,以扎实学习的根基。

四、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激励机制的建立,班级学习的氛围,教师自身的素质,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素养,一个谈吐幽默、思维睿智、知识渊博、富有爱心、平易近人的老师,总是受到学生欢迎的。

在当前新课改之际,老师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用于教学实践,不断研磨教学的技能,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至县龙溪九义校)

猜你喜欢

一堂课有效性目标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溜走的一堂课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最后一堂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