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探究与实践

2016-05-30马怡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记笔记笔记习惯

马怡

新课程理念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非常赞同。新课改下,教师的任务重点不是教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怎样教会学生学习呢?一切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出发。

提前预习、专心听讲、做好笔记、勤学好问、及时复习、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这些习惯的培养与形成,不是老师口头上说说,学生心里想想就成了,它首先需要老师做很多大量的工作。

一、提出问题

我们很多老师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要求学生上课笔记,然后突然有一天要学生把记的笔记拿出来检查,结果只有很少的学生有,其他都没有,然后顿时很生气……又如每天只顾批改作业而很少查是否收齐作业,偶尔查了一下作业本数,发现少一两本,立即叫来差交作业的学生了解情况。学生常把原因归为作业太难,不会做也不愿像其他同学一样去抄别人的作业,所以宁愿不做。

我们可能都有过类似上面的经历,问题原因显然不是学生造成的,无疑是我们工作做的不够细致,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必然导致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呢?

二、分析原因

在提出问题时例子中,例1的老师没有发现问题所在,并不重视这个问题,错过了一个改进的机会。例2 中的老师虽然也做了无用功,但是他能够及时的询问学生,发现了问题所在,进行了弥补。

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喜欢学好,不想成为老师、家长心中的骄傲。他们仅有极少数的人目标明确,也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而大多数学生只是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对学习不利的,但却不清楚怎样去做,去改变。很多时候是我们老师在要求学生的时候没有想过学生的情况,更没有对所出现的状况作一个预想,导致了问题的产生。

三、制定改进计划

(一)转变思想是根本。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首先要从学习习惯的培养开始;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也只有转变思想,认识自己的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的引导作用。

(二)走在学生前面是前提。

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有同时,也要注重学习大量的教学管理方面的知识,提教学能力以及管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其次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基础。课堂才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土壤。准备充分才能让教学逻辑清晰可见,让学习目标明确无误,也才能从容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

第三,在对学生提出要求、任务前,要先想想是否可行。避免随口对学生提要求,发命令。任何一个要求在提出之前要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对于一些要经过多次引导和培养的习惯可以做成一套方案,按方案来完成,根据学生成长的过程,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案。

第四,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学生都有个性,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了解学生问题,并能预见学生会产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在尊重他们个性的前提下,及时制定有效的计划,改变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坚持是关键

1、天天说,天天练。比如说,数学学习中的作图习惯,不管是代数还是几何每个题目一上来先作图。只要坚持了,就能深入人心,学生做题时很自然就会化抽象为直观,解题就容易入手。

2、不定期的坚持检查。教学要落到实处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教——查——教——查”的过程。查的过程可以讲究一些技巧。另外,可以利用各种技术工具获得检查结果,帮助分析,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计划

3、及时反馈。检查结果要及时通报;表扬要真诚,批评要合理;订正错误,声音要大,字迹要清楚。。

4、帮助学生建立记录档案,定期交流。档案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真实,触动人心。这可以让坚持变得可行,也可以让学生变得主动。

四、实践

上一届学生在高一时,上课不会记笔记,我先针这一不良习惯,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尝试做了一个改变学生记笔记习惯的方案设计,并加以实践。方案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1.学生现阶段记笔记习惯:大一部分学生从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少数学生为了集中精力才记的,但却忽略了听课,反而得不偿失;有的学生记很好,但从不看;极个别的学生偶尔会翻看笔记。

2.检查笔记时可能出现的情况:(1)根本就就没有笔记本;(2)有记在书本上的,甚至用几张草稿纸充当的;(3)质量不符要求的;(4记录时书写不规范的。以上等等可能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情况。

(二)实施方案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有效的改变学生记笔记习惯,方案设计如下:

1、培养意识

明确为什么要记笔记,要让学生意识到记笔记是对学生共性的培养,是为了对个性发展打下基础。而并非是不尊重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个性。这种意识的培养不是一开始就能形成,需要从始至终的坚持,它渗透于教师教学、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

2、具体过程

(1)交由科代表统一笔记本。这么做就保证了人人都有笔记本。

(2)开课以后要明确教给学生记什么,怎么记(包括书写的要求),并持续一段时间直到符合要求。

(3)坚持每一节课前花一分钟检查笔记本、教材、草稿、练习本是否带齐。这一条保证了课堂秩序井然进行。

(4)坚持每一堂课上时不时的提醒学生记下相关内容,并结合上面第二小条开展,直到学生不需要提醒为止。

3、检查与评价

(1)定期检查,最好两周一次,检查的方式可多样,不一定每次都收上来看。(2)检查完及时反馈意见,好的给予肯定,不好的给予指导。(3)变化笔记上的习题成为学生的作业、考题,引导笔记的复习作用。(4)利用辅导课的时间作笔记的交流、展览,推荐优秀的、有个人特色的笔记,让学生把笔记当做自己的一个作品来看待。

(三)、结果分析

笔记的数量与质量容易保证,但引导笔记的复习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稍显困难。不排除这样的个别学生,在学习上比较自主,对教师的依赖不大,以及思想上有厌学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有排斥心理这两类学生,他们可能不会做到,但是还是应尽量做到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培养责任与共性。

方案实施一开始的确有很多困难,但坚持下来以后,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这一良好的习惯。很多学生的笔记还很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做为比较好的范本进行展示。有部分学生意识到这一习惯的好处坚持做,且做的很好,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五、总结

通过理论学习与不断的实践反思,我更加坚信教师正确的引导,坚持不懈的实施,是能够改变学生旧的不良学习习惯,并帮助他们形成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有了学习的能力,会学了,成绩的提高就成了必然。这也就是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

猜你喜欢

记笔记笔记习惯
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 with an Ayurvedic drug as cofactor:A case report
害怕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