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能办多久?

2016-05-30吕高排

雷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刊学雷锋雷锋

吕高排

“《雷锋》杂志,能办多久?”《雷锋》杂志刚刚创刊的时候,《纽约时报》记者提出这样的质疑。

一年后的今天,也是《雷锋》杂志创刊一年半之际,在中国期刊博覽会上,《雷锋》杂志从数千家期刊中脱颖而出,喜获“中国最美期刊”荣誉称号。煜煜生辉的奖杯,照亮了《雷锋》前行的道路。

回眸这一年,《雷锋》杂志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令人骄傲的足迹:筹划了纪念雷锋牺牲53周年系列活动,开办了学雷锋高级研修班,开展了关爱朱伯儒、李润虎、张子祥、虞仁昌等老英模行动,组建了首都大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团,主办了“致敬雷锋、善行中国”活动,组织了“七个孩子话雷锋”专题报告会……

回眸这一年,《雷锋》杂志在广大热心读者的关心支持下,发行量逐月递增,受众计百万,成为国家形象的名片,成为中国正能量传播的权威平台,一跃跻身百舸争流的名刊大刊行列……

回眸这一年,《雷锋》杂志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做一本有温度的杂志。用真心来讲述好人故事,用真情来打动读者,感染影响人们向善向上,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精神家园;

做一本有厚度的杂志。不仅试图解读雷锋的人生密码,追溯中华传统文化之源,探究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汇,乃至红色文化的DNA,更要梳理总结文化观照现实的路径、规律,回答我们如何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做一本有行动的杂志。该说的我们要说,该做的我们去做,身体力行,搭建互助友爱的平台,以点滴的善行谦卑地献上新媒体对人们的承诺与交代。

《雷锋》之路,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寄托着亿万中国人的希望。今天,在传统媒体纷纷关闭、改行的时代大背景下,《纽约时报》记者的话时时像洪钟大吕般敲动着我们的耳鼓,令人警醒。是的,我们走到了一个崭新的起跑线上,前面有绿色的希望,也有荆棘和坎坷。《雷锋》杂志,是您的,是我的,是大家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不负重望,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创刊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创刊40周年抒怀
1994:创刊
创刊寄语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