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象以意尽
2016-05-30沉浮
沉浮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说:真正的天籁之音,是无法用一般的音律被听觉感受的;真正的天道常伦,是无法用一般的形象被视觉感受的。老子借用无形无色无味无边的“象”,来比喻万物之源的“道”,即自然事物无所不在的固有规律性。
子曰:“立象以意尽……”。即“立象”的全部意义在于“尽意”,借助具体的形象,来充分表达圣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即此处的“象”再也不是对自然界事物单纯、天然的再现和重复,而完全是为了尽述圣人之“意”而重新树立、创作的“象”——为尽意而立象,这就产生了一个思想上的高度飞跃,就是写意画的理论基础。读陈石先生的写意画,有直抒胸臆之意向,放浪形骸之洒脱,酣畅淋漓之笔墨,率性表达之快感。达到了夺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写意是为了传神,达到物我融通的境界,是书画家们倾心追求的最高艺术目标。读陈石先生的《大山深处有人家》,《苗寨初秋》等作品,画中的形象多是来自于客观形象之外,树木,山石和点线面的处理,都达到了意象的最高境界——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具有超越事物本身的深邃内涵,隐含着他深刻的艺术追求之寓意。
宋代大家苏轼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苏轼的观点强调艺术作品要追求“意余之象”,这实际上是对“象外之意”的重视和追求。苏轼主张“诗画结合”,即用诗的善于抒情与画的善于状物相互结合,亦是“情”与“象”的结合。在陈石先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象外之意”的情感流露和丰富的画外语言。
奠定陈石先生在艺术界地位的当数他醉心神往的画马艺术了,这几乎成了他的标志和招牌。陈石先生痴迷于马,多年来的潜心研习和心追手摹,他能用简练的线条,明快的构图,塑造出格调清新雅致,颇具悲鸿风范,形态多姿多彩的骏马图来,实属难能可贵!
“写意画落笔须简净,布局布景务须笔有尽而意无穷”。清代王昱的这翻话甚得写意画法之精要:笔法须简洁利索,灵空生动;构图须寓意高深,计白当黑,曲径通幽,于无物之处营造出至深隐境,使读者感受到余音绕梁,徊味悠长,意犹未尽。在陈石先生具有金石般质感、随意舞动的线条中,我们读出了他画外的修养与情怀,以及笔墨间流淌着的真实情感和他对生命的热爱!
陈石先生爱读书,大量涉猎到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美学,视野所能波及到的总是开卷有益。他深深的体会到:大量的阅读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使他回过头来对中国历史文化,对中国经典的价值观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会把问题看的更深刻。同时,多年的从政工作也丰富了他的经历和阅历,提高了眼界,开阔了心胸。使他在绘画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陈石先生身居要职,繁杂的事务工作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要调节好身心,让心绪回到自然的状态,自觉的把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把自己的人格陶冶放入天地自然之中。“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才能忘却尘世繁杂,才能拿起画笔,才能画出好画。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关系的和谐,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道”。当艺术家们的“心”与“道”相通的时候,在写“心”的同时,就写出了“道”。陈石先生率性的笔墨表达,正是中国艺术最本质的规律表达。即“不刻意”,不刻意就是自然,自然即是大道,大道才是宇宙的本质,才是中国笔墨文化的规律。怎样用清新、简洁且富有时代特点的笔墨语言表现出更高的“道”和超越心灵的无形的意识形态,这正是陈石先生和我等艺术家们不断追求的理想之梦……
我们期待陈石先生有更多传世佳作面世,惊艳你我、惊艳岁月、惊艳这个世界!
(作者系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常务副院长)